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籍专家朱大卫受聘清华,首位外籍副处长与中国同事同待遇
关键字:北京青年报6月14日消息,6月初,美籍专家朱大卫(David P. Zupko)受聘担任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这是清华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校机关聘任的首位外籍副处长。其实,朱大卫已经入职清华一年了,过去一年担任清华教务长顾问。一年前,他与夫人双双来到清华工作,还把两个女儿带来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需要“双文化”的成长环境,而不仅是“双语”环境。巧的是,朱大卫将参与实施的清华“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也志在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多元文化兼容的校园环境。
与中国同事同待遇
2017年初,就职于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夫人在清华大学访问工作了半年。2018年初,朱大卫与夫人寻求一起来清华工作。听说了这个消息,清华大学教务长找他谈,于是就有了一年前他们全家四口人一起来到清华的一幕。
朱大卫开始的职务是教务长顾问,为教务长提供政策建议,为全球胜任力教育、学术政策、教学及课程改革举措提供战略分析和决策支持,今年六月才就任国际处副处长。他的履历表上是一串世界名校的名字——他曾在多所世界知名高校担任管理职位近20年,包括耶鲁大学常务副教务主任、芝加哥大学副教务主任。在待遇方面,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朱大卫与中国同事同待遇。
美国名校像冰山移动,清华在日新月异
朱大卫放弃美国名校的职位选择来中国、来清华工作,除了家庭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先比较了清华和美国名校之间的异同之处。
他说,清华大学和美国名校的相似之处是:都想招聘到全世界最好的师资、最好的学生。不同之处是,清华在管理上信息传递更为通畅和有效,新的政策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执行下去、新的要求一层一层传达下去,效率极高。“清华的所有人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好,方法确定下来了就马上着手开始做。”令人意外的是,朱大卫把“形式化”这个词用在了他工作过的美国著名学府身上。他以耶鲁为例,表示耶鲁的优点来源于其悠久的历史积累,但同时也导致其制定政策十分谨慎。他形容美国名校的工作生活“像冰山移动(一样缓慢)” ,而清华大学在日新月异。他认为,大学应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清华大学正在大量上马创新性项目,这是他选择清华的原因。
“这是因为我们在深化改革——和我们的国家一样。”朱大卫的上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郦金梁补充说,像朱大卫这样拥有中美两国名校高层管理经验的人并不多。将来他回美国,这样的经验在履历表上是非常有分量的。
助推清华国际化一年做了四件事
与一般人推测的不同,朱大卫入职国际处的工作重心并不是“对外”,而是“对内”。清华公开的表述是他将参与清华全球战略及“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的推动实施。卓越管理是清华全球战略九大战略方向之一,从全球范围延揽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加入学校机关干部队伍,服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清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
朱大卫告诉北青报记者,过去一年来他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提供了一个清华、美国、欧洲大学的学术政策和学生管理方面的比较研究;二是为清华新建立的写作中心提供了组织框架分析;三是参与了去年举行的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四是昨天刚刚完成了学校新版学生成绩单英文版,今年的毕业生就会用上。接下来,他作为国际处工作小组的成员,将致力于提升全校对校园国际化建设的认同,目标是到2020年不会说中文的国际学生、学者可以无障碍地来清华学习、访问。 “孩子需要多元文化的成长环境,才会有宽广的胸怀和眼光。” 他搬出了自己夫人的教育理念,并说道:“大学也一样,一所能让多元文化兼容的大学才能是世界一流大学。清华找我来就是干这个的。”摄影/苑洁
对话:“中国震惊了我”
记者:为什么您和夫人双双放弃了美国名校的职位,来中国、来清华工作?
朱大卫:两年多以前,我夫人曾到清华短期访问,在这里工作了半年,其间我带着两个女儿来看她,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当时,中国震惊了我:这里的人民非常友善,食物如此美味。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经济和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喜欢上了这个国家。当时我也观察了清华大学,与我工作过的美国名校相比,一个在努力求变,一个几乎常年没有改变。二者相比较,我更喜欢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所以,去年初我和夫人决定全家一起加入清华。这是一个很容易做的决定。
记者:请您比较一下清华和美国名校之间、中美两国名校的大学生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大卫:先说学校吧。清华校园十分巨大,布局规整,与美国大学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她有围墙。而耶鲁这所大学是和纽黑文这座城市一起发展起来的,大学没有围墙,和城市之间没有界限。芝加哥大学也一样,其市中心大楼的一面墙上篆刻着近100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芝加哥大学学者,包括杨振宁和李政道,是全校人的骄傲。
再说学生。在我看来,中美大学生的相同之处是都很聪明,都很努力。耶鲁学生的特点是想法很多,问题很多。而清华的学生来自中国各个地方,他们的背景差别比较大,不同背景的人学习、生活在一起,就会碰撞出很多火花——这也是清华这所大学有趣、有发展动力的地方。我还没去过清华的学生宿舍,但我很喜欢在学生食堂里观察他们。
记者:您的两个女儿都是小学生,来中国后她们在哪里读书?
朱大卫:我们送她们去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这是我们的想法,也符合她们的意愿,而且据我所知清华附小里还有不少像她们一样的外国小孩。
记者手记:310年的古月堂,求新求变的清华
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办公地点“古月堂”,是一座有着310年历史的古典式四合院。这里曾经住过王国维、梁启超,朱自清在这里写下了《荷塘月色》和《哀韦杰三君》,钱钟书来这里寻过女友杨绛。
如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有五位外籍工作人员。除了朱大卫,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司马云,曾经在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办公室工作,受陆克文鼓励学习中文并来中国工作。他们看中的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和清华;而清华需要他们带来的国际眼光和思维方式。在这方面,清华大学和朱大卫有着共同的认识:不断求变创新,才能迈向世界一流。
标签 清华- 原标题:美籍专家朱大卫受聘清华,首位外籍副处长与中国同事同待遇
- 责任编辑:吕栋
- 最后更新: 2019-06-14 07:49:47
-
孙宇晨的发家史:从第一桶金3亿美元到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2019-06-14 07:48 疯狂比特币 -
北京一男子持刀扎伤6名过路群众,伤者无生命危险
2019-06-14 07:17 依法治国 -
只许美国人爱国,却反对中国的爱国主义,双重标准要不得
2019-06-14 07:17 这就是中国 -
民航局确认:部分波音737系列机翼零部件存质量问题
2019-06-14 07:17 波音危机 -
杀害章莹颖后,嫌犯购买下水道疏通剂和垃圾袋
2019-06-14 07:15 -
伊朗最高领袖会见安倍:不接受特朗普口信
2019-06-14 06:57 伊朗局势 -
李强调研上海市委军民融合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2019-06-14 00:19 上海观察 -
台军否认自己是“草莓兵”,网友:挑最强的去朱日和比比?
2019-06-13 23:08 台湾 -
中外金融大咖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李强应勇同他们聊了这些
2019-06-13 22:31 上海观察 -
中央扫黑除恶第16督导组下沉督导上海浦东周浦镇界浜村
2019-06-13 22:27 扫黑除恶 -
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
2019-06-13 22:15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开始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2019-06-13 22:03 中国外交 -
《破冰行动》导演:剧组没人跟你谈创作,说N遍他们也不明白
2019-06-13 21:40 上海电影电视节 -
高考生午觉没人叫醒致英语缺考 家长质疑学校管理失位
2019-06-13 20:41 高考 -
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现场督导,金山一夜打掉两个黑恶势力团伙
2019-06-13 19:57 扫黑除恶 -
“演员背台词都能被夸奖?多不要脸呐!”
2019-06-13 19:26 上海电影电视节 -
奥迪插队被本田撞 司机照片被做成表情包疯传
2019-06-13 18:30 中国雷人秀 -
20楼“天降”玻璃窗砸中6岁男童,妈妈当场崩溃
2019-06-13 18:11 -
上海青浦:“扫黑除恶”净化治安环境,提升群众安全感
2019-06-13 18:09 扫黑除恶 -
持续高压打击,上海黄浦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019-06-13 17:32 扫黑除恶
相关推荐 -
“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24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1“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82“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评论 189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