-
人挪了穷窝 地拔了穷根(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贵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整乡易地扶贫搬迁三年来——
关键字:太阳西斜,凌乱的农家小院,散发出苞谷酒的辛辣味儿。白瓷碗第三次见底的时候,贫困户杜玉明终于开口说:他想去县城看看房子。
听到这,四名搬迁动员干部中有人眼眶一湿:苦口婆心劝了两年,记不清陪老汉喝了多少碗酒,从没动摇过他留守的决心。这一次,转机竟来得如此痛快!
贵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全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人口不足600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7.9%。2015年底,贵州启动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十三五”期间搬迁188万人,三宝乡被列入整体搬迁。
截至今年4月,三宝乡九成农户领到了县城新居钥匙,六成老乡搬进了新家。搬迁工作重心从“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如何写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是需要攻克的另一道难题。
从旧土瓦房到精美新居——
“居住环境改变,换了种生活方式”
阿妹戚托,贵州彝族的一种传统婚嫁舞蹈,发源于三宝乡。在晴隆县城近郊,一片依山而建的精美民居格外醒目,这是安置三宝乡搬迁群众的新家园,取名为“阿妹戚托小镇”(见压题照片,贺俊怡摄)。
晚饭后,欢快的音乐响起,小镇广场热闹起来:在一群穿蓝色马甲的年轻社工带领下,老老少少尽情舞动,63岁的彝族大妈车朝美跳得最起劲儿。但若是回到一年前,刚刚搬进县城时,她可没这个心情……
“刚来那会,两眼一抹黑,连门锁都不会开,整天猫在家里不敢出门……”三宝乡到县城不足50公里,因大山阻隔,班车要跑两个半小时。搬到小镇之前,车朝美也进过几趟县城;对于城里的生活,她感到恐慌。
为帮助搬迁群众早日适应新身份,小镇成立了新市民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城镇居民享受的政策待遇,老乡们一样不少。县里还抽调一批干部,以结亲包保的形式,跟踪解决大伙儿的生活问题……
清明假期,小镇到处活跃着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他们衣着干净、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两年前,三宝学校率先搬到县城,全乡700多名中小学生,转移到小镇附近的寄宿制学校就读。
“每天可以多睡两个小时,学习状态好多了。”上四年级前,文云每天6点起床,走一小时山路去学校;下午还要放两小时牛。如今到县城读书,文云在学校吃上了热腾腾的饭、睡上了温暖的床,也收获了许多新知识。
三宝乡是一个以彝族和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乡镇,老百姓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搬进小镇后,原来的生活圈子被打乱,面对陌生环境,大家也有些不适应的地方。
“从农村到县城,居住环境改变,换了种生活方式。”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廖志旭介绍说,从第一批居民搬进小镇后,社工组织就紧随入驻,通过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传统节日活动、过集体生日等形式,帮助大家重新构建熟人圈子,尽快融入城市新生活。
从土里刨食到就业谋生——
“解决就业,要引导老百姓培养职业意识”
“身体好着呢,扫地不是问题,我们也想报名……”两位身着苗族服装的老太太,缓缓走进新市民服务中心,各自从布兜里掏出身份证,递到就业登记柜台上……统计显示:最近一周,又有50人报名应聘保洁员。
“目前共提供62个岗位,但报名人数突破200。”三宝乡党委副书记、新市民服务中心负责人柏杨介绍说,保洁员属公益岗位,主要为无一技之长的中老年群众解决生计问题。虽然工资不高,但工作相对自由轻松,大家纷纷抢着报名。
距小镇数百米的三宝产业园,有两家服装厂、一家制鞋厂开业投产,各家门口都贴着招聘公告,少说也要150名工人。但到4月中旬,在三家企业上班的三宝籍员工,加起来不足20人。
“一听说保底工资1600元,人们扭头就走;他们只认固定工资,不理解绩效薪酬。其实,技能熟悉一段时间后,每月赚3000元并不难。”尽管把招工条件已降到最低,但三宝老乡们依然不感兴趣,制鞋厂负责人陈后兴对此很无奈:“老乡们还接受不了规章制度的约束,上班时间随意,经常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去扫地。解决就业,要引导老百姓培养职业意识。”柏杨告诉记者,在州县相关部门帮助下,小镇通过举办养殖、厨师烹饪、纺织等培训班,帮助大家逐步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同时积极对接外部资源,举办专场招聘会,为搬迁群众争取到大量灵活就业岗位。
四年前,正值壮年的唐正龙,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他去年做完手术一直在家休养,一家五口,全指望妻子每月1800元的保洁员工资和低保补助生活。3月底,刚刚放下拐杖,他就报名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就业培训,之后进入产业园的服装厂上班。
“就是要做给大家看,连我都能上班养家,其他人一样可以自力更生。”坐在缝纫机前,唐正龙双眼紧盯着手中的布料,尽管手法生疏,脸上却透出一股子认真劲儿。
从土里刨食到就业谋生,搬出来的群众,有人在观望、有人在尝试、有人在改变。目前,通过推荐就业和自主创业,小镇搬迁新市民实现就业900余人;有劳动力家庭,基本达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从零碎分散到统一流转——
“人一搬走,土地实现规模经营有了空间”
村民们如火如荼往外搬,一些人却偏偏往大山里挺进……
山高、坡陡、谷深、水低,三宝乡地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土地破碎分散,人均耕地不足1亩,尤其是15度以下的优质耕地,人均仅0.11亩。
实施整乡搬迁,通过土地流转,三宝乡可以腾出5000多亩耕地、2.5万亩林地以及1200多亩荒山。曾经的贫瘠之地,正悄悄萌发出新的生机……
眼下正值草木繁茂、绿树成荫时节,杨斌却花钱雇人去捡落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堆满了装有树叶的黄色编织袋。“今年要扩种1000亩天麻,到时需要覆盖大量树叶,得提前做好准备!”
除了天麻种植,三宝乡还发展了林下鸡养殖、生态肉牛养殖、中药材种植等扶贫产业,基本覆盖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短短两年,各种山地特色种养殖产业,在大山深处遍地开花,也点燃了一些年轻人的创业梦……
“必须要成功,让搬出去的乡亲们,能安安心心把土地交给我们种。”担任村干部的杨松华不甘示弱:他和村里另外两个年轻人,一起筹集了40多万元,准备把已有的何首乌产业扩大到300亩。
“人一搬走,土地实现规模经营有了空间,让老百姓在县城住上新房子,在老家也能领到钱票子。”三宝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刘金松说,挪了穷窝才能拔了穷根,发展产业与易地搬迁并不矛盾,将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才能顺利向二、三产业转移。
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区,贵州提出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杜玉明选定了房子,在小镇住了一晚,几位老伙计邀请杜玉明到家里做客,老杜说那晚睡得特别踏实:“选个好日子,搬家那天一定要放炮仗,这可是个大喜事……”
“后半篇文章”须做好(记者手记)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即将结束,仍剩下一部分村民还在犹豫,离开大山的庇护,生活该如何进行下去?老百姓的担忧不无道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留下来总有一口饭。搬到陌生的城市,生存,又是另一套法则。
面对就业,刚刚脱离土地的老乡们,从自主劳动到就业谋生,还需慢慢适应。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业技能,绝非朝夕之功。
把人搬出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只算完成了一半,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后半篇文章”同样任务艰巨。所幸的是,三宝乡干部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搬迁第一天开始,后续配套工作就已经全面跟进。
办理新市民居住证、开设13个服务窗口、举办就业创业培训班……一系列举措落地,努力保障搬迁群众公平享有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让他们在县城能够获得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当然,探索过程有成效也有不足,三宝的整乡搬迁还要时间做检验。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0日 06 版)
- 原标题:人挪了穷窝 地拔了穷根(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 责任编辑:张致远
- 最后更新: 2019-07-10 16:27:42
-
中国核工业发展:奋斗精神代代传
2019-07-10 16:11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5月大婴儿头朝地摔倒...因前排大爷这个动作
2019-07-10 15:33 -
这名英雄连续救人14个小时,却因为一个可能的失误痛哭
2019-07-10 15:16 -
央视快评: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2019-07-10 14:4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13岁男孩高层连抛灭火器,全楼居民要求驱逐其全家
2019-07-10 14:45 -
2岁男童掉入8米深枯井,4台挖掘机开挖救出
2019-07-10 14:45 -
自我革命,习近平抓这个“重要风向标”
2019-07-10 14:42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风口上的学院成立!网友:真正的“垃圾学院”
2019-07-10 14:35 -
色盲男子造假币被抓,民警:太假,根本用不出去
2019-07-10 14:07 -
“20年后拦路打老师”案为何判一年半?审判长回应
2019-07-10 13:57 依法治国 -
美国将豁免110种电子元件等中国进口商品高关税
2019-07-10 13:46 中美关系 -
阿富汗前总统:塔利班将成为阿富汗政治体系一员
2019-07-10 13:24 阿富汗 -
“好多做艺术的人特别不食人间烟火”
2019-07-10 13:16 -
9岁女童被租客带走 警方:租客双双自杀,女孩未找到
2019-07-10 13:06 -
搬到法国第一天,门房就教我垃圾分类
2019-07-10 12:15 垃圾分类 -
强降雨引发决堤,湖南衡东县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2019-07-10 12:01 极端天气 -
连墓碑都要“到此一游”?
2019-07-10 11:53 香港 -
暴风脚速!中国小学生跳绳世界杯勇夺60枚金牌
2019-07-10 11:17 -
@中央和国家机关,做好党建工作,习近平这些话要牢记
2019-07-10 11:1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女子为躲避家暴男友举家搬迁,舅妈被砍伤,父亲还被威胁
2019-07-10 10:57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