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呦呦事迹纳入新教材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
关键字: 屠呦呦事迹纳入新教材17日,屠呦呦团队正式公布了“青蒿素抗药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据人民网报道,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杰出贡献和事迹已被统编三科教材选入,正式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与生活。
据悉,今年秋季学期将开始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确定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屠呦呦在青年时期培养了对传统医药学的热爱,历经数年终于从古代药典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并且至今仍在科学探索道路上孜孜以求。此次选录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
节选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段。
此外,初中历史教材也在《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中,对屠呦呦科研团队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介绍。
节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介绍选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单元中,也对屠呦呦的事迹进行了简述。
人教社负责人谈到,该单元指出我国古代科学独具特色,其中中医药学已有几千年历史。独特的医学理论、诊疗方法和丰富的中草药,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正是从古老的中医文献中获得灵感,研制出抗疟疾的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节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
据介绍,教材所选屠呦呦事迹,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其蕴含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育人的高尚品格汇聚成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少年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鼓励他们继承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拼搏奋进。
标签 屠呦呦- 原标题:屠呦呦事迹纳入新教材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
- 责任编辑:郭肖
- 最后更新: 2019-06-18 14:03:32
-
13名遇难者名单公布,官方解读长宁地震
2019-06-18 13:34 地震 -
3处光缆中断133个基站退服,已抢修恢复39个基站
2019-06-18 13:09 地震 -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官方解读来了
2019-06-18 13:08 地震 -
应急管理部:多支应急救援队伍赶赴四川长宁震区救援救灾
2019-06-18 13:06 地震 -
5月70城房价出炉,67城上涨西安领跑
2019-06-18 11:55 中国房市 -
红黄蓝案幼师被判1年半,5年内禁止从业
2019-06-18 11:34 -
我国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研制成功,将用于白鹤滩水电站
2019-06-18 11:24 -
奔驰车漏油想“私了”?不可以
2019-06-18 11:18 -
大爷闯红灯撞上轿车,辅警帮赔钱遭车主拒绝:我就要他赔…
2019-06-18 11:01 -
心态崩了!小区居民几点起床,全凭公鸡“心情” ...
2019-06-18 10:03 -
救援物资陆续抵达灾区
2019-06-18 09:59 地震 -
中铁总改制完成,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2019-06-18 09:59 国企备忘录 -
大学毕业出来卖水 遭父亲嫌弃没出息
2019-06-18 09:45 -
5天4夜,这次睦邻友好之旅还收获了什么?
2019-06-18 09:37 中国外交 -
一觉醒来,成都全城预警倒计时刷屏!
2019-06-18 09:35 地震 -
女子称替患病父亲众筹20万却被发现炫富 水滴筹回应
2019-06-18 09:12 中国雷人秀 -
-
5人在深圳地铁上喊“趴下”引发恐慌被批捕
2019-06-18 08:50 依法治国 -
市长站上“被告席” 5副市长及政法委书记等旁听
2019-06-18 08:43 依法治国 -
警方辟谣:两个含裸体视频与此次地震无关!正调查发布者
2019-06-18 08:23 网络谣言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
“我们会考虑恢复斯大林格勒的名称,但最终要由市民决定”
-
“经济上没好消息,但他是靠这个当选的,问题就来了”
-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
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
内阁“鼓掌欢送”,特朗普:委屈你了
-
无罪判决被撤销,李在明参选韩总统之路再添波折
-
为什么丧亲也成了婚恋中的“劣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