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哥:英国公投退欧?当年这个国家却曾这样跪舔欧洲
关键字: 英国不列颠英国退欧退欧公投英国退欧共投诉英国跪舔欧洲密特朗戴高乐欧共体经济共同体煤钢共同体日不落帝国苏伊士运河危机对此,他说了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代表着英国人对于欧洲事务的一种典型态度:
“我们有自己的梦想与使命。我们与欧洲共命运,但却并非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之间存在联系,但却并非密不可分。我们感兴趣的是与之紧密联系,但并非被其吞并。”
不过,这种超然于欧洲大陆的态度,却由于苏伊士运河危机发生了转变。当时,英国针对埃及的战争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可政治上却输了个精光。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后起的超级大国,却得以在其中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与英法以联军对阵的,是现代埃及之父纳赛尔将军
大英帝国的殖民遗产在其后便陷入一片土崩瓦解的状态,从1956年运河危机结束一直到60年代,英国的许多殖民地(特别是非洲)纷纷宣布独立。
于是乎,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在政治身份的归属上,英国人到底要不要做欧洲人,便上升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入欧遭戴高乐两度“作梗”,英国依然痴心不改
于是乎,进入60年代的英国,便为自己的欧洲身份,开始了积极筹划。
不仅如此,按照英国人最初的想法,欧洲不仅需要建立经贸共同体,而且这个共同体还应当被置于英国的领导之下。
只是英国人一腔热情却贴了欧洲人的“冷屁股”。其时,除了煤钢共同体外,欧洲经济共同体也业已成立。当时,英国人积极谋求加入经济共同体(EEC)的努力,却招致了欧洲大陆人民的当头棒喝,尤其是来自二战元勋、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强烈反对。
不巧地是,在入欧这件事儿上,英国人遇上了戴高乐这个大克星
1963年时,许多欧洲国家争相要加入经济共同体。于是乎,EEC列了一串长长的名单,而英国却并没有受到优待。
在这件事情上,战后仕途失意的丘吉尔,却成了一个“预言帝”。他在1951年许下“与欧洲紧密联系”的梦想,果然在1963年实现了。因为当时EEC愿意给予英国的地位仅仅只是“联系国”。
想起如今乌克兰急吼吼地想“入欧”,可欧盟愿意给予该国的地位也同样只是“联系国”。
也就是说,欧洲大陆当时给英国做了个结论:你小子只配做个外围。
而戴高乐当时对英国成员国地位的强力否决,更是值得大书一笔。
1963年1月14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戴高乐除了对英国说出了一个大大的“不”字以外,更是用长篇大论来论证自己为什么要说“不”。而这些话,即便让今天的英国人看来,想必都会有些五味杂陈吧。
戴高乐对英国人的特(niao)点(xing)做了一个高度浓缩的概括:
“英国说到底还是一个岛国,她重视的是海权,她高度看重的是贸易与市场,她的补给线十分得多样化,而且时常包含极其遥远的国度;她孜孜以求的是工商业活动,对农业并不怎么重视。她在各方面的行为都有着分明的特点,而且有着极其独特的习俗与传统。”
孤悬海外的地缘关系让英国对欧洲大陆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晽
-
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67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98“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普京阅兵式演讲:绝不接受歪曲历史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