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科多:明星补课教师 他们正是香港英式教育的最佳产品
关键字: 香港补课教师补习教师补习明星高薪补课教师英式教育8500万港元补习社的营销和内地的新东方类似,香港教育界议员叶建源表示,“我曾听说过一些‘补习天王’告诉学生,只要他们记住50个精选的单词,就能在英语考试中脱颖而出。但这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噱头。”
有这样的补习教师,你想不想上辅导班?
香港补习介绍中心琳琅满目的挂牌
高薪在香港补习界并非新闻。2006年,一位香港补习明星因为违约官司,被现代教育和英皇教育两所大型补习社追讨近3500万港元,令人瞠目。
香港的补习产业庞大,2012年教育学院的调查便指出,逾半的中三学生都有补习,到了中六,比例更升至72%。香港学生一年的补习开支,达到数十亿元。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近四分之三的香港高三学生都或多或少接受校外补习服务。不过,这也是亚洲人的传统。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称,韩国90%的小学学生和中国74%的小学学生都参加过私人补习班。韩国政府甚至一直努力抑制私营教育市场的发展,也难以见效。
补习风潮的幕后推手似乎是竞争激烈的大学入学机制。香港的公立大学系统仅可容纳约18%的当地高中毕业生,而这一数字在近20年中没有什么变化。尽管之后连同自资学位、到海外留学等,已有超过4成的学生可以成为大学生,甚至其他大批学生可修读副学士成为大专生。可是,大家所追求的,早已不是只取得大专学位般简单,而要争相抢入名校。
相对来说,内地的名校入学虽然也竞争激烈,但由于实行教育普及,大学入学率远高于香港,名义上,公立编制教师也禁止补课。从学生在补习上的人均花费来看,香港、韩国都远高于内地。
表面上,英式教育在香港遇到了水土不服,但就教育目标来说,却是达到了“训练怎样生活”。一个段子很能反映问题:香港某大学教授指责,香港的大学商业气息太浓,校园里搭讪,十有五六是会计金融法律的;餐厅电子屏都是全球股指、外汇牌价。他认为这太浮躁,不及清华北大有文化,对比就是:在清华你每次进校门,保安只问你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极具文化内涵!
同别的中产阶级一样,香港的补课教师挣辛苦钱,工作时间长,收入差距大,竞争异常残酷,要面对缺乏社会保障的风险。
而这些专才谋生的明星家教,可能正是香港的英式教育培养的最佳产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孙武
-
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49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2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09“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