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奸没有“许可证”
即使妇女事后同意结婚,也不能改变强奸这个事实。甚至有的妇女基于社会舆论、贞操观的影响,被迫同意与强奸犯结婚,这实际上是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对受害妇女的“二次强奸”。[全文]
-
时隔六年,“泰国坠崖孕妇”为何还离不了婚?
虽然王暖暖“到70岁才能离婚”大概率不可能发生,但这场离婚诉讼耗时几年是很有可能的。[全文]
-
结婚自由、离婚不自由,还能说“婚姻自由”吗?
在离婚冷静期等婚姻制度的设计和实行上,我们不能仅仅追求或看重离婚率下降这一数据上的“成功”,而应该充分分析制度的利弊,关注人们的真实意愿和受到制度的影响。[全文]
-
导师性骚扰,我们不能苛责学生“为什么不报警”
性骚扰从来不只关乎性,还关乎权力。[全文]
-
施工坍塌,实习生若被追刑责,冤吗?
无论如何,都不能草草了事,用只言片语应付过去。[全文]
-
“离婚经济帮助”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
看了《解释二》更不想结婚?不看《解释二》,也未必更想结婚。和对待婚姻一样,对待《解释二》也需要更多的理性。[全文]
-
普通人网暴维权为何这么难?
我们经历了与空气战斗的寂寞、肉滚过刀片的痛苦和更多的网暴后,最终很可能只能制裁极少数网暴者——维权的困难还在于,网暴的定性。比如“这妈妈化妆了??”这一句话,评论者可能辩护,他/她只是提了个问题,不行吗?[全文]
-
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利于私生子和代孕产业?
很多互联网上的评论带情绪、带节奏,让口水飞,不让理飞,不关心事件背后的法律逻辑与道理。[全文]
-
116起涉家暴案仅1起认定正当防卫,为何这么少?
家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国外,也存在反家暴行为难以认定为正当防卫的问题。 比较中美法律,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差别不大;不过,美国刑法在处理家暴类案件时对于正当防卫考察的范围更加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受虐妇女综合症”。[全文]
-
充满不确定性的寻衅滋事罪,是否有取消的必要?
有一次,笔者到一个派出所办一件迟了可能就办不了了的急事。恰逢节假日,而派出所仍有人值班。笔者到派出所说明情况,值班女民警说节假日不办理业务。我跟她解释事出紧急,询问能否请示一下领导,女民警听完直接打电话说“有人在派出所寻衅滋事”……[全文]
-
在女厕所偷拍被当场抓获,学校处分留校察看,这合理吗?
偷拍已像新冠病毒一样,让我们唯恐避之不及,并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痛苦。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拿“偷拍”没有太多办法。[全文]
-
已婚男追求同事未果将人非法拘禁,为何写份保证书就能免罚?
这份保证书既不能惩罚刘某保证前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能阻止刘某保证后实施的犯罪行为。问题是,没什么用的保证书,怎么就让警察相信它有用,并轻轻放过了刘某呢?[全文]
-
父亲轧死2岁儿子获百万保险赔偿,合法合理吗?
这父亲未因其“过”担责反而受益,众多读者为此错愕和不解——难道为人父母,就可以有过而不担责?就有了事实上的“法律豁免权”?公平吗?合法吗?合理吗?不幸的是,世界上确实有一些事情可能是合法却不合理的。[全文]
-
当法官时我曾被威胁:“一颗子弹就可以搞定你!”
多年以前,有一个中年男子走进某乡镇法庭的办公室,指着一个青年法官的鼻子,恶狠狠地说,一颗子弹就可以搞定你。那个被“子弹”恐吓的法官就是我。然而,我却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已经是一名律师的我,依然活在子弹的恐惧之中……[全文]
-
四年还500元,让“老赖”还钱怎么就这么难?
从现实的角度,法院承担执行也存在较大的压力。每个执行法官都要负责几百件案件,平均用于每个案件的天数不足一天,如何保证执行效率?而法院的司法警察本就严重不足,还要承担庭审安保等任务,没有多少余力可配合执行。[全文]
-
5年4次起诉离婚不成,离个婚为何这么难?
十多年前,我刚被任命为法官时,我的庭长师兄就传授了一条宝贵的民事审判经验:离婚案件最好办,不行就判不离。当时的我点头称是,却不明就里。后来,我亲自办理了一件离婚案,才有了切肤之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