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风:应对美国科技脱钩,中国要下定狠心做这件事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24:32应对:全自主制造的可行性
观察者网:在一盘散沙的态势之下,要应对美国的技术制裁,您认为中国应该建起集成电路的产业基础,那么政策层面具体怎么做?
路风:中国的政策重点应该是集中资源促进中国本土产业链的形成,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地追求单个项目或单项技术的指标。
面对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战,中国政府必须下狠心,抓住促进产业链形成的关键环节。目前看,关键环节包括底层技术的自主研发,但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抓全自主制造,以其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
什么叫全自主制造? 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就是生产线非美化。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推行非美化,即在一条生产线上,没有使用任何美国设备,但是会用国产、日本、韩国、欧洲等非美国的设备和材料。
第二步是以国产设备、材料全部替代外国设备、材料。很显然,发展全自主制造,向上拉动国产设备和材料,向下强化制造与设计企业之间的互动。是不是百分之百国产化要看具体情况,原则就是不能出现任何被卡脖子的风险。发展全自主制造需要依靠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中国企业的合作,因为每个环节的技术都是与其他环节互动的。只要抓住制造环节,就抓住了形成整个产业链的牛鼻子。
当然,我们目前发展全自主制造,还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退一步,可以从28纳米的全自主制造开始,我相信这是可以实现的。有人问,华为的芯片用的是7纳米的,做28纳米的全自主制造不是落后了吗?其实这涉及到看待技术进步的一个根本性立场。这里讲两个根本性的战略问题。
第一, 我在20年前就强调过,对于创新来说,能力基础比眼下的技术水平更重要,因为有能力才能把握技术进步,才能创新。目前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没有形成自主的产业基础,即能力基础,实际上掩盖了大部分单个企业都不做深层技术的真相,因为它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依靠外国技术。
但正如前面所说,现在单个企业的技术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即产业基础的进步。缺乏这个基础是我们在中美技术战中的短板,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最短板的部分补齐。
中国要下得了这个决心。根据目前的产业状况,我们可以从28纳米做起,建起全自主的生产线,以此打通产业链,形成中国集成电路的产业基础。当28纳米的全自主生产线被证明运行顺畅后,我们就有能力建14纳米的全自主生产线,以此类推。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在没做成28纳米芯片时就能跳过去做成14纳米的,或者不做14纳米就做7纳米的,因为能力是通过产品平台而累积性发展的。因此,中国发展集成电路工业必须以能力发展而不是以技术指标作为战略目标。
2022年台积电二季度半年报显示,14-90nm制程的芯片的销售占39%
第二,今天全球的集成电路市场,需求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是成熟制程的芯片。先进制程的芯片仅仅只占据了很低的市场份额。台积电2021年还大幅扩产28纳米成熟制程的芯片以应对市场的紧缺。车用芯片基本上28 nm、45 nm以及 65 nm成熟制程的天下,只有自动驾驶芯片等少数汽车芯片才需要用到先进制程。航天等工程领域的芯片甚至还在使用微米级别的,虽然使用量有限。
如果中国能够在28-60纳米技术级别真正形成不受外部力量干预的产业链,那么不仅就有了技术不断进步的产业基础,就会很快就会形成另一种竞争优势。中国工业有一项无与伦比的能力:只要会做某种产品了,就可以把这种产品的成本迅速做到世界最低,因而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
如果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的世界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同样也会获得“讨价还价”的地位:如果美国封锁20%的先进制程产品,我们就对等封锁80%的成熟制程产品,反正美国的汽车厂不会去用先进制程的芯片(用了汽车就涨价)。此外,由于所有垄断了先进制程产品的企业(包括台积电)都严重地依赖成熟制程产品来保持赢利,所以失去这个市场会严重动摇它们封锁中国的自信心。
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应对芯片封锁
观察者网:您曾经分析过“举国体制”在中国自主创新上的作用,那么在解决芯片及关键技术卡脖子这样的问题上,比如你提到的全自主制造,中国的“新举国体制”该如何发挥有效作用?
路风:我再重申一下,所谓全自主制造,全部用国产设备、国产材料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夜之间达成。但是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个目标走,即建立起我们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建成之后,我们上游的设备企业和材料企业全都可以加入技术进步的链条;下游的芯片设计,想如何发展都不会受美国的限制。这是一个关键点,抓住这个关键点可以把整个产业链打通。
当年“两弹一艇”(指原子弹、导弹、核潜艇)的成功,“中央专委”这个特殊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设立中央专委的直接原因是适逢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政府内的许多部长纷纷要求下马原子弹。反对意见警醒了最高领导层,反而痛下决心彻底实施集中领导,这也是为了克服部门体制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掣肘。
中央专委的特点第一是对党中央直接负责;第二是直接抓项目,方案怎么设计,任务怎么完成,没有任何中间管理层。中央专委的委员由若干副总理和部委首长组成,但时任专委主任的周恩来在会议上明示,他们个人没有任何权力。因此,在专委负责的项目上,各部委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也就绕开了多部门管理的弊端。
当今天在讨论新型举国体制时,我们的研究发现,历史上的举国体制的根本特点,是必须成立一个直接对最高领导层负责的特殊决策和执行机构,去执行和完成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否则很难动员“举国”的力量。
对于今天的中国工业体系来说,在我们自己的大飞机项目做成之后,只剩下集成电路这个工业级的短板了,所以这是中国必须要解决的重大任务。“两弹一艇一星”项目为今天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的建设,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我个人的设想是,党中央可以成立一个类似于中央专委的机构,上对党中央直接负责,向下直接抓这个项目,因为任何一个部门都单独干不了这个重大任务。
面对美国的封锁,中国必须在在芯片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主要环节上都能实现独立自主,所以重大任务一定要以培育各个环节之间形成需求和供应关系的产业链及其自主循环的能力为总目标。
很显然,实现这个目标既要依靠市场机制又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换句话说,由于中国集成电路工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通过市场竞争的能力成长,所以发展这个工业既要利用市场机制,又要对包括市场机制在内的各种力量进行统一协调,否则无以突破。因此,发展集成电路工业就需要新时代的“中央专委”来直接领导集成电路的重大任务。
发展自主的制造能力是打通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果第一期不能完全用国产,可以做第二期,总之要下定决心朝着这个方向做。
项目的成败完全遵循市场化原则,坚持市场化原则有两个含义:第一,项目完全依托企业去做,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新建企业,芯片制造企业的数量也可以不止1个。这是因为项目成功的最终保证是企业发展出足够的能力。第二,项目成败的标准是能不能生产出在价格和性能上符合市场需要、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对设备和材料企业来说就是生产线能不能用,而且所有的产品产出必须是工业规模的。样品、试验线都没用,必须是可以大批量生产的产品。
就像当年论证大飞机实施方案时,论证委员会的一个共识就是执行国家项目的责任主体必须是一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企业,以保证大飞机项目完成后就可以直接转入商业运营。事实证明,按照这个原则成立的中国商飞从大飞机的开发、试飞到销售和运营的全过程,不仅组织了研发,而且进行了产业链协调,目前正在无障碍地转入商业运营。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基础的建设来说,大飞机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
实施全自主制造项目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之外的协调。自主制造项目的目标包括以生产线来拉动设备和材料的自主开发,并为自主设计的芯片提供制造服务,所以项目的实施必须伴随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合作。在现有的结构条件下,仅凭企业之间的商量是无法迅速形成这种合作的(至少会出现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财务风险),必须由执行重大任务的国家机构来直接协调。
这种协调的根本原则就是生产线必须使用国产设备和材料、设备和材料企业的产品必须符合生产线的要求、芯片设计企业必须支持生产线的制造和试验,并以此作为资助企业的唯一理由。当然,某些协调工作可以部分地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如制造项目的责任主体决定为其开发的设备和材料是否符合生产线的要求等,但实现全自主制造是这个重大任务的根本性质。
抓住全自主制造,国家力量就抓住了扭转市场结构的杠杆。利用美国封锁的机会,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国家从政策上支持全自主制造的芯片销售,也就为设备和材料企业打开了销路和技术进步的机会。当产业链上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能够形成彼此之间的供应和需求联系,当所有的国产技术都能够得到应用的机会,中国集成电路的产业基础就形成了。那时,中国集成电路工业就可以扛住美国政府的打压,主要依靠市场竞争的力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杀手锏:卡住需求,给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发展机会
观察者网:所以,中美技术战上,中国似乎没有还手,并不是中国没有办法。
路风:我感觉中国目前在政策上仍然是下不了决心,下不了决心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想周全战略,另外可能也与实际落实能力不足有关系。
首先我们要有信心。将近20年前我参与大飞机项目实施方案论证的时候,我们是在大飞机项目停滞了28年之后重新启动的,人才和技术几乎都已经断了。但现在来看,我们还是做成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因为心理障碍不敢做的技术,没有中国人做不出来的技术。
2022年7月25日,C919飞机进行功能和可靠性科目试飞,地面引导人员将飞机引导停入机位。陶冉/摄
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的整个战略思想要有所转变。虽然美国在技术上有优势,但中国也并非全是劣势。既然美国对中国动用了“核武器”,中国也就应该用自己的“核武器”反击。更具体地讲,美国打压中国的手段是管制半导体的供应,那么中国就应该而且可以管制半导体的需求。
几年来,美国既想卡住中国的脖子,又想在中国市场上赚钱;那么中国的应对之道就是既然你想卡我,我就不让你赚钱。如果美国强行在技术和工业上实行“脱钩”,中国有必要有对中国市场上所有执行脱钩令的外国企业进行制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
“超级充电宝”来了!全球最大,并网发电
2024-05-01 08:14 产业万象
相关推荐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70“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01“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11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91“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评论 28最新闻 Hot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
孙杨退赛
-
特朗普拟对中国起重机加100%税,“美国这行80年代就黄了”
-
安徽凤阳鼓楼瓦片大面积滑落,当地通报
-
陈奕迅发文报平安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