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央视开讲传奇往事 曾埋名30年
关键字: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开讲啦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特别策划“国之脊梁”主题系列节目。10月22日晚,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做客《开讲啦》现场,讲述作为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如何在技术缺乏和人才匮乏的情况下,“骑驴找马”,攻坚克难,研制出核潜艇核心技术。
微信公众号“当代海军杂志社”对其进行了报道,节目中,黄旭华说自己曾埋名30年,“30年中,我和父母的联系只有一个海军的信箱。父亲去世,我也没回家……他只晓得我在北京工作,从来不知道我在什么单位,在干什么。”
以下为全文:
这是央视王牌节目“开讲啦”开播4年来最年长的演讲者,主持人撒贝宁说这是他听过的最震撼、最让人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的演讲,而老人说这么长的演讲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了。
黄旭华院士,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核潜艇之父”。他首次公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那些隐秘、艰辛、又无比壮丽的往事。
中国核潜艇研制往事
以下内容为黄旭华院士亲述
1.毛泽东的愤怒
中国核潜艇的研制,最开始寄希望于苏联人。
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访华,中国国家政府向他提出对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又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挥动着他宽大的手掌,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为此,我们中国人走上了独立自主研制核潜艇的道路。
2.从学医到造船
青年时代的黄旭华
我原本的志向是和父母一样学医,1944年夏,日军攻占长沙,西南大撤退开始。我徒步走了几天的山路赶往已经搬迁到重庆的学校,一路都有日军战机的轰炸,有时要在山洞里躲整整一天……
当时我心里就很愤怒,一个没有国防的国家,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放不下,我不学医了,我要去学航空学造军舰。之后,我就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3.旧杂志里翻出的设计图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1958年,国防科委组建,我们组成了研制导弹核潜艇的29人的小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当时国家连造个拖拉机都不容易,科技水平、工业生产能力低下,而更大的困难是缺少相关人才和专业知识,手头上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开始大家都以为把核反应堆安到常规潜艇上就是核潜艇,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怎么办,大家就从国外浩瀚的报刊杂志里找,寻找保密极高的核潜艇相关资料,用大海捞针的方式拼出了美国核潜艇的总体布局。
4.用玩具研究核潜艇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拼出来的核潜艇设计图谁也不敢肯定靠不靠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弄到了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的玩具模型,大家如获至宝啊,拆解分装了一次又一次,结果发现跟我们推演出的设计图基本一致,大家高兴坏了!
那时候没有电脑,所有数据都靠算盘和计算尺,我们分两组算同一数据,如果两组算出来数据相同则没问题,如果不同就要重新来过,直到数据相同为止。
5.磅秤称出来的核潜艇
091型核潜艇吊装鱼雷
潜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关系它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别苛刻。我们没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个“土办法”——在船台入口处摆了个磅秤,只要拿进船台的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称并记录在案;同样的,施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
几年来天天如此,我同事称之为“斤斤计较”。
- 原标题:“中国核潜艇之父”登央视王牌节目,曾隐姓埋名30年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雪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