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哲元: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导读11月21日清晨,爱国台胞、台湾著名社会运动家、“统左”阵营的代表人物陈明忠先生离世,享年90岁。 在缅怀与纪念之余,我们也在思考,陈先生的故事对于理解台湾的历史、现实有何启迪意义?在严峻的条件下,岛内的“统左”人士又该如何传承这种红色基因?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观察者网专访华东师范大学亚洲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哲元。【采访/观察者网 吴立群】
观察者网: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您能否为我们讲讲您印象中的陈先生,以及您与陈先生交往的故事?
林哲元: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和陈先生就认识了。在我的印象中,陈先生是一个个性直率坦诚的人。在和我们这些年轻人交流的时候,他会很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
对于有着残酷斗争记忆、经验的那一代革命者而言,能够像陈先生这样直接把想法说出来的,实际上不是特别多。对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对他们那一代人来说,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经过恶劣斗争环境的考验。如果我们遇上了那种更严酷的挑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自己的信仰?老一代人还是会有些顾虑。但是陈先生有一个很大的特质,就是他非常开诚布公,非常愿意和我们分享他在监狱中以及出狱后的一些想法。
他经常对我们说,走上这条路是他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迫,所以没什么好后悔的。他在监狱里面遭受刑讯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也正是秉承着这种为自己的选择坦然负责的理念。
我觉得,对于我们而言,与陈老那一代人相处总能获得一种典范式的激励。进入和平年代,我们总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假设说我们都自称“左派”,那我们中可能有“50%的左派”,可能有“75%的左派”,而陈老真的是做到了为自己的信仰全心全意投入的“100%的左派”。
今年上半年,当我得知他已是癌症晚期的消息时,第一时间到养老院去看他。但是当天,我们聊了一个下午的天,他都没有谈到这个事情,只在聊天中间稍微提到说“这个是自然规律,人总是会这样”。我本意是想来安慰他的,但当天他和我交流的还是国际政治、时政新闻以及岛内形势等等话题。当时,我就觉得很佩服陈老。这种不忘初心、坚持事业的勇气,是贯穿他一生的。
陈明忠先生的影像资料 影片提供: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队
观察者网:您提到的这一点在陈先生的回忆录《无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陈先生的一生也正践行了对于信仰的无悔。您觉得在目前的形势下,陈先生的思想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启发?
林哲元:除了《无悔》之外,陈先生还在另一本书《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里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还是很乐观地认为两岸最终必然走向统一。因为统一最主要的方面还是在大陆这边,随着大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以及中美关系的平衡,台湾的问题就会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得到解决。陈先生所思考的是如何让台湾各阶层的人,都能够参与到统一的进程里来,这才能让统一事业获得更顺利的发展。比如说他很关注原住民的问题,他认为原住民在台湾长期以来在经济等方面都是弱势的,如果这些人都能够加入到促进统一的道路上,那么对两岸的统一之路将大有裨益。
现在的局势在短期之内确实不甚乐观,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这条道路的前途是光明的。而在短期比较困难的时候,我觉得陈先生那种坚持不懈的品格恰恰是能够激励我们的。如果说统一形势非常顺利,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投入其中。但是如果是在比较低潮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正如鲁迅在《铲共大观》里表达的那样,当时革命遇到了低潮,一些年轻人就觉得革命已经没有希望了,无路可走了。但鲁迅就说:“不是正因为黑暗,正因为没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么?”面对低谷与困难,陈先生还是一辈子坚持下来了。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出狱之后,都是如此。所以,对于有志于统一事业的人来说,陈先生留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可能就是这种在逆境中的坚持。
观察者网:今天一些年轻人可能对陈先生等革命者在台湾的这段红色往事不太知晓。对此,您觉得应该如何更好地向年轻人讲述这段历史?您在课堂中是否也有一些教学实践,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林哲元:因为这一股红色力量毕竟在台湾的政治版图中并非主流,又受到过镇压,甚至还被民进党扭曲,所以这段历史无法得到很好地呈现,年轻人不太知道这些故事也很正常。
在我开设的《台湾媒体与社会》这门课上,我给同学们开的选读书单里会有陈先生的《无悔》。最后,在提交读书报告的时候,也有很多同学选择围绕这本书写读后感。我看着他们的读书报告,发现他们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们都很钦佩陈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理解了人生的价值,并且把自己的一生活出了别样的意义。同学被感动最多的,大概是陈先生回忆在监狱里看到其他难友被枪毙前的那些从容的态度,他将这些人作为自己的榜样,也由此更愿意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生。就此而言,我觉得陈老的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革命初心的转移与转化,他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向年轻人传达了珍贵的经验与记忆。
陈明忠回忆在狱中目睹战友就义的场景 影像资料由“夏潮联合会”提供
陈先生经历了台湾从日据时代到今天的种种变迁。他的故事就像活着的历史,在提醒着我们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比如像坐老虎凳这种我们日常只有在电视剧里才看到的事情,其实70年代的台湾还在发生,而且就在陈老身上发生。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台湾的问题,但是对台湾的理解又往往只能局限在对台湾主流的“蓝绿政治”的关心上。当下的政治生态固然重要,但知晓这种生态的来龙去脉也很关键。所以,我觉得如果更多的大陆年轻人能看到陈老的书,了解台湾原来还有一段红色历史,将对他们未来去思考两岸关系有很好的帮助。至于如何把这些故事普及给年轻人,我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悔》的出版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另外一位台湾坐牢最久的政治犯林书扬先生的著作在大陆就还没有出版,我们需要继续努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黄传说背后的上古史实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则成已经牺牲!
2019-06-11 22:49 -
升温10度曾灭绝95%的物种,我们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这个动作羡煞网友
2019-06-03 13:46 暖心闻 -
《切尔诺贝利》热播,中国女生走进了真实的辐射无人区…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中断访美行程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