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奇谭》破圈,国漫如何重新在世界占一席之地?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31:55演到此处,表达心酸的弹幕霎时间刷屏,大呼“这才是社会现实”“小人物真正的悲凉”。不过紧接着,当大圣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了那些曾欺压小猪妖的妖怪时,画面中突然传来了大圣的声音:“除了那只小猪妖,俺倒是放了他一条生路”,大圣还伸出手给了小猪妖三根毫毛。经此反转,故事以温暖作结。
看到这样的结尾,部分网友认为如果没有反转,似乎会更加耐人寻味,立意也会更深刻;但从更多网友的评论看,他们还是被这样暖心的结局“治愈了”。
於水透露,最初结局并非一种方案,如今之所以这么设计,还是想把更多的温暖传递给观众。
“实际上曾经有好几种方案。最早确定的是一种开放式结局,就是大圣一棒子把小猪打倒了,至于小猪是晕倒了还是其他什么样由观众自己想象。”於水说,后来他们经过同出品方监制小组的讨论,大家在看半成品的时候觉得这种结局有一点残忍,所以创作团队在想有没有可能让小猪再活过来,再站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获得更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能让作品有个提升。一方面这增加了剧情的转折,另一方面观众其实也希望有个温暖的结局,大圣能有个温暖的形象。”於水说,“从最终效果看大家也比较喜欢。最后让故事的调性和气质能够温暖起来,这是很重要的。其实这是创作中一个正常的过程,因为在创作中会有各种不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选择。
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大圣伸手递出的三根毫毛,也让网友开始联想:这是不是下一部的序曲?
“其实我们自己在看片的时候也会萌生这个想法,但是看缘分吧。”於水表示,如果观众喜欢我们也可以考虑。“创作的过程中只是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给小猪一个美好未来的想象吧。我注意到很多网友也开始琢磨这个事,还有人在往后编故事,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唐僧的配音让网友感到惊喜,因为他正是86版《西游记》唐僧一角的配音张云明老师。
“这是配音导演给我的一个惊喜。他说我今天给你请来了一个特别牛的配音张云明老师。”於水笑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张老师拿着剧本、看着画面就开始配音,突然就疑惑了:这唐僧怎么不露脸呢?他什么时候露脸?配音导演回答说,唐僧一直没露脸。后来张老师又一看只配了两句音就结束了,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看不懂”打开讨论空间,“现实焦虑就是人们的鹅笼”
相比于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第二集《鹅鹅鹅》的“妖气”显然要浓烈得多:默片加字幕的叙事方式,哥特式的美学表达,都让网友频频打出“荒诞”“晦涩”“诡异”等弹幕。
《鹅鹅鹅》故事改编自我国经典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中的“鹅笼书生”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货郎去邻村送两只鹅,在鹅山遇到一个瘸腿的狐狸公子,目睹了一幕幕心上人层层“套娃”的荒诞场景。货郎最后不但丢了要送的两只鹅,还丢了那只他心仪的鹅妖。
尽管“鹅笼书生”的故事已经是一个常被引用的典故,意指“幻中出幻,人生变化无常”,可《鹅鹅鹅》一经播出还是难倒了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随之而来的是各色的解读和评析,讨论空间一下子打开了。
导演胡睿说,他注意到了网友的解读,很多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角度,文思也比较新颖。在他眼里,倾向从情感角度理解《鹅鹅鹅》,表达了情感的得与失。
“我的一个创作主张就是好的作品,其实都离不开好的情感的表达,因为人就是靠情感在生活,没有情感,这个人的生活是无法想象、非常乏味的,所以从情感或者甚至从爱情这个角度,我觉得都可以理解这部作品。”
就在《中国奇谭》收获无数成年“粉丝”的同时,一条质疑该片的网帖在社交平台传播开来,直指《中国奇谭》把自己的孩子“吓哭了”,甚至造成了“绝对的童年阴影”。帖文中“动画一般是给孩子看的”言论也引发了网络讨论。
近年来,有关动画“全龄化”的讨论屡有出现,而要想做到老少皆宜,现实却往往众口难调。在美术风格、作品立意和情节设定等方面,导演们也有着自己的考量。拿《鹅鹅鹅》这部作品来说,胡睿赋予了它很强的现实意义。
《鹅鹅鹅》导演胡睿接受观察者网对话
“这部片子不光反映出情感的焦虑,还有职业、健康等大大小小的焦虑,这就是人们的鹅笼。最后片中主人公没有选择进入鹅笼,其实就已经反映出我们的一种创作观念——不用过分焦虑,只要一个人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心,就不用担心失去太多东西,就是所谓得失随缘、心无增减的境界。”
胡睿说,人们在现实当中太缺乏安全感,太容易焦虑了。“喜欢一个人就怕他不喜欢你了,担心他好像另有新欢,于是想到各种办法去禁锢自己的爱人,不让他出门、看他的微信,查他电话给他定位等等,但这样就能够解决这问题吗?并不能解决,因为连他心里怎么想也不知道。与其让自己这么焦灼、焦虑,倒不如放开胸怀,就像我们的书生一样,最后他连一点小小的纪念都没法保留的时候,那么留给他的是什么呢?留给他的就是广阔的天地。往前走,人生总还有更多的风景。”
画风“妖”气浓烈,“并非刻意放大恐怖元素”
《鹅鹅鹅》没有声音对白,采用字幕解释情节的默片形式。片中以黑白色彩为主基调,主人公货郎带着阴郁的烟熏妆,狐狸公子尖锐的五官尤其是血红色的面部色彩,给全片笼上了一层浓厚的“聊斋”意境。
胡睿说,之所以选择用默片来表现,就是想给大家看更多的表演,希望大家能够从画面中去发现一些线索,为观众提供一点“阅读”的乐趣。“我们能少说一个字,就不多说一个字。”胡睿提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今天的青年都有打游戏的生活经验,游戏画面经常会给出一些信息和提示,《鹅鹅鹅》采用这种方式也是想拉近跟当代的距离。
对胡睿来说,之所以选择这种引发讨论的“恐怖”画风,其实并非刻意为之,这跟他多年来的动画教育经历密不可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程辉 
-
导演陈英雄出任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
2024-04-29 15:18 -
网络短剧,如何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11:58 -
知名女星演唱会全场喊退票?官方回应
2024-04-21 15:31 -
热搜第一!黄子韬就不当言论道歉
2024-04-21 11:51 -
真相?危害社会的毒瘤——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25年特稿之五
2024-04-19 09:06 反邪教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组数据看出行新特点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进中央:建议加大教育捐赠的税收减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下周开馆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来年味在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恼的不是图案不够多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过于丰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
“我代表泰国人民,向所有中国游客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2024-02-01 14:34 -
我“嘉”年货带回家,亲戚家的小孩都馋哭了
2024-01-30 11:22 爱申活·暖心春 -
何立峰: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024-01-29 19:00 -
书生在官场的365天,建了座“不网红”的图书馆
2024-01-27 14:31 观察者头条 -
去年国外撤回大量中国学者论文,教育部:开展高校撤稿论文自查
2024-01-04 15:46 -
这次,他们要为“男声”正名!
2023-12-29 13:03 -
破译一个字奖10万元的甲骨文“悬赏令”,公布第二批获奖名单
2023-12-02 22:52 -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2023-11-29 11:30 考古 -
7名干部集中轮训期间到私企内部食堂违规吃喝,官方通报
2023-11-10 11:40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0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