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关键字: 两弹城邓稼先共和国脊梁导读在被称为“精英门”的正大门上,“两弹城”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柱上刻着“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这是1984年第二代核武器试验取得成功后,时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的邓稼先满怀豪情写下的诗句。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正大门(4月23日摄)。
夏日川北,群山环绕,苍松翠柏。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曾经很神秘。记者近日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被称为“精英门”的正大门上,“两弹城”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柱上刻着“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这是1984年第二代核武器试验取得成功后,时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的邓稼先满怀豪情写下的诗句。
这是中国“两弹城”内一景(4月23日摄)。
往里走,一条条标语、一幅幅老照片,保存完好的大礼堂、将军楼、邓稼先旧居、战备防空洞遗址,让那段充满“硝烟”的红色岁月平添了几分厚重感。
在“两弹历程馆”里,讲解员龚照怡在介绍原子弹、氢弹模型(4月23日摄)。
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在“两弹历程馆”里,讲解员龚照怡正在给参观的学生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颗核航弹的模型,长3米、直径1.5米左右,后面就是它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学生们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记者看到,馆内利用声、光、电等手段,通过实物、模型、影像资料和场景复原,展现“两弹”研制工作的艰辛历程。
“算盘、计算尺这些文物都是激励后人艰苦奋斗的好教材。我们让文物‘回家’,让观众看到当年科研人员住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样的用具,了解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是怎样研制‘两弹’的,怎么样让中国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四川省梓潼两弹城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鲁蓉告诉记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目前存有2万多份图片资料、500多万字文字资料、3000余件实物。
在“两弹历程馆”的不远处是“将军楼”。1983年5月20日,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来到长卿山视察中物院,看到科学家们在大山沟里艰苦卓绝地工作,即兴赋诗一首:“二十二年难忘情,崎岖道路信踏平。屡建奇功震寰宇,更创奇迹惊鬼神。”
这是中国“两弹城”内邓稼先旧居的书房(4月23日摄)。
邓稼先旧居位于“将军楼”的正对面,二室一厅的平房前后,是一片香樟和梧桐林,屋里仍保留着当年原貌:卧室里仅有一排书柜、一个铁架床、一个普通衣柜;办公室里有一张办公桌、一把藤椅、两个单人布沙发、一个小茶几,那台手摇式计算机和铁皮柜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不平凡。
记者注意到,简朴居室的墙上挂着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和邓稼先的手稿复印件,让后人有机会窥见他当时的内心世界。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弥留之际,仍嘱咐要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努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在邓稼先塑像前,众多参观者敬献花篮、驻足。科研工作者彭强说:“邓稼先告别家人‘消失’28年,在极其恶劣和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搞科研,确实是一个奇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90岁的傅依备院士说:“‘两弹一星’确确实实是在艰苦的环境当中,在条件很不具备的情况下搞出来的,所以这个精神我觉得是很了不起,这对于全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只要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再困难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好。”
这是中国“两弹城”内王淦昌旧居(4月23日摄)。
贫穷,没有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封锁,也没有限制他们殚精竭虑为国防未来布局的战略眼光;核讹诈、核威胁,更加坚定了他们把智慧、热血、青春,甚至生命献给祖国的决心。
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扎根荒原大漠、驻守密林深山,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铸就了 “两弹一星”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这是4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全貌。
中物院搬离中国“两弹城”已有二十多年,这里如今已褪去昔日神秘的面纱,成为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经在此工作的几代科研工作者已离去或逝去,但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
“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 原标题: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 责任编辑:连政
- 最后更新: 2019-05-10 09:42:19
-
深圳一电机公司多人患白血病:当地卫生部门赴现场调查
2019-05-10 08:15 安全生产 -
这一幕发酵后,杭州出台全国首个童模保护机制
2019-05-10 08:10 依法治国 -
超重近50倍!这个司机跟着导航走把桥压塌了
2019-05-10 07:55 安全生产 -
两少女吞120片处方药中毒 官方:涉事药店停业整顿
2019-05-10 07:54 -
没想到连“荔枝自由”都快没了...
2019-05-10 07:52 -
《自然》:全球大河仅三分之一可“自由”奔流
2019-05-10 07:50 -
人民日报头版:我国外贸势头好动能足
2019-05-10 07:48 中国经济 -
刘鹤抵美:我带着诚意而来
2019-05-10 07:46 中美关系 -
对女缓刑犯说“你很有女人味”,司法所长被停职
2019-05-10 07:39 依法治国 -
-
李强率团深入遵义贫困乡村看产业走农户算脱贫账: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9-05-10 01:01 上海观察 -
有手抖症?阿扁签书会1分钟能签7本
2019-05-09 22:49 台湾 -
秦光荣“主动投案”,就等于“自首”吗?
2019-05-09 22:06 廉政风暴 -
台湾自产潜艇规格首次曝光
2019-05-09 21:31 台湾 -
台湾五旬女子飚英语要求老外让座 岛内网友表示…
2019-05-09 21:31 台湾 -
徐麟: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实践者
2019-05-09 20:34 -
赖清德访日承诺:当选就推动日本食品进口解禁
2019-05-09 19:45 台湾 -
文明交流互鉴何以重要?习近平这篇讲话引人深思
2019-05-09 19:4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习近平十六字方针 为新时代公安工作定调!
2019-05-09 19:4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万万没想到,灭霸之死竟“带动”我国农业发展…
2019-05-09 18:56
相关推荐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45“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71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2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5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2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