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博文: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为何被“民族主义”反噬?
最后更新: 2021-09-03 09:28:48【导读】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学者柯博文在《走向“最后关头”》一书中指出,面对日本的挑衅,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在国民党内部造成了紧张的局势。
蒋政权以“民族主义”的旗帜掩盖当时国内的种种问题,但他对日本的软弱使得这一旗帜最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柯博文】
有关南京政府时代的论著,对这个阶段的描述,通常分歧极大。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支持者把南京的十年称为中国的建国时期。他们把蒋介石描述成在军阀时代的废墟上,面对外国的阻挠,英勇地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政权。蒋从在长江下游的一小块基地着手,在他消灭了地方上的对手后,逐渐把南京政府的权威扩展到中国各个省份。这些著述告诉我们,至1937年,他已经建立了一支强大而又高效的国民军。像法币改革和工业化方案这些英明的政策,帮助南京政府创建了中国的新时代。
在这些学者看来,蒋在这个阶段中成功的关键是他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由于蒋认识到中国无法与日本的军事机器相抗衡,他尽可能长地推迟战争。国民党史学家认为蒋有一个消灭内部敌人和培养国家力量,以便中国将来与日本作战的精心备战计划。他们认为,他几乎就要获得成功。不幸的是,由于中共的谋略以及中国民众和张学良没有理解他的想法,中国被迫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进行战争,并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国民党的反对者则描绘了完全不同的场景。他们把南京阶段说成是软弱和动荡时期。当中国不放一枪把整个东北交给日本人的时候,这种软弱导致了日本的强硬派极其蔑视中国的军队,拒绝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像样的对手。事实上,当1937年日本进攻中国时,日本指挥官乐观地估计,南京政府可以在几个星期至多6个月内被击败。他们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轻视,导致了这种灾难性的误算。这种观点认为,如果中国在1931年加以抵抗,日本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
1931年中国的不抵抗,也注定了企图抑制关东军的日本温和派的命运。当极端分子以极小的生命代价取得了如此容易和深受鼓舞的胜利时,抑制关东军完全是不可能的了。由于关东军胜利的影响,日本的国内政治发生了剧变。军人掌握了权力,而政党的政治家们则成了明日黄花。因此,可以认为,蒋的不抵抗政策,帮助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
国民党的批评者们也否认蒋所说的他有一个构建国家力量以作最终的抵抗这一精心计划。他们把20世纪30年代南京的外交政策说成是拖延和软弱的政策,而不是什么精心建设的战略。蒋对“剿共”战争的专注是避免解决棘手的日本问题的借口。为了迎合东京,蒋还放弃了诸如保护关税或国联的发展项目这些本来可以使中国强大的政策。诚然,蒋确实建立了其规模可以说与日本相同的军队,但日军在1937年时比1931年时要强大得多。
另外,由于中国多年来的退让,日本已经在蒋抵抗前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东北、热河、冀东、内蒙古。日本已经破坏了中国在平津、山东、上海地区(1932年的停战协定限制这里的防御),甚至在福建和海南岛的防御,在这些地方,日本人的侦察为侵略扫清了道路。因此,蒋的批评者认为,南京的军队建设一直被日本的军备整顿和对中国的蚕食所远远甩在后面。“先安内”已经悲惨地失败了。
蒋介石(资料图)
因此,对蒋介石在南京时代的成就,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些看上去矛盾的解释可以调和吗?实际上,日本问题对这一阶段的中国政治起着巨大而又复杂的影响。如果我们根据地方势力的内部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那么,日本问题促成了更加伟大的民族团结。
当1931年日本首次进攻的时候,中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只不过是一群名义上服从国民党的地方实体。在1928—1931年之间,南京时代早期的政治与军阀时代的政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蒋仅是同类人中的佼佼者而已。在他们之外,如日本,是其权力游戏中不可动摇的因素。
日本征服东北,改变了中国政治的游戏规则,对这个国家的生存造成了一种独有的外来威胁。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蒋的地位。日本通过征服他们的领地、击败其军队、并将其逼退,消灭了他在华北的许多对手。
另外,日本对华巨大而无休止的压力,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共识,这在西安事变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就是中国只有团结起来反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威胁,而且,这时只有蒋介石具有领导这个国家的资格。当像西南联盟、福建叛军或西安的势力这些地方领导人,因蒋介石软弱的对日立场而对其进行攻击时,他们总是被怀疑怀着个人的动机。蒋的地方对手总是无功而返,无法在抵抗这个问题上做文章。
不过,蒋介石无法利用日本问题来获益。在中国政治中,日本问题最大的后果是“民意”的兴起。一起又一起事件、一次又一次耻辱激怒了所有政治派别的中国人。学生、商人、士兵和政府官员被日本人看似没完没了的要求所激怒。在知识分子、城市居民、军队中产生了强大的势力,本应潜在地用来巩固国民政府,但蒋介石无法利用这支新的力量。
- 原标题:走向“最后关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
“中国抗战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他是国家占人口80%的农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纸老虎女士”的六次访华
2021-04-15 10:19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打仗总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2021-04-04 08:38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