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何有如此之魅力?
关键字: 习近平治国理政以小见大:中国故事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康辉认为,总书记善于以小见大,从小故事中引发大哲理,让中国故事历久弥新。节目中的一个针线包让康辉难以忘怀。习近平同志当年到陕北插队的时候,就是个初中生。为了排解对儿子的思念之苦,母亲就一针一线地为他缝制了一个针线包,上面还绣着三个红色的大字“娘的心”。七年知青岁月,娘的心给他增添了无穷力量。后来,总书记把对母亲深深的孝和爱升华为了对社会所有老人的大孝和大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范仲淹的名言。节目经典诵读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朱卫东说,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节目中我们再次诵读古代经典,既感动于前贤关心百姓疾苦的内心,更赞叹总书记心系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赞叹之情动于中而形于声。”朱卫东说,这种朗诵既不是夜间节目的耳语,也不是广场朗诵的强力喊叫,只能是庄重稳健地说。以其庄重,所以速度稍慢。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这两句用典让江苏省徐工集团的全国“最美职工”孙丽深有感触。孙丽刚进厂那年,徐工生产了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吨履带起重机,此时国外企业已经研发出800吨履带起重机产品。在国外企业参观时他们提出对生产现场拍照,接洽人员满口答应:“用摄像机录下来也行。”然后小声嘀咕:“反正你们永远做不到。”这件事让孙丽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中国研发的起重机站在世界之巅。经过数年努力,徐工集团研制的4000吨履带起重机让中国彻底摆脱了大型吊装设备受制于国外品牌的被动局面。这些经历让孙丽对总书记强调的“幸福不会从天降”“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有了更深理解。
融情于理:理论思想入脑入心
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秘书长岳文厚认为,总书记用典的背后是他与群众心心相印的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简单明了的话语里,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愿做90后的好后生。”看过节目后,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晓静发出由衷感叹。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始终与书为伴。王晓静认为,正是这种“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学习态度,赋予了总书记日后沉稳的性格,锤炼了总书记在讲道理时语言中蕴含的力量。王晓静说,青年学生要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传承。
“这个节目体现了对青年的重视。”节目思想解读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说,现场观众都是高校青年大学生。主持人、经典释义人、思想解读人也安排了不少中青年学者和教师,不仅有70后,还有80后。在内容上也有不少青年习近平的故事。徐川认为,这既体现了经典思想需要青年去传承,也体现了青年需要经典思想做支撑。“我们需要通过话语转换和思想工作的改革吸引青年、影响青年和引领青年。”
“总书记的语言让我们青年人倍感亲切。”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查懿珊说,总书记的语言魅力,不仅体现在对典故的信手拈来,还体现在让普通的语言生动传神。“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查懿珊认为,这都展现了总书记的语言魅力和沟通智慧。
“道在人伦日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友文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特别是仁义礼智信深入人心,就在于它内化于人们日常习惯中。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念,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杨雨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之所以“近人”,就在于他讲的是“关心话”“心里话”“中国话”。总书记用原汁原味的中国话语讲述一个个中国故事,让传统文化绽放魅力,走进青年学生内心深处。
“要想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青年学生要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就像总书记用典艺术中所体现的那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洋说。
研讨会发言摘登
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平“语”来自人民 近人人民爱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还有和人民群众的交谈,都体现出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他的话既有理论蕴藉,又有现实针对;既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又善用民间语汇,深入浅出;既娓娓道来、平实晓畅,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忘不了,让人觉得过瘾、解渴、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让人入耳、入脑、入心、入神。而《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个节目,用一种特别的形式,把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风格呈现出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就像一场思想的盛宴,在这里,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悠久的精神追求,更能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音。
平“语”,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是武装全党、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是引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谆谆教导和暖心嘱托。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生动范本,更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
平“语”,来自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出发的原点,是立党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所有讲话、文章、访谈,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的地位和力量。从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管子》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清代学者所说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讲述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样为民的治国理政要道,解读了“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等重要论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古代仁政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平“语”,来自对百姓的深切了解,与人民的同声共气、心心相印。正是由于始终站在中国大地上,始终在人民中间,始终投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他才能够对人民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求有深刻的了解。无论是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的弘扬,还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实践,都能看出总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为人民办实事的真挚情怀。
近人的领袖,人民才爱戴。年轻时的习近平在老乡那儿,得到了一个评价:好后生。一个好字,多么简单,又多么不简单。正如节目的主持人和嘉宾所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最最朴实的,只要你真心真意地为百姓做事,就能够得到百姓最高的评价。而有的时候这个最高评价,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好!但要得到这个最高评价,又非常的不容易。”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给我们的新闻工作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我们要与党和人民共呼吸,与时代同声共气;我们要用新的传播手段、传播途径,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一直以来,光明日报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不遗余力,作出了不少尝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努力,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守正创新,平实平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主持人康辉:建构新型话语体系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体现了对建构新型话语体系的率先垂范,而《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节目可以说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用典》的一个视觉化、影像化版本。在文本著作的基础上,《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在以下三个关系上体现了更进一步的处理和表达。
首先是大和小的关系。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应从大处构思,体现宏观思维,同时还要贯穿到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让老百姓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就做到了通过讲述小故事来阐明大道理。
其次是古与今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名句、典故,正是古为今用的典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依旧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体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因此才能实现古为今用,常用常新。节目中所讲的道理,在当代依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并且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典籍的过程中,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还可能挖掘出之前被忽略的新内涵。
最后是理与情的关系。讲大道理容易使人有距离感,只有寻找到人们情感中的共鸣之处,才能使思想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众多论述体现出深沉的为国为民情怀。节目通过展示具有情感冲击力的细节,吸引人们自觉加强对理论的学习,这也是节目在策划之初想要达到的目的。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档理论宣传节目,同时也是一档文化节目。文化有着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的持续性力量,文化自信的建立更需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努力。媒体应当为这类节目开拓空间,提供更多具有文化含量与文化意义的产品和内容,做出大家需要的“文化必需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在今天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地将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相结合,就必然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人认同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媒体需要在年轻人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搭建桥梁,需要接地气、改文风,也要把握好宣传的通俗程度。《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让观众在通过节目学习优秀传统思想的同时,感受到中华语言之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新闻主播朱卫东:妙语引乾坤 深情诵经典
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节目中,本人有幸担任经典诵读人之一。接到任务后,很兴奋。我十分喜爱古典作品诵读,能有机会在这么重要的节目中诵读经典作品很难得。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文章中引用了“以百姓心为心”的观点。
要读好,就要先理解好。上述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老子认为,要做一个圣人,就不能感情用事,要有百姓的意识,要对百姓一视同仁。不能从自我意志出发去决定好恶、判断是非,也不能以自我意志去限定百姓意志。既然讲的是圣人善良诚信,那么诵读时的情感色彩就应是赞美和歌颂,要以兴奋积极的语言形态读。
进一步分析老子的观点发现,对待“善者”和“不善者”、“信者”与“不信者”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以宽容的胸怀来感化百姓,另一种是“以善对善,以不善对不善”,因为对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害群之马,对他们善则等于纵容邪恶。
我们充满仁爱的同时,也要有法治保障。有了这层理解,再开口读,口吻中除去歌颂赞美,还有了一些沉着和底蕴。再深一步理解,今天再提“以百姓心为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员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经过层层分析、纵深理解,我给这段话的诵读情感分寸确定为:春风化雨、语重心长,力争读得有些厚度,大气一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爱国为民的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名言,赋予新的时代意义,那就是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的冷暖放在第一位,淡化个人名誉、地位、利益。对此,我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声音只为传达真实的情感,避免夸张虚假,今天再次诵读古代经典,感受到古代贤臣关心百姓疾苦于内心深处,尤其切身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赞叹之情动于中而外形之于声;另一方面,语言形态庄重自然,场合时段分寸恰当。在节目中诵读《岳阳楼记》(节选),既不是夜间节目的耳语,也不是广场朗诵那样强力,需要庄重稳健。以其庄重,所以速度稍慢。在这一原则下,最后展现出的就是播出时的形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让思想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个节目通过视听说、声光电等形式,多方位、立体式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如何用典、如何贴近百姓、如何传承传统、如何阐释思想,寓教育、生活于一体,传达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何有如此之魅力?
- 责任编辑:唐艳飞
- 最后更新: 2018-10-20 13:12:02
-
习近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业
2018-10-20 12:10 观察者头条 -
党的十九大以来治国理政系列评述“治国篇”:强国路上谱新篇
2018-10-20 09:00 治国理政新实践·上海篇 -
-
104岁马识途:我们党找到了最好的带路人
2018-10-20 08:26 -
生态环境部:“一刀切”严重干扰治污工作
2018-10-20 07:2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巴斯夫宝马等已成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首批受益者”
2018-10-19 21:54 中国外交 -
伟大工程启新局—十九大以来治国理政系列评述“治党篇”
2018-10-19 21:03 -
中方有意阻止美国与东盟联合军演?外交部回应
2018-10-19 20:39 中国外交 -
习近平晤俄防长:双方树立了大国和邻国关系典范
2018-10-19 20:29 中国外交 -
出结果了!副所长“替女儿出头”被调离公安系统
2018-10-19 19:00 依法治国 -
地方国资驰援上市民企:17省市出手 入股29家
2018-10-19 15:17 政策风向标 -
央视快评: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时代
2018-10-19 14:3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习近平的足迹:服务人民 胸怀世界
2018-10-19 14:35 观察者头条 -
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受贿3200万一审开庭
2018-10-19 13:20 廉政风暴 -
法院驳回张福如申请国赔诉求 其子张扣扣为母复仇杀3人
2018-10-19 12:56 依法治国 -
内蒙古原副主席白向群被双开:长期卖官鬻爵
2018-10-19 11:35 廉政风暴 -
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在十九大一周年之际
2018-10-19 11:28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习近平两封贺信里的同一深意
2018-10-19 11:20 观察者头条 -
最高检决定逮捕两名副部级官员
2018-10-19 10:57 廉政风暴 -
雅鲁藏布江再发堰塞湖险情,与金沙江有关联吗?
2018-10-19 10:14 极端天气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