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人:AI推动下,一个核能新时代正在拉开帷幕
最后更新: 2024-10-10 17:03:38【文/经济学人 翻译:刘冶】
“核噩梦!”
1979年4月9日的《时代》杂志,在头版头条发出了这样的呐喊。这一年的3月28日凌晨4时,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的两个反应堆之一发生了事故。由于放射性气体泄漏,州长下令核电站周围五英里内的所有居民撤离。
最终,这起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20年后,《经济学人》杂志社前往宾夕法尼亚州的内陆地区,发现未出现事故的第二个反应堆仍在正常运作,并得到了当地的大力支持。直到2019年被封存之前,这个反应堆源源不断地生产了大量的能量。但它的封存并非是出于安全考虑,而是由廉价页岩气的竞争导致的。
三里岛核电厂,右方是两个反应堆的圆柱体保护壳,四座高耸的建筑物为冷却塔 维基百科
三里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在清理放射性污染 维基百科
如今的三里岛已经起死回生。9月20日,科技巨头微软与电力公司星座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达成协议,将反应堆重新投入运营。该电力公司将在2028年前投入16亿美元修复核电站,而微软将会买下之后20年核电站生产的无碳电能。
根据反应堆年龄统计的世界核电产能(TWh) 世界核协会;国际原子能机构
在经历了90年代和00年代的严重衰退之后,全球新核电站生产的核能份额重新开始上升。尽管美国有94座传统核电站,约占全球总数的五分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美国新建造的核电站很少。全球目前有超过60座正在建设中的核电站,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俄罗斯。其他地方的在建核电站数量也在增加。今年7月,捷克敲定了一个价值170亿美元的核项目计划。与此同时,人们对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毕竟这更便宜也更容易建造。一个核能新时代,可能正在拉开帷幕。
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在竞相寻找足够的清洁能源,为繁荣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提供支持,这大大加速了核电产业的复苏。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解释说,在AI出现之前,微软就雄心勃勃地承诺要让自己的公司达到“碳平衡”。现在,多亏了人工智能,预计到2030年,微软使用的电量将是2020年制定目标时的五到六倍。
2024年,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计划中和正在建造中的核反应堆数量统计(*是传统反应堆数量;+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数量)世界核协会
对此,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戴维·维克托指出,核电非常适合数据中心,因为它能全天候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比风能和太阳能更加稳定。运营一座AI数据中心可能需要千兆瓦级别的电量,这使得规模庞大的核电站更有竞争力。
遗憾的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科技巨头能够“复活”的核电站数量很少,因此需要建造新的核电站。这些核电站建造计划吸收了大量资本,并且对长期延期和利率波动非常敏感。雪上加霜的是,在当前的环境下,超支的风险非常高,至少在中国和俄罗斯以外的地方是这样,而且欧美建造核电站所需的供应链和专业知识都已经大幅萎缩。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近年来新建的第一个核电站:佐治亚州的弗格核电站(Vogtle nuclear plant)。这座最近才投入使用的核电站花费了350亿美元,超出了最初预算的两倍,而且还晚了7年才建成。
科技巨头降低风险的一个方式是引入外部投资者。上个月,微软与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以及其他投资者,共同发行了一只300亿美元的基础建设基金,专门用于人工智能。微软总裁史密斯希望这个基金能够为核项目提供资金,并表示一旦增加债务,这个基金的融资额可达1000亿美元。他呼吁其他科技公司也能发行三到四个类似的基金,并暗示微软“可能会参与所有这些基金。”
与此同时,科技大鳄对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兴趣也水涨船高。目前只有两个SMR正在运行,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西方能源设备生产商通用维诺瓦(GE Vernova)和罗尔斯·罗伊斯(Rolls Royce)以及许多初创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模型。由比尔·盖茨资助的SMR初创公司TerraPower的第一个反应堆,今年8月在怀俄明正式动工。另一家由OpenAI的老板萨姆·奥尔特曼参与投资的初创公司Oklo,计划在2030年前将数座小型核反应堆投入使用。今年早些时候,Oklo与数据中心运营商Equinix签署了协议,为他们提供500兆瓦的核电。协议中包含一笔预付款,可以为核电站的建设提供资金。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设立的小型核反应堆(SMR)公司Terra Power将首次建设核电站,图为Terra Power CEO克里斯·列别斯克
美国计划或正在建设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技行业的热情。上个月,软件巨头甲骨文发布了一项计划,计划建造一所由三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供能的千兆瓦级别的数据中心,并且已经获得了批准。10月3日,谷歌老板桑达尔·皮查伊也表示,谷歌将考虑由SMR为数据中心供能。
尽管如此,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背后的技术仍未得到大规模的验证。但与此同时,建造传统核电站高昂且不确定的价格,仍在拖累该行业的增长,也让想给AI革命供能的同时不产生大量碳排放的科技巨头们苦恼。拥有佐治亚州核电站的南方公司(Southern Company)认为,公众的支持也许会有帮助。他认为,“政府必须提供一些成本超支保险”。精简冗长的报批流程会更好。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冷淡之后,政府对核电站的态度有所回暖。上个月在纽约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周上,官员们重申了去年在迪拜举行的世界气候行动峰会上由20多个国家做出的承诺:在2050年之前使全球的核电产能翻三倍。阿联酋核能公司(Emirates Nuclear Energy Corporation)的老板穆罕默德·阿尔·哈马迪表示:“我们见证了整个核能行业势头的重大变化”,意指来自AI行业激增的需求。要让这种势头延续下去,就需要技术智慧、财政魔法和支持性政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
2024-10-08 16:58 心智观察所 -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2024-10-07 17:45 诺贝尔奖 -
跨越7公里!我科学家研究分布式光量子计算获重要进展
2024-10-07 10:00 科技前沿 -
潘建伟:明年计划发射2-3颗低轨卫星,10年内建成量子星座
2024-10-04 09:43 科技前沿 -
国际首次!我国科研团队完成超导太赫兹通信实验
2024-10-03 19:57 科技前沿 -
突破!我科研人员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03 10:23 科技前沿 -
打破国外垄断!全球最大,成功下线
2024-09-30 11:26 中国精造 -
新突破!自主可控,首试成功
2024-09-27 20:41 科技前沿 -
2024全球创新指数发布:中国居第11
2024-09-27 07:11 -
重要突破!我国科研人员发现能强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纳米抗体
2024-09-26 08:06 科技前沿 -
全球首座!我国海上稠油热采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24-09-25 08:34 能源战略 -
一箭五星!力箭一号遥四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024-09-25 08:04 航空航天 -
“蛟龙号”首次搭载外籍科学家进行下潜作业
2024-09-25 07:41 科技前沿 -
中国将在月球上建无线网
2024-09-24 19:44 嫦娥奔月 -
为了美国的“新质生产力”,雷蒙多操碎了心
2024-09-24 12:01 心智观察所 -
月背“土特产”将开放申请!先发给国内科学家研究
2024-09-24 09:06 科技前沿 -
可用上千年!效率最高的辐光伏核电池在我国面世
2024-09-24 07:22 能源战略 -
42.02万高斯!我国打破美国创造的世界纪录
2024-09-22 17:00 科技前沿 -
美国开始重新审视量子计算机,这对中国很重要
2024-09-20 08:45 心智观察所 -
俄罗斯拥抱西方的旧梦:“瓦森纳协定”正走向历史垃圾堆
2024-09-18 07:45 心智观察所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