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聪廷:小模型技术是中国企业率先导入装备中,大模型也不会例外
“大模型只是技术升级而不是革命”,“装备大模型化是商业化落地的最佳线路”,“大模型未来最大的挑战可能是能耗问题”……
4月16日在宇视合作伙伴大会上,宇视总裁张鹏国对国内大模型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洞见和观察,也是一直以来关于国内大模型发展的争论点。
对此,观察者网请宇视AI首席科学家李聪廷来进一步谈谈这些问题,将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最新探索报告给大家。
观察者网:如何理解大模型只是技术升级而不是革命,现在AI技术的热度和期待值很高,这么说会不会把技术发展的可能性给限制了?
李聪廷:技术受关注是好事,更多学术或企业从业者投身其中,加速技术进步和落地。理性的看,从深度学习小模型再到今天的大模型,学习效率低即依赖大量算力和标记数据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可避免出现低级错误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引用Yann Lecun的话:“机器学习与人类和动物相比很糟糕”。因此,大模型只是技术升级而不是革命。
大模型作为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已经给商业化落地带来很多商机,给不少企业带来未来的增量或者效率提升。也正因为现在的大模型技术不是最终解,使类似Yann Lecun这样的科学家把精力放到研究面向未来的新的技术路径,应该说理性看待当下大模型技术,反而加大了找出未来路径的可能性。
图灵奖获得者杨立昆(Yann Lecun)
观察者网:图灵奖获得者杨立昆(Yann Lecun)批评Sora不是世界模型,认为生成式路线注定无法通往AGI,对此你怎么看?
李聪廷:世界模型是对物理定律和环境规则的理解和对齐,Sora目前的确做不到这一点。现在的AI水平距离AGI还很遥远,但已经消耗了巨大的算力和能耗,以chatGPT为例,每天需要耗费50万度电,相当于1.7万个美国家庭的耗电量,其学习效率与人脑天壤之别,这不得不引发学者们思考新的出路。
对当前技术路线的未来悲观,并不代表对过去和当下的否定。Yann Lecun 2022年的“From Machine Learning to Autonomous Intelligence”讲座,开篇提到“AI can do pretty amazing things today”,是对过去和当下的肯定,然后才提出当下技术路线无法通向AGI。
举个例子,当下辅助驾驶已经在新能源车上普及,提升了驾驶体验,但L4级别的自动驾驶落地遥遥无期,不可避免出现未知错误的问题难以根本解决。“当下最优解,不是最终解”这句话是对当前大模型技术现状相对客观的总结。
观察者网:在千行百业落地的国产模型,要为解决各种细碎的问题,为细分场景专门优化,那么在同等的任务上,未来表现出的能力,还会与国际上顶尖的通用大模型有差距吗?有可能展现出大模型公司搞不定的能力吗?
李聪廷:通用大模型,是基础设施,有点像Android这样的操作系统,有两个特点。一是投入大,只有少数巨无霸企业能够持续投入;二是生态壁垒墙厚,占先机建立广大用户基础后,留给追赶着的机会就不多了。大模型技术是在美国爆发,因此OpenAI、Google、Meta等美国企业已占据了先机,中国企业或机构处于追赶状态,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正视这个差距。
通用大模型首先在C端获得了大量用户,人们可以与它对话、提问、写作、作画、作曲等,这种体验是以前AI做不到的,一时间人们误以为AI已经追上甚至超越人类水平。但在一些细分场景落地过程中,特别B端场景落地过程中,人们很快发现其精度过低、成本过高,无法落地。
例如,使用市面上任何一个通用大模型识别迪拜车牌,正确率低于20%。又比如,宇视作为产品和解决方案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公司,资料翻译很消耗人力,但通用大模型会把“枪机”形态的网络摄像机直译成“gun camera”,因为它不具备“box camera”这类专业词汇的知识库。因此,是细分场景落地催生了行业大模型。
在中国,我们深入去看每一个细分行业,几乎都能找到一两家甚至更多具备很强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国内市场充分竞争厮杀,国外产品型公司很难与之竞争。这类企业,已经在将自身产品与行业大模型结合,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总的来说,行业大模型落地产品,我国并不落后。
大模型化的摄像头提升了夜间观测的能力,用于观察和保护猛禽
观察者网:装备(工具)的模型化能战胜模型的装备(工具)化,或者说,+AI能战胜AI+,这个判断有哪些产业发展历史上的经验可以佐证?
李聪廷:现在的大模型阶段已有不少例子,比如一年前MidJourney V5和Stable Diffusion这类文生图大模型出现在公众眼前的时候,有人惊呼图片编辑工具市场要颠覆了。但今天看Adobe Illustrator 、Photoshop这类工具的用户并没有流失,在Adobe推出firefly大模型并集成到自家工具中后,其用户基础更稳固了。背后的本质是,大模型技术可以提升工具中部分模块的效率,还远远达不到替代工具本身。而且今天,训练调优一个自己的行业或垂直大模型门槛并没有那么高。
回顾上一个阶段,即2014年深度学习技术在产业界开始爆发到大模型技术应用前,一度很多人也认为AI新势力会颠覆传统应用/工具/装备的公司。早期,这类公司的算法处于领先,同时在大量资金注入和人才加盟的背景下,很快入场做产品。最后发现产品的技术点非常多,传统产品公司过去踩过的坑,AI新势力不得不重新踩一遍。
好不容易过了产品研发关,又遇到了制造瓶颈,制造特点是单个环节看似极其没有技术含量,但数百万器件bom的管理和流水运作,有极高的门槛。制造门槛后面还有渠道门槛,渠道门槛后面还有规模采购成本门槛。最后AI新势力不得不转向提供算法授权的商业模式,但很快传统产品公司完成了算法追赶,算法红利消失后,这种商业模式也折戟了。
上述例子表明,装备(工具)企业被大模型技术新势力企业赶超的可行性很小,但那些跟不上大模型技术升级的装备(工具)企业有可能被其它装备(工具)企业淘汰掉。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岳冠东 
-
国际首次!“量子模拟的圣杯之一”,我国科学家取得重大进展
2024-05-06 12:12 科技前沿 -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2024-05-03 17:19 航空航天 -
环环相扣、步步关键!嫦娥六号月背出差之旅日程表
2024-05-03 16:22 航空航天 -
今天上午太阳爆发强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影响
2024-05-03 14:09 天文 -
嫦娥六号任务首选窗口瞄准今日17时27分发射
2024-05-03 07:39 航空航天 -
嫦娥六号计划5月3日发射
2024-05-01 18:26 航空航天 -
准备就绪!嫦娥六号完成发射前最后一次系统间全区合练
2024-05-01 15:52 航空航天 -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被判4个月监禁
2024-05-01 10:10 疯狂比特币 -
中美研究合作:核聚变实验实现两方面关键技术突破
2024-04-30 07:33 科技前沿 -
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投产:2万张卡国产化率超85%
2024-04-28 15:14 观网财经-科创 -
“5台ASML极紫外光刻机就相当于2022年欧盟对华葡萄酒出口总额”
2024-04-27 09:01 观网财经-海外 -
刷新纪录!这一国产芯片交付
2024-04-26 09:13 科技前沿 -
华为官宣:盘古大模型5.0将和“纯血鸿蒙”一同亮相
2024-04-25 10:37 观网财经-科创 -
杨利伟获得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2024-04-24 15:36 航空航天 -
“80后”神十八乘组亮相 简历来了
2024-04-24 11:13 航空航天 -
中国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
2024-04-24 09:40 航空航天 -
《三体》重要情节被验证?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
2024-04-23 20:29 三体 -
神舟十八号任务完成全区合练 发射场做好应对风沙天气准备
2024-04-23 12:55 航空航天 -
阿斯麦:不走了,就在荷兰扩张
2024-04-23 11:08 观网财经-海外 -
神十八发射场区全系统合练,近日将择机发射
2024-04-21 16:56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