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雪萍:中国企业出海墨西哥,发展情况如何?
逼近人性,管理一个复杂的工厂
对于墨西哥工厂,很多企业需要回答的一个灵魂拷问是:到底是由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管理?每个企业都在尝试不同的方式。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一开始的工厂筹建过程,感受到的是各种陷阱。然而更严峻的考验,在于建立工厂之后的运营。筹建四面小问题,运营处处鬼问题。成本错估和成本失真的鬼问题,掩盖了管理失灵的本质。
一家在中部城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尝试了各种管理方式,依然挡不住企业的巨额亏损。一开始是正副职管理,每个层级都是中国人负责,墨西哥人做副手。这种做法导致墨西哥管理者形同虚设,基本不做配合。
后来改成双线管理,中方经理管理白领员工,墨西哥经理则管理蓝领员工。这在公司实际上造成了两个分割的阵营。最后,公司决定重金邀请一个德国管理者,来全盘负责管理。心高气傲的德国管理者,也无法搞定人事频繁不断的纠纷。
在沮丧中,总部打算派出精锐干部全班人马,覆盖从高层到中层的管理者,希望用半年时间,彻底示范给当地员工看。这个预算庞大的外派计划,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队伍如果外派到美国,中国员工还有成本上的优势。而如果派驻在墨西哥,中国员工则显得过于昂贵。
于是,最后破釜沉舟的总部,决定只派出3名管理者。其中一名管理者同时肩负总经理和财务的角色,而另外一名负责人则是精益制造的高手。
这位总经理一开始就瞄准了关键的症结,那就是至关重要的现金流和成本。总经理一开始就先核算成本结构,给出了真实的成本构成。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供应链同时采用了国内的供应商和国外的新供应商,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成本的真实组成。而按照国内的参考成本给出的所有预计,基本都有巨大的偏差。最终计算下来,墨西哥的成本,明显高于国内70%以上。
总经理决定裁人,方式很简单:按照工资最高的管理者进行排序。既然过去未能成功,那么这种高昂的管理成本就是不可接受的。与此同时,制造负责人开始重新梳理工厂里的工序和价值流,清除不必要的浪费。
“先算清自己,再算赢客户”。有了真实的成本构成,那么就需要将这笔台账明确地跟客户进行价格谈判。在细密的数据支撑下,客户也同意将价格提高,并给予必要的提前付款支持。
而对于无法得到客户价格支持,又成本昂贵的产品线,这位总经理则直接做了减法,砍掉了这条产品线。即使牺牲了个别客户,也要保证产品线不能流血运行。
在这两场关键的战役打响之后,总经理开始将重点转移到内部的管理上。这其中最大的原则就是“快乐管理、自驱为上”。总经理花费更多的时间,跟这些墨西哥中高层一起交流。“沟通比权力更重要”,在沟通中,这些中高层被赋予更大的职责,寻找激励员工的每一个机会。
总经理本人如果没有中高层陪伴,从来不直接下车间。而所有的指令,都是通过中层干部下放。车间的国王是中层管理者,高管的职责就是确立中层管理者在基层员工面前的权威。中国管理层最多只跟副经理谈话,甚至跟主管级的交流都很少。这些基层员工甚至不必认识总经理。
这家企业大胆地开启了“主人翁精神(Ownership)”的企业文化。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界定清晰的职责边界。职责圈里负全责,全责之下有奖赏。
在海外管理中最头疼的事情,在于大量模糊职责的灰色地带。在这个位置,人性的本能反应就是推诿给其他人。总经理采用了汽车质量缺陷防范的三原则:不制造、不接受、不传递。那就是自己不出错(不制造)。前方有错,不代表自己没错(不接受)。如果下一个环节出现错误,跟自己把关不严有关(不传递),那么自己也有错。
在这个基础上,公司明确了清晰的“待人三原则”:待遇、事业和情感。待遇与激励排在第一位,提前为员工想好上升空间和期望值。与此配套的是各种激励方针,随时激励,快速兑现。在这里,每个人都被鼓励提出改善建议。连洗手间的纸张抽取机,也被员工建议成吹风烘干机。哪怕是提出这样的建议,员工也可以获得50比索。
这种看似简洁明了的小红花奖励方式,非常奏效。工厂的员工面貌,也焕然一新。实际上,很多中国企业管理者,慢慢都会注意到,墨西哥员工往往自尊心都很强,他们渴望被表扬、被鼓励。以何种方式找到员工的激励点,需要管理者耐心的寻找。有的企业采用现金奖励的方式,尽管这种方法并不合规。而有的则通过发放可乐和鸡腿的方式。这些看似小心思的算计,在无法用语言畅快沟通的环境下,都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喜悦感。
对于一个工厂的运营管理而言,好的管理者就像调琴师一样,花费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才能调整到位。这种精心调弦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各路人马调整到位。
为什么有的企业认为墨西哥员工特别难管,而有的企业则胜任愉快?很显然,最大的问题,并非都在于墨西哥员工的本身。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高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当老员工占比多了之后,离职率也会逐渐降低。这家企业已经能够将年度离职率控制在个位数以下,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成就。有了稳定的员工和积极向上的机制,这家墨西哥公司开始逐步走上正轨,成为整个集团利润的关键来源。
中国最大的家具企业——敏华家具在墨西哥公司的CEO陈朋裕 纽约时报
重塑总部:一把手工程与绝缘的中层
然而,至关重要的决胜点,也并不完全都在于本地。外派管理者,需要尽快拿出适应本土的管理思路和财务模型。而这些做法,往往会与总部的要求大相径庭。这就出现了很多企业需要回答的第二个灵魂拷问:海外公司与总部的关系,是什么?
公司最高决策层对于子公司总经理的信任度,非常重要。很多一把手难以理解海外公司运营的复杂性,过多的指挥容易让现场管理层手忙脚乱。可以说,支持海外企业是一把手工程。很多一把手在海外企业调研之后,立刻就会懂得 “特别授权、特事特办”的道理。
然而只有一把手的一次性理解和支持性表态,其实并不足够。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总部的中层干部才是海外运营效率升降的实质性操纵杆。
对于海外管理者而言,最怕的就是总部行政人员不去海外调研,而只是关在家里,用想象力去管理海外。而对于很多行政管理者,“总部支持”被完整地替代成“风险管理”。海外管理者,只需要纯粹按照指令、按照文件办事,这让海外的经营者处于非常高的风险之中。
一些国内的中层管理层,成为中枢与一线的绝缘层。他们给海外公司定销售目标的时候,往往不看市场表现,而只是根据总部想象的指标,强行做物理性分解。至于当地市场的消费价格指数CPI、GDP增速以及专业报告,统统都被舍弃。
文化的差异性,被看成是一种需要解决掉的麻烦,而非一种刚性的约束。对于墨西哥经常强制性要求公司年涨薪20%的要求,或者油漆价格高于国内50%的情况,海外管理者需要跟总部反复地进行解释。
很多公司对海外公司发布规则和条文,全部都是中文。这使得当地的管理者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就得花费精力将其翻译成西班牙语。一位有心的管理者将公司的内刊做了改变,增加了大量本地工厂的素材,使得企业刊物变成真正的文化传播载体。而这些工作,也很难得到总部的支持,因为总部的文化运营部门对这些看不懂的远方刊物并不关心。
这似乎辜负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内涵。好的国际化企业从文化的源头,就需要考虑多元化的存在。企业文化的精髓是统一的,而文化的展现,则需要是多元的。
这也意味着,企业的国际化,一定是多元化的管理层。如果企业的顶层管理者,没有一定的海外人士,那么看待世界各地的商业视角,就不是完整的。
华富山工业园区执行委员会主席塞萨尔·桑托斯·坎图 纽约时报
被动迁移,二次成长
月桂树的末梢会不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从而长出新的绿芽。同样,一个企业会因为制造能力的提升,而在业务的边缘端自然生长出来新的第二曲线。
联想在墨西哥阿波达卡市生产的ThinkPad,一直受到包装箱供货商能力的影响。墨西哥供应商提供的包装箱,总是有色差。包装箱看似简单,但其实它对油墨浓度与纸张的匹配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联想的视线转向了从2017年就跟过来的供应商光大同创。后者在国内一直为联想提供一种珍珠棉的减震缓冲材料,但却从未涉足过纸包装箱。
其实,二者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来自经营理念的深度配合。无论是物流的仓储管理能力,还是严苛的时间观念,都是墨西哥供应商所欠缺的。联想要求的交料送货周期是4小时,这需要强大的库存管理和准时交付能力。对于当地制造商而言,是无法胜任的。而光大同创则早已习惯专业化的时间节奏。
所以它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墨西哥开辟国内未有涉足的门类。它在国内建立了研发部门,并且开发了设备线。而联想作为第一个苛刻的种子客户,为这种新业务的开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墨西哥仍然是一个供应链的贫瘠之地。只要有了制造能力,就不愁无法获得订单。光大同创也开始向其他公司提供包材服务,这种本土化供应大大方便了受到包材困扰的其他外资电子厂商。
“先做好,后做多”,成为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开疆拓土的一种新的模式。光大同创进一步围绕着电子制造商的包装解决方案,继续涉足新的业务种类,开始为服务器提供木制箱和托盘。从珍珠棉到包材,甚至到木制包装箱,企业的第二生长曲线向四下舒展开来。
而原来那些留在国内的供应商,慢慢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在海外服务既有客户的机会。这些企业也不得不进行海外工厂的建设,守护原有的业务阵地。
同样,跟随LG冰箱进入蒙特雷市的安徽万朗磁塑,也在发现新生意。它已经从密封条扩展到珍珠棉,作为轻薄防摩擦材料提供给家居厂。墨西哥家居工厂用量大,这也产生了全新的生意。
2018年,墨西哥出口美国的橱柜不足1亿美元,而中国则为13亿美元,占比70%。然而到了202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橱柜几乎降为零。虽然越南拿走了最大的部分,大约8亿美元,但墨西哥也获得了4亿美元的订单。这些新增长的订单,需要新的珍珠棉制造能力。
同样,很多汽车零部件去美国,也需要包材。墨西哥所欠缺的制造板块,正在被那些眼疾手快的中国制造商所察觉。他们很容易从其他业务版图,横向切入到从未涉足过的市场。只要公司能够形成利润周转,那些业已形成的制造能力就会征服新的订单。
一家已经扎根墨西哥7年的公司有40家客户,而在2024年新拓展的客户就有40%。一方面是更多的中资企业的涌入,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拓展了制造能力。有了扎实的制造能力,就能更广泛地开拓新的客户。这个过程,正是墨西哥工业在毛细血管端所形成的新胚胎组织。
墨西哥工业门类大量缺失的缝隙,就这样一点一点被中国制造所填平。那些国际化标兵的中资企业,很容易走向业务多元化。它采用了一种反向生长的方式,在海外拓展出国内本来所不具备的能力。
- 原标题:我在墨西哥看中国企业大出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冶 
-
智能早报丨美国或仍对电子产品收税;中欧谈汽车关税;高通又找三星代工
2025-04-14 09:0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专家解读择机降准降息的三层含义
2025-04-14 07:37 金融观察 -
农夫山泉上榜工信部中国首批消费名品,为唯一大型瓶装水企业
2025-04-13 18:34 观网财经-消费 -
央行: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5.18万亿元
2025-04-13 17:21 金融观察 -
美团:五条举措全面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2025-04-12 22:2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亲自下场!刘强东、王莆中罕见隔空交锋
2025-04-12 19:5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C909老挝商业首航仪式在万象举行
2025-04-12 10:56 -
中国零售巨头集体出手:加速出口商品转内销
2025-04-12 10:21 -
“部分在美流片半导体或涨价”
2025-04-12 07:45 -
手机巨头回应美国关税影响
2025-04-12 07:19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声
2025-04-12 07:11 -
倔强地活着:离开“果链”第四年,欧菲光扣非大幅减亏
2025-04-11 21:04 观网财经-科创 -
盒马官宣:为外贸企业开放绿色通道,派专人加急处理
2025-04-11 20:3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茶咖日报|香飘飘30万杯明前茶售罄;书亦烧仙草“重新创业”
2025-04-11 20:22 观网财经-消费 -
佩戴率不足5% vs. 1.2亿需求,谁能适合中国老人的耳朵?
2025-04-11 20:06 观网财经-消费 -
这个全球最难进入的市场,中国企业正加速落地!
2025-04-11 18:5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超2000亿!京东官宣:将大规模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
2025-04-11 17:5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资产重组还在继续,即将更名的格力地产划转至华发集团
2025-04-11 17:48 观网财经-房产 -
“GPT5迟迟出不来,说明堆算力、堆数据不可持续”
2025-04-11 17:38 观网财经-科创 -
现货黄金破3200美元/盎司创新高,券商提醒
2025-04-11 14:49 金融观察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86“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64“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104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4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
特朗普:我老婆觉得可爱
-
多地多层级启动“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集中在这5个方面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江苏、湖北等多地公告:发射火箭弹
-
特朗普政府:移民自愿遣返,奖1000美元
-
“非洲民间兴起人民币支付网络,减少美元依赖”
-
就中俄关系,普京最新表态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
“经济好的归我,坏的全怪拜登”
-
罗马尼亚大选重选:85后“极右翼”领先,反对援乌
-
文旅局局长回应“游客住家里”
-
大米、铁锅、足球……中国使馆为南苏丹2.2万流离失所者提供援助
-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东盟一致发声
-
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通报来了
-
野外烧烤遇卡式炉爆炸!7人受伤画面上热搜,回应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