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波:房地产要有作为,得兼顾远近
最后更新: 2023-07-20 08:28:01【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彭波】
2023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遭遇到一些暂时性的困难,市场观望气氛较为浓厚,社会信心较为不足。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下降0.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下降5.3%;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
中国进出口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以美元计,6月进出口下降10.1%,出口下降12.4%,进口下降6.7%。对美国进出口2.25万亿元,下降8.4%。出口金额已连续下滑3个月,总体上并不乐观。经济困难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就业,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达到21.3%。
困难形势面前,一些经济学家呼吁要“全力拼经济”等等。而究其内涵,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救房市,认为房地产关联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行业的发展,房地产价格的走低,导致市场低迷,影响房产的市场销售,就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就业问题,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只有“稳楼市才能稳经济”,要避免出现“房地产衰退”。一些经济学家和行业人士说的更直接,既然要扩大消费,就是要取消阻碍消费的一系列措施,取消房屋限购就是其中之一;”全面取消限购限贷”,可以“激活楼市”……
进一步说,其真实意图实际上就是要求国家允许炒房,放开炒房,认为只有通过炒房,才能利用民众“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吸引资本入市,推高楼市,活跃经济,缓解困难,尤其是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应该说,当前赞同炒房救经济的人并不少,这样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包藏着重大的危险。
“炒房”置中国经济社会于危险境地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再提起“房住不炒”,严防炒房投机。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房住不炒”,要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自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房住不炒”之后,除2017年外,已经6次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定调。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房住不炒”?即使现在经济形势如此不好的情况下也坚决不肯放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前些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炒作之风过分严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超越了中国经济及社会的可承受能力。
根据世界最大城市数据库平台Numbeo网站的公开数据,在全球房价排行榜上,2022年5月中国香港以27万元/平方米位居第一,北京、深圳和上海中心区分别达到19.3万元/平方米、17.8万元/平方米和17.7万元/平方米,位列第二、三、四名,而广州则居第八。中国各大一线城市的住房价格和收入比例都达到了世界上最高的水平。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房价和工资的比值已经高达40倍以上,其中深圳更是居首。拿北京和东京相比,收入水平仅约三分之一,而房价则超过一倍有余。
受房价上涨过快过高等因素的影响,21世纪以来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增长迅速。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数据显示,居民部门杠杆率(即居民收入与居民负债的比值)由2008年底的17.9%上升至2022年底的61.9%,增长了246%。从存量上看,到2020年底,我国居民的债务余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达137.9%,远高于同期美国的95%和日本的108.5%;从流量上看,我国居民的债务还本付息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达15%,而同期美国仅有7.8%,日本更是仅为7.6%。数据明显可以看出来,广大居民因为购房负债累累,还本付息压力过重,不敢消费,是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长期过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2009-2022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
2022年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普遍认为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房价过高带来压力所致。2016年中国人口出生数量反弹到1786万,当年“涨价去库存”推出。中国人口出生数随后就开始断崖式暴跌,到2022年下跌到956万,2023年普遍预计不会超过900万。仅仅六七年时间内,中国的人口出生数量腰斩。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要求,住房是一国人民生活繁衍的基本条件。居住成本超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可承受能力,人口下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人口是国家的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有些人鼓吹要“炒房”保经济,但是如果人口负增长趋势不减,即便楼市被激活,经济繁荣很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救市变炒房,就是饮鸩止渴
经济当然要拼,房市也一定要救,而且国家也一直在拼在救。但是如果救市变成炒房,那就是饮鸩止渴,弊远大于利。短期或许有所纾缓,长远来看则必定是釜底抽薪,对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非常危险。
首先,住房价格过高明显对人口的增长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人口的下跌比经济下跌更加危险。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长期看人口”,如果以加重人口下跌趋势来鼓励炒房,将从根本上抽掉中国房地产市场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
其次,房价畸高,上涨过快,将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程度。随着房价的过快上涨,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坐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将加剧社会的投机暴富心态,恶化社会风气。而没有及时购房上车的人,尤其是新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只能望洋兴叹。既然没有希望,那也只能选择躺平,放弃对未来美好人生的追求。贫富分化愈演愈烈,同样是极不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
第三,炒房增加了经济崩盘的危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比重高,对经济影响大,就可能绑架一国经济,极不安全。“十次危机,九次房产。”在中国当前房价明显过高的情况下,如果为了挽救眼前经济发展当中的一时之痛,放任甚至鼓励房价超出社会可承受能力的上涨,必然是先暴涨后暴跌。涨得越快,跌得越快;涨得越猛,跌得越凶。然后随之而来的将是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是长期的经济萧条,人口加速下降,民族难有翻身之日。这样的前景是国家根本不可能接受的。
第四,炒房也很难从根本上挽救中国经济。2016年中国房地产库存过高,为了挽救经济,推出了“涨价去库存”,短期内看有一点的经济刺激效果,但是维持时间很短。而且,随后几年房地产的库存数量继续猛增,供大于求的危机再来。到2020年,我国居民的自有住房率在达到89.84%,远超69%的世界平均水平。现在这一数据只会更高,过剩住房数量只会更大。更重要的是负面影响严重,比如说直接打崩了人口出生数量,贻祸深远。为了挽救经济,难道还要再来一次“涨价去库存”吗?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也是国家社会完全不可能承受的。总之,炒房救经济的积极作用很小,而负面作用很大,成本收益完全不成比例。
春秋时期的管子说,治国之道,“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不要采取只能有效于一时,却损害长远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或许可以不用考虑长远,因为“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凯恩斯语)。”经济学家往往也只需要考虑自己关心领域的情况,因为连带后果不需要他们负责。
2016年推动“涨价去库存”的经济学家们承受过什么后果吗?但是治理国家则必定要考虑长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必须要考虑整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通过炒房“涨价去库存”就只能偶一为之,不是长治久安的大国治理之道。
炒房风潮是国家好不容易压下来的,绝对不能再让它死灰复燃。对国家而言,宁肯当下压制住房价,哪怕经济出现一时的调整,增长出现短期的下滑也在所不惜,因为损害毕竟比较小,根基还在。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正常的周期现象,并不奇怪,大致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不坚决控制房价,放任炒房,暴涨的结果只能是随后而来的暴跌,表里皆伤,伤及根本,损失太大。而且会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的特例,贻笑大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被传今年赴港IPO,壁仞GPU的落地情况如何?
2023-07-20 07:53 观网财经-科创 -
一边分红一边募资,这家公司欲靠烧垃圾冲刺180亿估值
2023-07-19 17:44 观网财经-金融 -
光刻机巨头对华出货量飙升近2.5倍,DUV现“超额营收”
2023-07-19 16:53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政部:上半年证券交易印花税1108亿元,同比下降30.7%
2023-07-19 15:28 中国经济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3%
2023-07-19 10:05 -
AI大模型,能否解决旅游“三难”?
2023-07-18 18:24 观网财经-科创 -
格力再次起诉奥克斯,索赔9900万
2023-07-18 18:02 观网财经-消费 -
副总裁女儿短线交易获利153元,东阿阿胶致歉
2023-07-18 13:16 股市 -
全国政协召开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宁吉喆、林毅夫等发言
2023-07-17 20:34 -
不到两年,中芯国际董事长再换人
2023-07-17 19:02 观网财经-科创 -
Keep上市,健身界“谷歌”是如何炼成的?
2023-07-17 17:4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统计局:房地产正从高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
2023-07-17 15:34 观网财经-房产 -
深蕾科技欲主板上市,与退市公司颇有“渊源”
2023-07-17 14:51 观网财经-金融 -
统计局解读:5.5%含金量比较高
2023-07-17 11:41 -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7%
2023-07-17 10:21 观网财经-消费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
2023-07-17 10:03 观察者头条 -
“提前还房贷”排起长队,问题出在哪儿?
2023-07-16 22:28 中国经济 -
中国不再是美国第一大进口国?
2023-07-16 10:05 中美关系 -
90%的企业或在5年内出局,中国预制菜来到洗牌前夜?
2023-07-14 19:21 观网财经-消费 -
“如果华为5G手机回归,会对荣耀产生哪些影响?”
2023-07-14 18:46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斯塔默这么努力地讨好特朗普,但没回报”
-
特朗普最新对朝表态
-
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
“一些政府打电话来问:中国已深耕十年,我们咋追?”
-
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
龙应台:赖清德错了,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
她又来:美欧相争,中国得利
-
“说好的补贴不作数了,美商务部长还让学学台积电…”
-
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
美媒质疑:这事真怪得着中国么?
-
“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
“‘AI末日论’是美国的误导,我们的命运要自己把握”
-
特朗普:4月2日将是“解放日”
-
马斯克5月底离任?特朗普:我会挽留他
-
“冯德莱恩骂我半小时,说我是白痴,就因为…”
-
“再不打钱,欧洲在这个领域也会输给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