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中国为什么能?我们开启了经济学理论新时代
最后更新: 2021-07-29 08:33:56导读在7月10日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召开的“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2021”上,北京大学李玲教授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观察者网已获授权发布。
李玲:
这次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庆的背景是新冠疫情,这次疫情可以说是近代全球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一个挑战。目前,疫情已经造成全球超过1.8亿人得病,死亡人数接近400万,美国接近十分之一的人得了病,3300多万人感染,死亡人数超过60万。
这次疫情既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庆增加了一个时空坐标,也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中国能?
回望共产党百年的奋斗,中国今天取得的成果,特别这次疫情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觉得我们作为做经济学研究的人,有点汗颜,因为实践已经远远走在前面,而我们的政经理论提炼远远不够。
去年,中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经济全面恢复,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2.3%,美国下降了3.5%。
我当时看到这个数据觉得一定出了问题,中国去年有小半年的时间,大家待在家里做饭,而家里做饭是没有GDP的,因为家务劳动不是市场活动,而美国和欧洲他们一定要出去吃饭、喝咖啡,这些经济活动使得他们有很高的GDP,还有去年年底,美国的死亡和感染病例需要治疗,也创造了GDP。
我们感染人数一共不到8万人,死亡人数4000多,也就是中国控制住了疫情,但这些正面效应都不在GDP里反映。
所以,去年我带领我的团队,我们尝试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抗疫的经济收益的研究,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对比国外避免了多少发病率、死亡率,挽救了多少生命。按生命价值表来算,创造了多少价值。
算出来的结果我们自己也吓一跳,这个数字太大了,但在现实中这些不反映在我们的GDP里面,也就是说目前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测量方法都是有问题的。
今天,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基本处于瘫痪,不仅仅因为疫情。前两天特别感慨,我曾经在美国工作生活了很多年,美国的国庆节是7月4号,在我的印象中是非常美丽的时节。80到90年代,我当时在匹兹堡大学读书,校园里有大草坪和喷泉,到了7月4号,大家自发到广场铺个毯子坐下来吃喝,听着交响乐,放着烟火,大家都很happy。
那个时候,我觉得看不见的手,让社会处于一个均衡状态,非常好,但是现在看到美国纽约州进入灾难紧急状态,因为枪击事件太厉害,美国现在成为一个的瘫痪、无序的状态。
此外,关于抗击新冠疫情,我们学者在经济研究上都发了文章,用数据对比中美情况,对比说美国要好得多,因为美国把钱都发给个人,但是就不看宏观上美国花了多少钱,美国已经快6万亿美元了,中国花了多少钱,我们财政一共5000亿,把特别国债加起来大概也就在3万亿人民币。
我们花的比人家少得多,我们的效果好得多,但在经济学研究里面体现不出来,所以我觉得一定是我们的理论出了问题。
学了这么多年经济学,我觉得西方经济学只有微观,而缺少宏观和中观。比如消费者理论、市场均衡等都是站在微观角度。
其实,西方经济学不谈中观,更没有宏观。我跟国外的同事们也沟通很多,他们还在那等着计量回归结果,证明为什么戴口罩可以帮助抗疫。咱中国人多有智慧,我们不用等回归数据。第一时间全体人民隔离,把病毒给闷死了,这就是宏观把控的结果,宏观是1,有了这个1才有后面所有的0。
美国有钱有人有技术,但是它缺宏观把控,所以美国疫情就此起彼伏,搞不定。你看现在Delta病毒,“来姆达”也来了,一波一波此起彼伏。
我觉得应该用中国的实践经验来改写现代的经济学,不能把现在学的一点西方经济学理论,当成经济学的全部。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首先是宏观效益、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我们第一时刻全民隔离,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然后,中观是产业的结构,区域协同,比如我们现在对科技行业、新能源行业的投入,当时有很多经济学家在批评,现在他们也认识到趋势是对的,短期的性价比可能不高,但它是一个长远的收益。
微观其实只是我们经济学现在讲的市场、企业、消费者利益,但是我觉得这一次的疫情,让大家看到西方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时候,失去的是国家安全,失去的是60多万人的生命。
美国近3300万人得了病,我们可能远远低估了这次疫情对整个西方和全人类造成的冲击,得了新冠疫情以后,尽管死亡率并不是那么高,但是新冠患者带来非常大的后遗症。
目前,The Lancet(柳叶刀)的研究已经证明三分之一的人都有精神后遗症,美国枪杀等各种恶性事件跟这些影响都是连在一起的。
如果只考虑微观,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知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我是1978年半导体物理专业的学生,那时中国半导体在世界属于第一阵营,因为我们的“两弹一星”全是自己造的,那个时候不是我们封闭或半封闭,是别人封锁我们,不卖给我们,就像今天一样的。
但是为什么后面半导体行业都清零了。因为半导体行业投入巨大,当年我们半导体为军工服务,它那个时候还没有民用,所以它的产能是不够的,投入研发成本又很高,肯定是亏损的,80和90年代,亏损企业就倒闭,所以半导体行业就全清零了。
还有我们刚才说的好的GDP、坏的GDP。美国去年GDP只降3.5%,其实很多是坏的GDP,它那么多得病的人要治,都是算在GDP里面了。我们成功的控制住疫情,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医疗费用,我们反而GDP不高。
从这一次的疫情,我们看到宏观效率绝对不是简单地微观的总和,也就是说没有宏观把控,没有“1”后面其实都是“0”,不是加总起来就是社会效益最大。
而我们经济学里面都是假设,有个社会规划者,把每个人的效用一加就是社会总效用,其实这是增长理论的奠基者保罗·罗默的观点,他也早就质疑了,个体的最优绝不代表总体最优,我觉得这一次基本上就是把亚当·斯密的这套理论给彻底打破,这就是经济学的第一代理论。
诺奖得主保罗·罗默。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经济日报:中国股市稳健发展有充足底气
2021-07-29 08:05 中国经济 -
外媒:中国如何成为疫情时代的海运大赢家?
2021-07-28 22:50 中国经济 -
沪指失守3400点,外媒趁机鼓吹外资撤离中国
2021-07-28 21:08 股市 -
苹果中国区营收961亿、增长58%,库克:我们的最强市场
2021-07-28 13:53 上市公司 -
上市一年后,中芯国际首度触及涨停
2021-07-27 17:23 上市公司 -
英特尔为高通代工芯片,CEO:4年内赶上台积电、三星
2021-07-27 14:14 上市公司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6.9%
2021-07-27 09:50 产业万象 -
27省上半年GDP出炉,9省增速跑赢全国
2021-07-27 08:14 中国经济 -
博睿数据:数据链DNA,使企业数字化转型更顺畅
2021-07-26 23:47 上市公司 -
专访:冲击美元体系,区块链是同盟军吗?
2021-07-25 19:59 疯狂比特币 -
中国铁塔轻型电动车换电用户达50万,市占率超50%
2021-07-23 17:09 上市公司 -
证监会通报“叶飞举报案”最新进展
2021-07-23 16:57 金融圈 -
两部门: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3000万千瓦以上
2021-07-23 15:12 能源战略 -
光刻机巨头:对中国大陆市场只能“坐等”
2021-07-23 15:01 上市公司 -
“AI行业的泡沫是必然存在的,但泡沫总会爆掉”
2021-07-23 11:37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中国铁建向河南灾区捐款1000万元
2021-07-22 17:09 上市公司 -
日本拉拢台积电建厂仍面临两大障碍
2021-07-22 14:31 上市公司 -
“中国具备全球最完整光伏产业链”
2021-07-22 09:16 能源战略 -
中国铁塔出动近4000人次,确保重点保障基站正常运行
2021-07-21 16:04 上市公司 -
《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排行榜:工商银行最赚钱
2021-07-21 15:56
相关推荐 -
中国最重要的事是,不能总看美国的眼色行事 评论 1“后果太严重了,鸟击不能成为事故的直接原因” 评论 180“美国最底层三分之一已花光所有” 评论 198“特朗普提出这两个提议,俄方当然不满意” 评论 216“俄方有意掩盖,要求其认错、严惩、赔偿” 评论 314最新闻 Hot
-
“后果太严重了,鸟击不能成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来:对抗中俄前线,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泽连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个荒谬的建议......”
-
美媒圣诞节也没闲着:看看中美这对比趋势…
-
他“誉满天下”,却曾“谤满美国”
-
俄专家:“以德服人”,中国是认真的!
-
柯文哲保释费涨至7000万新台币,须戴电子脚镣
-
“马斯克,狂妄自大”
-
特朗普:虽然我在哲学和政治上强烈反对卡特,但他真的爱国
-
被批“干涉德国内政”后,马斯克硬刚
-
“俄方有意掩盖,要求其认错、严惩、赔偿”
-
谭德塞:差点被以军炸死,“死里逃生”
-
泽连斯基怒了:这是在帮俄罗斯开辟“第二战线”
-
特朗普下场力挺
-
“尹锡悦3月就开始讨论戒严,还授权军队开枪进入国会”
-
特朗普紧盯格陵兰和巴拿马,“意在对抗中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