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攻愚:老龄化——瑞典“六小时工作日”改革的背后秘密
关键字: 瑞典六小时工作日护工护士老年疗养院老龄化不过9个月之后,效果如何呢?据2016年8月当地报纸西博腾通讯的报道,该湖边老年疗养院的员工请病假的比例从8%,上升到了9.3%,工时的缩短也迫使资方多雇佣了30%的员工,整个工作时间改革计划共耗费450万瑞典克朗(约合350万人民币),虽然支出比预计的要少一些,但是看起来并没有达到提高员工出勤度的改革预期。
西博腾通讯的报道:于默奥6小时工作日实施一年左右之后,病假比例从8%增长到了9.3%,整个计划耗费了450万克朗
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和数据分析,来解释瑞典南北两地的养老机构为何在改革效果上差别如此之大。社会学专家们对此也莫衷一是:于默奥这一并不成功的结果,算不算一个孤案?对此能否做一个“盈其良效而不愆其止”的解读呢?无论如何,这家湖边疗养院的案例已经被英语世界的媒体聚焦,并且做出了符合其本国劳资双方博弈的判断:瑞典的改革已经失败了,那些“职场造反派”们好好看看,就别再痴心妄想谋图推广到自身了。
有趣的是,2015年3月,德国《明镜》周刊风闻瑞典要实行6小时工作日改革,在报道中用上了“劳动使人自由”(Arbeit macht Frei)这一曾写在奥斯维辛大门上的、难以名状的“口号”。到2016年10月,该刊再度关注此事,认为改革徒有情感价值和观感价值(Gefühlswert und Anschauungswert),其初衷早已沦为一纸具文,上面写满了屠龙之技。
另外,改革之初,不少反对派的观点也被英语世界大肆渲染。比如中间党的Maria Rydén以开始就指出,这项改革会增加政府的财政预算。事实也证明她的预见不是没有道理的:改革一年来,黑谷不得不增加了15个护工,因为工时的缩短必然要增加换班的人次。工资等各项开支增加了600万瑞典克朗(约合460万人民币),即使病假的减少和工作效率的部分提升可以抵消掉大约300万瑞典克朗,也就是增加的支出的一半。
长此以往,瑞典能承受6小时工作日带来的社会成本的不断上升吗?
工时改革还是招工广告?
行文至此,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为什么这6小时工作日改革的试点放在了一家老人疗养院?而且类似“养老院”、“护工”(Socialtjansten)等词语一直贯穿改革的每个环节?那么其他行业又是怎么看这个改革的呢?
问到这个问题的读者,在笔者看来,已经触到了此问题的关节点。
事实上,伴随着黑谷计划不断深入实施,在瑞典其他地方的护理行业引起的连锁反应也越来越大。从2015年夏天开始,不断传出其他各个养老护理部门要求跟进实施6小时工作日的呼声。
瑞典哥德堡护工工会的负责人 Helena Gunnarsson手里拿着当地护工们要求实行“6小时工作日”的请愿书,她5天之内就接到了300多份
在瑞典东北部城市Sundsvall,市政府仍然决定在社会服务领域推动这一改革。而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看起来已经偏离了2015年初的初衷,由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变成招揽新员工加入。社会护理这个行业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紧,该行业在瑞典的劳工市场上求大于供,甚至很多本地失业人口包括外国来瑞典打工的人员也不愿从事这个行业。Sundsvall护工工会的负责人Eva Rönnbäck毫不讳言地道出躲藏在背后的改革的真正目的:我们缺人,我们要招新(täcker upp på de vakanser som finns)。每天工作6小时,拿8小时的工资,这变相成了该行业的招工广告。
瑞典养老护工行业的雇工缺口之大令人震惊。据《瑞典晚报》2015年4月的统计,这个行业的供求比为大约是1:4,换言之,如果必须要保持瑞典养老业的基本运转的话,需要目前的护士(半私有化部门)和护工(完全私有化部门)每个人要承担四个人的工作量。
从2014年年底开始,瑞典护工工会就不断地通过请愿、国会陈情等各种手段扩大发声渠道,为从业人员争取最大利益。
Sundsvall市护工工会为了争取改善自身工作条件,多次去市政厅请愿
笔者在2010年秋季也曾踏足瑞典职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对瑞典护工行业招工难的问题也深有体会。在公共就业办公室(Arbetsförmedlingen)官方网站(瑞典最有权威性的找工作的途径)上,会列举各类招工信息,行业目录内,“健康护理”( Hälso- och sjukvård)这一类的缺口是各分类中往往是最大的,以乌普萨拉市为例,数量是312,远远超过某些就业热门行业比如IT业的52。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瑞典深度的老龄化人口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美国中央情报局2011年和2013年提供的世界人口结构统计信息,显示瑞典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3年全国人口中位数为42.2岁。
世界老龄化程度分布图,颜色越深,老龄化程度越高
近来瑞典媒体不断曝露出的大批风烛残年的老人返贫现象,并且呼吁全国各界真正团结起来,正视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
由此,我们也许能够解开6小时工作日改革试点以养老部门为突破口,社会护工对改革反响最激烈的迷之现象。
相对来讲,其他行业对这项改革的不但反应冷淡,而且语多嘲讽。哥德堡警局发言人 Sanna Gustafsson就曾公开表示,如果在警察部门推行此政策,无异于孩子气的胡闹(barnslig)。
美国彭博社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一种工时改革,基本不可能在白领行业推行下去。
彭博社分析,6小时工作日很难在白领行业推行下去
此项改革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导向——就业率问题。文中已经提到,6小时工作日的试验点导致了用工数量的增加,对降低社会的失业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瑞典政府力推这一“夕阳红”产业变成“朝阳产业”,本身也是社会结构带来的无奈之举,它就像黑格尔笔下的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后才能起飞。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30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2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9“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