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如泽:黎信仍在,雷锋去哪儿了?
关键字: 西点学雷锋李竹润黎信雷锋雷锋精神谣言辟谣“在当今中国的新闻界,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黎信这个名字。”1989年发表在《新疆新闻界》的文章《黎信其人》用这样的开头介绍了一位勤勉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二十多年后,新闻界的小字辈们大概几乎都没有听说过“黎信”。但是2015年新年伊始,“西点学雷锋”事件又让这个笔名重回舆论中心,它在主人正是辟谣者李竹润。“当年可是翻着他的《西方新闻作品选》读的新闻系呢!”,新闻行当里的资深前辈这样告诉我。
成为话题人物的老记者
李竹润目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兼职教授。1月4日,老先生(@老李头06)的一条微博激起舆论场里千层浪。
李竹润(@老李头06)微博截图
李先生要辟自己的谣无可厚非,但一上来竖了个“毛左”的靶子,难怪群情滔滔。李先生是老媒体人了,年逾古稀仍赶上了新媒体的大潮,微博上的@老李头06一直颇为活跃,辟谣之余,最常转发和评论的内容就是对毛时代批评。比如,1942年出生的李竹润对“毛时代人民当家做主”的说法表示质疑,“老夫在那个时代长大,从来没有人告诉大家如何当家作主,作为国家主人人民有哪些权 利,怎样实现这些权利。”
李竹润(@老李头06)微博截图
除了没能感受到“人民当家做主”,李竹润对宗教信仰问题也有几分纠结。因为是共产党员而不能有宗教信仰,但生活在除了他都是基督徒的家庭里,李先生对基督教却颇具好感,认为基督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所以,当有媒体批评基督徒演员孙海英时,李竹润愤懑得很,甚至得出了“文革并没有结束”的结论。
李竹润(@老李头06)微博截图
孙海英“中国之所以叫神州就是因为有基督神”之类言论经常被当作笑话,但李老先生如此大动肝火地为之维护,不知道值得不值得。
多年前接受采访时,干了一辈子新闻工作的老先生说自己最初并没有想入新闻这个行当。1965年,23岁的李竹润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班里的高材生。在分配志愿的6个空格里,他全部填上了“教师”,认为这个职业最光荣、最高尚。而今,在新华社工作多年的李先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任教,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心愿。而对于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言行,李竹润也有自己的一番看法:
李竹润(@老李头06)微博截图
辟谣十余载 一朝上头条
在新华社工作了一辈子,曾经是不少新闻学子榜样的李竹润工作之余一直勤勉治学,在知网论文库,仅是用“黎信”笔名发表的就有至少126篇,其中不乏《浅说文化帝国主义》这样的作品。好像他既反美又反毛时代,也算是很纠结的人格。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1“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81“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88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29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88最新闻 Hot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