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川老农民:中国接连取消美国及澳大利亚大量小麦订单,有何考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合川老农民】
近期,中国买家连续取消了部分美国及澳大利亚小麦的采购合同,特别是对美国的小麦进口取消量累计达到了50.4万吨。参照2023年,中国全年小麦进口总量1210万吨,其中自美国进口的小麦总量为92.57万吨。相当于2024年之初,中国即削减了相当于去年美国小麦进口总量的约54%,这样的调整幅度实属重大。
澳大利亚方面,尽管订单减少的规模亦相当可观,但由于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的基数原本庞大,在即使减少了100万吨的情况下,澳大利亚依然凭借其庞大的出口量保持了我国小麦进口来源国中的榜一地位。
图1:2023年我国小麦进口数据
因而从数据层面解读的话,此次小麦进口的调整,对美是腰斩,对澳是刮肉。这无疑引发了人们对于此类采购变动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究竟是政治考量占主导地位,抑或是纯粹基于经济理性?对于国内的粮食价格又是否会有大的影响呢?
首先,在政策层面,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对粮食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并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成功减轻了诸如俄乌冲突等突发国际事件对全球粮价波动的影响。立足于国家战略安全视角,我国在主粮自给方面追求一定程度的自主可控性,同时也强调进口来源的安全与稳定性。以钾肥进口为例,鉴于其主要产区集中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我国在此类资源进口上相对避免了不必要的困扰。
然而,具体到小麦这一作物,中国自身的产量已远超基本自给水平,早已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所以还要进口小麦,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高端优质品种的需求不足以及饲料产业的供给需求。因此,单纯以粮食安全标准衡量我国小麦进口结构的变化并不严谨,即使置于大国博弈框架下,此类调整更倾向于一种经济策略上的权衡。
这也间接回答了关于粮价影响的问题。我国进口的小麦对于整体国内市场需求而言,起到的是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故此番贸易对象的调整,并不会对国内小麦市场价格产生实质性冲击。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期,大量高附加值产品亟待开拓海外市场。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却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中国高附加值产业进入其市场,例如禁止民众使用比亚迪电动车、华为智能手机及TikTok应用等,这种不公平的贸易关系明显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
但随着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的爆发,即便西方的主流经济媒体以及国内部分舆论长期持消极态度,中国引领的非中心国家合作体系,譬如金砖贸易体系,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正在逐步走向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金砖贸易体系内,巴西、俄罗斯等国逐渐开放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口,为中国高端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新的通路。作为互惠互利的互动,我国相应地对俄罗斯与巴西两国的粮食进口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适度优化了相关条件,旨在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及共同繁荣的经贸合作局面。
构建金砖国家贸易体系,本质上是为了打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这一目标不仅符合中国的正当权益诉求,同样也是广大深受西方霸权影响国家的共同需求。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小麦进口结构的演变,实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之举。
当然,尽管宏观背景重要,具体问题仍需具体分析。正如开篇所述,我国此次对小麦进口的调整,对美是腰斩,对澳是刮肉。对美是真的需要敲打,尤其考虑到华为制裁事件尚未远去,TikTok又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
中美两国在高端产业领域的互动并非互补,而是存在某种程度的竞合矛盾,故此过程对中美贸易产生的影响是剧烈且具有持续性。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资源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在高端产业方面与中国并无直接竞争关系,因此该过程对其产生的消极效应更多表现为一种连带反应,俗称被中美博弈的AOE伤害蹭到了。
撇开澳大利亚个别反华政客及其追随者的情绪化态度,从经济结构本质来看,中澳两国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许多表面上的矛盾实际上大多局限于意识形态层面的争议。例如,莫里森等尖锐反华的政治人物执政期间,确实给两国关系带来紧张;而诸如安东尼这样相对温和的领导人上台后,则迅速采取积极姿态,如奔赴上海参加进博会等活动。
澳大利亚电视剧《乌托邦》中的一句台词:“我们每年花费近300亿澳元来保护我们的对华贸易免受潜在风险。”就生动揭示了中澳关系的微妙。
图2:澳大利亚电视剧《乌托邦》名场面
从地缘政治视角考量,中国并无必要与澳大利亚进行死磕,反而应该考虑如何将这一摇摆不定的利益相关方纳入合作框架之中。因此,预计我国自澳大利亚的粮食进口短期内或出现波动,但长期而言,有望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区间之内。
至于与美国之间的粮食贸易,则可能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加深,特别是在高端产业领域的竞争加剧,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
在政治层面的分析告一段落后,尽管中美博弈这一客观背景不容忽视,但我认为针对此次小麦采购订单的取消,其主要原因还是基于经济考量。
首先,此次小麦订单取消是民间商业行为;其次,即便政策环境存在影响,最终决定贸易成交与否的核心因素,仍是买卖双方对利益成本的精算结果。
中国之所以长期以来在小麦进口上倚重“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三国供应商,主要是由于长期形成的贸易惯性所累积的巨大成本优势所致。从价格角度看,三国小麦单价普遍高于2500元/吨,而俄罗斯小麦则约为1764元/吨。同时,与小麦相比,小麦粉的价格差距更为显著。
图3:2023年全球小麦进口价格表
中国买家能够接受三国小麦相对较高的单价,并保持大规模采购,关键在于综合考虑运输成本后的总体成本差异。历史数据显示,中欧班列运输一吨货物的成本通常在1000-1500美元/吨之间,而海运费用仅为300-500美元/吨。以加拿大和俄罗斯小麦为例,采购价差为160美元/吨,但运费差额却高达700-1000美元/吨。即使考虑到陆运的时间效率优势,如此悬殊的成本差距无疑会强化国内小麦购买者对三国供应商的依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德力格尔 
-
左还是右?不,是“MAGA共产主义”
2024-03-21 08:02 -
我使馆驳斥日方所谓涉港谈话
2024-03-21 07:32 香港 -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年内或有三次降息
2024-03-21 07:23 -
爱尔兰“最年轻总理”宣布辞职
2024-03-20 22:50 -
西方核聚变企业组团向美国要钱:中国雄心勃勃,想重蹈光伏覆辙?
2024-03-20 22:06 能源战略 -
武文赏辞去越南国家主席职务,原因公布
2024-03-20 21:40 -
加拿大停止向以色列供武,以外长开骂
2024-03-20 21:30 巴以恩仇录 -
“拜登将亲自宣布”,英特尔获美国政府近200亿美元补贴
2024-03-20 21:11 美国经济 -
内塔尼亚胡拒拜登:为了消灭哈马斯,只有这一种方式
2024-03-20 20:17 巴以恩仇录 -
韩国籍运输船在日本西部海域倾覆,船上有一中国籍船员
2024-03-20 20:03 -
为了他,澳当局跟特朗普打起“口水战”
2024-03-20 19:20 南海局势 -
越共中央批准武文赏辞去国家主席职务
2024-03-20 18:55 -
闹剧!短暂生效几小时,美得州逮捕非法移民的法律又被搁置
2024-03-20 18:52 美国政治 -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率观察员团赴俄观察俄总统选举
2024-03-20 18:38 中俄关系 -
“中国车企来美建厂,我们欢迎,但有一个条件…”
2024-03-20 18:07 特朗普 -
澳工会强烈反对,“这个遏华项目难了”
2024-03-20 17:51 观察者头条 -
“若三战爆发,相信在俄罗斯的所有iPhone会…”
2024-03-20 17:49 -
王毅:中澳关系遇到的障碍逐一得到克服,悬案正在妥善予以解决
2024-03-20 17:01 中国外交 -
又是波音,降落时内层风挡玻璃裂了
2024-03-20 16:54 波音危机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丹麦首相警告:特朗普没被吓倒
-
“打中国牌讨好美国,还有用吗?”
-
交割日逼近 ,“港府正接洽长和”
-
欧盟:备战备灾,存好72小时物资
-
石破内阁预计将不发表战后80年谈话
-
真有极光!NASA拍到了
-
美财长放风,“金融核弹”要撤回?
-
特朗普还没死心,竟称:用TikTok换减税,中国不亏
-
美教授直说:看到中国领头,美国嫉妒了
-
砸了30亿欧元造的最现代化发电厂,德国炸了,还炸呲了…
-
特朗普声称“政治迫害”,白宫攻击:他是反特朗普黑子
-
下载量激增!“快加入吧,有机会被副总统拉进群哦”
-
加总理耍狠:这个价值观,无法与中国共享
-
北约秘书长:别单干,美国人还能信
-
加拿大、欧盟火速“谴责”
-
美媒好愁:说了这是送中国的大礼,你不听,现在咋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