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鸣:怎么理解这一轮房地产“货币化安置”?
最后更新: 2024-11-17 13:19:18我们再来算算政府融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是基于合理且充足的收益测算,即募投项目未来能够产生足额的收益覆盖专项债券本息和,假设收储回来的这块土地未来仍能顺利以6亿元出让,按照5年期2%的利率倒算,专项债本金约为5.5亿元。如果地方政府不计一切后果,最终目标就是想要完美解决房地产企业该笔债务问题,就得让下属国有企业从银行端再融资2亿元贷款。这样国企以7.5亿对价收购这块土地,企业再将7.5亿元偿还给银行。
退一步说,即便地方政府可以发行专项债,商业银行也得配合发放收储贷款给指定国有企业才行。但问题在于,哪家银行愿意发放新的贷款去置换别家银行的抵押贷款呢?更何况还是纯信用、无抵押物的贷款。
较为合理的情况是,政府去协调原贷款银行继续发放新的收储贷款置换原房企的抵押贷款,这样一来,债务人从房地产企业变为了地方国有企业,尽管没有了抵押物,但是款额度减少了——减少的部分就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匹配的金额。
政府以专项债券和银行贷款的“债贷组合”化解了房企债务,同时完成了土地收储,一举两得。至于各地落实进度如何、效果如何,不仅要看收储土地所有人(房地产企业)债务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复杂程度,还要看本次收储的力度及其配套政策的执行情况。这就考验各地方政府的智慧和魄力,作为债权人的商业银行的专业性及政治性,房地产企业的优质程度,比如房地产企业能否进“白名单”或其他地方政府资质标准。
最终成败与否,取决于市场消费者、投资人是否买账。
资料图 财联社
消费者和投资人是否会入场?
10月的政策力度相当之大,何出此言?
简单梳理便不难发现,针对市场供需两端的政策应有尽有。此前的政策是针对消费者的,包括取消限购、降低首套房和二套房贷利率、降低存量房贷款利率;近期的政策是降低旧房买卖的交易税费、取消标准房和非标准方差异等等。
房企端的政策包括一如既往地保交楼,房企融资“白名单”,收购存量土地和存量商品房,并且要求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等等。
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么,谁是东风呢?
答案是拆迁户。
在既定市场供需的前提下,通过货币化安置100万套,按照一户赔偿300万元的标准,相当于政府定向发放3万亿现金券,消费目标就是购买住宅。按照文章第一部分的简单估算可以激发167.29万套住宅的增量需求,而以万科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合同销售面积也才1330.8万平方米,按照单套85平米折算约合15.65万套住宅。这部分拆迁户的定向购买威力有多大,不言自明。再加上政府收购存量商品住房这部分购买力,想必能扭转房地产市场的颓势。
在此过程中,刚需、置换需求会陆续进入,比这部分人更早进入的则是投资群体,至于这部分投资群体有多大规模,暂不清楚。
不过,笔者认为这部分群体的规模大小并不重要,而是有这部分投资群体的存在至关重要。投资需求会衍生、会泯灭,规模一直会随着买卖势能变动,这个群体会对涨跌起到放大作用,但非决定性作用。因此,房地产市场止跌的关键就是抓住刚需和置换需求群体。而本轮政策正是精准命中他们的“命门”——追涨不追跌,是所有市场的消费逻辑。
与其说拆迁户是“鲶鱼”,倒不如说他们是被赋予了特殊使命。打个比方,政府不能给所有人都发消费券,但可以定向发放现金券。刺激中产消费,不如解决最底层置业。
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发布会上表示,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 央视新闻
但是既然政策力度如此之强、诚意满满,为何没有激起民众太多讨论,房地产业内也反应平平?甚至在10月中旬发布会当日,A股竟出现较大跌幅,为什么?
笔者认为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自9月底以来,政府持续不断推出系列重磅政策,使得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的效用逐渐递减,大家期待短期内实施立竿见影政策的预期也随之降低。二是,短期内A股持续的高涨吸引了太多关注,而随后的震荡行情又一次让民众陷入焦虑甚至是对政策的质疑中。三是,A股走势并不能充分且实时反映中国经济,说白点,两者没有太多必然联系,尽管偶尔会被政策利好冲高。
上述几点及其他原因综合,导致民众对近期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淡然,甚至是对货币化安置及专项债收储、收购存量房产等重磅经济政策的忽视。当然,也不排除舆论工具有意为之。
从国庆过后至今的上证指数走势来看,A股处于调整阶段,这也和政府对“慢牛”的偏好不谋而合。慢牛,或许有助于股市结构的调整,包括 “去散户化”、吸引国际资本等多重利好。
“饮鸩止渴”还是“缓兵之计”?
从大众反应来看,部分人士对近期政策有些许微词,认为当前阶段不宜再走上货币化安置的老路,更不能再借此提振房地产市场,甚至批评给房地产的政策过多等等。这些担忧有道理,但也仅仅是有“道理”而已。如果真正了解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和状况,定会作出相同的决策。笔者此前撰文呼吁政府出台刺激政策,彼时被很多网友批评为“妄想”和“过时”,但很快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陆续出台。
如果有人将上述刺激政策视为房地产政策,也不无道理,毕竟消费和投资的重头在“房地产”,救房地产也是在救宏观经济。只有宏观经济恢复稳定,才能谈产业政策,以及未来的财税改革、科技强国……
但是,绝不能认为本轮的一系列政策只是房地产政策,与此同时中央还配套出台了很多其他政策,包括股权投资、绿色消费、产业和科技振兴等等。宏观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已然进入深水区,愿同诸君共观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阿里发布Q2业绩:收入同比增长5%,淘天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
2024-11-15 23:3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海思、长鑫、大疆、海光等上榜
2024-11-15 21:22 观网财经-科创 -
“价值十几亿的手机被烧毁?”京东辟谣!
2024-11-15 17:3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涉非法荐股被立案或遭禁业数月?同花顺回应
2024-11-15 17:13 金融观察 -
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专题推介会在珠海召开
2024-11-15 15:36 -
城中村改造政策扩大至近300城,将推进货币化安置
2024-11-15 15:19 -
微软总裁:没去过中国的人,会误认为中国技术落后
2024-11-15 14:55 观网财经-科创 -
入淘直播,美特斯邦威寻找第二曲线
2024-11-15 13:4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B站史上首次盈利,股价为何大跌?
2024-11-15 13:01 -
京东发布三季报:收入2604亿元,同比增长5.1%
2024-11-15 10:0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京东物流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总收入增长至444亿元,同比增长6.6%
2024-11-14 22:1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60%以上低空经济企业上钉钉,钉钉联合生态伙伴发布低空行业解决方案
2024-11-14 21:5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河南:力争到2026年,全省智算规模达100EFlops以上
2024-11-14 20:34 观网财经-科创 -
“把金融客户变成医疗养老客户,是构建平安生态的关键”
2024-11-14 20:15 观网财经-健康 -
紫金矿业:浅部部分高品位矿体遭盗采,但金矿安全可控,产量持续上升
2024-11-14 20:05 黄金游戏 -
网易第三季度营收下降3.9%,暴雪游戏回归成效显著
2024-11-14 18:23 -
被贩毒集团掠走3.2吨黄金?紫金矿业发声
2024-11-14 17:51 大公司 -
光刻机巨头看好芯片前景,称未来10年将把EUV推向更高水平
2024-11-14 17:40 观网财经-科创 -
英伟达要去日本造GPU?黄仁勋回应特朗普政策影响
2024-11-14 17:35 观网财经-科创 -
歧视美国人?台积电在美国被告了!
2024-11-14 16:35
相关推荐 -
美国放风:伊朗有动作了 评论 56靠万斯“决胜一票”,“大而美”法案惊险闯关参议院 评论 160电气化已落后亚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国雪上加霜 评论 73为什么这支国足被普遍看好? 评论 97被批评“过于亲近中国”,澳总理这样回应 评论 84最新闻 Hot
-
好一个“举贤不避亲”,特朗普推荐儿媳参选
-
开庭前妻子坠楼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台湾怎么变成这样
-
美国放风:伊朗有动作了
-
“中方正考虑邀请李在明出席”
-
“中国洋垃圾禁令震动全球”,马来西亚也跟了
-
靠万斯“决胜一票”,“大而美”法案惊险闯关参议院
-
白宫官员:没人在乎马斯克说了什么
-
日澳印各怀心事,鲁比奥还想着中国:别谈了,得干实事,搞矿!
-
三年来首次,普京与马克龙通话
-
“我会给日本写信感谢他们,给他们加关税”
-
特朗普:奥巴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财长:中国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过去
-
“《新华字典》例句称小孩是累赘”再引争议,多方回应
-
英国乐队在音乐节上高喊“以军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华田园犬
-
内塔尼亚胡证实下周访美,除了特朗普还要见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