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宇舟:2025,西方已经集齐了火山、回旋镖和乌托邦
最后更新: 2025-01-23 08:04:28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高精技术类工种始终处于稀缺状态,此类移民的流入反而是越来越少,且极易受到日趋随意的政策干扰。美国近期围绕H1-B签证引发的风波正是该问题的缩影,“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之一拉马斯瓦米甚至痛斥“美国文化长期以来崇尚平庸而非卓越”,无法满足这方面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在衣食住行、运输仓储相关的基础制造和服务类行业,供给真正过剩,新移民占比过高,且不少受教育移民的技能和教育背景与该类工作不符,出现严重“错配”。
不仅是美国,移民输入就能促进就业的“理所当然”,正在西方国家遭受普遍挑战。本轮加拿大政潮中,舆论对特鲁多的一大抨击点就是:创纪录的移民水平却几乎没有带动可工作纳税人的人口占比。其实加拿大只是诸多反面典型中的一个而已,从多国数据来看,都出现了移民增速大大“跑赢”就业率增幅的情况。
因各国统计数据发布时间不一,故起讫时间有些许误差。美法两国为2023年较2015年的增幅,德国为2021年较2015年的增幅,加拿大为2021年较2016年的增幅。 图表来源:根据Fred(联邦储备经济数据库)和各国统计局数据汇总自制。
而这些现象的表象背后是更为深层的人力资源供需结构矛盾。西方国家“产业空心化”的过程,造成了基础行业的大量迁移。高新技术看似蓬勃发展,但从场景到应用的转化却有边际效益递减之势。只靠一味的概念炒作,缺乏大面积的应用推广,甚至连基础加工都在国外,长此以往不仅高精尖行业的就业受到限制,连能够给被他们蔑称为“低端移民”提供的基础行业工作机会,也一样越来越少。此时出于“政治正确”引入的移民,在不事劳作的环境中又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陷入基层矛盾的恶性循环。
此时正是在技术领域,已经出现了工业革命以来前所未有的“科创东移”现象。根据联合国下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全球百大科技集群排行榜,进入榜单的欧洲(不含俄罗斯)科技集群由2017年榜单中的35个减少到2024年榜单中的27个,美国由同期的30个减少到20个,中国内地由4个增长到26个(含港台共计28个)。在前20大集群中,2017年,美欧中分别有7个、6个和3个;2024年则变为6个、1个和8个。
2017和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集群分布。中国头部科技集群的增加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还是覆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全方位增加。 图表来源:WIPO。
这样的变化也已经传导到了生产和出口,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所提供的数据,已经实现工业化的高收入国家,其制造业增加值在1990年占全球份额高达74%,到2000年仍有72%,却在本世纪加速收缩,到2022年仅有49%。在制造业出口中的份额由2000年的75%收缩至2022年的56%,预计再过几年同样将跌破一半份额。
也正是在从技术到产业正在经历这样一番东升西降的历史性节点,欧美国家经济增长的驱动内核正在受到严峻挑战,这也同样会让它本已存在的财政问题被进一步放大。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财政情况仍在趋向恶化。一方面,政府债务扩张速度跑赢经济增速已是普遍现象,且仍在持续飙升之中,美国自不必说,欧盟平均的政府负债率已经突破了80%,除德国尚能控制在65%以内,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国家都已突破100%。
另一方面,财政赤字也仍在扩大,在G7国家中,政府赤字率基本都达到了上一轮金融危机结束以来的阶段性高点,像美德法意等国更是达到了历史性高点,财政资金的缺口日益扩大。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加入欧盟的要求包括了赤字率低于3%和政府负债率低于60%。若是以此考核,截至2023年,G7国家已经“全军覆没”。
G7国家政府负债率(左)和赤字率(右)。 图表来源:根据各国统计局数据汇总自制。
欧洲央行在去年底刚发出警告,如果不能降低公共债务,促进增长,扭转“政策不确定性”,欧元区将面临另一场债务危机的风险。但要削减投资规模、收缩财政开支、挖掘新增长点,在当下时点又谈何容易。尤其是对于非美西方国家来说,要保证本国经济政策的独立自主、不被某些域外强国所绑架更是难上加难。
更为黑色幽默的是,这些国家追随美国战车,已经给本国带来了生产生活成本全链条上涨、财政大幅度恶化。在特朗普上任后,居然还将面对美国的领土和主权让渡要求,并公然干涉本国领导人更迭。更有甚者,“盟主”的行为还先于俄罗斯触犯了整个防务联盟的相关条约,真是“组团防贼七十年,方知团长是盗长”。
除了赤裸裸的政策绑架与内政干涉,经济上的“美元镰刀”也是人所共知。近年唱衰中国经济的一大理由就是美元汇率不断上升,导致按美元计价的中美GDP差距又有所拉大。其实拉入其他国家一对比,就会发现比中国压力更大的大有人在。如果都按美元计价,其他G7国家的GDP几乎是十年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而这绝不仅仅只是生产总值的计数口径问题,其背后是一个国家的资产定价体系和跨境资本流动问题。
按美元计价的G7国家和中国GDP,从中就能窥见世界经济格局变动,以及为什么说“天下苦美久矣”。 图表来源:作者自制。
面对这样的汇率镰刀,中国能做的是发挥自己强大的制造和建设能力,以一篮子工业品和消费品锚定自己的货币,在外部环境波云诡谲的情况下,依然稳定本国生产生活成本,同时输出正外部性,构建一个个双边多边乃至全区域合作机制,去对冲某些国家级印钞机对各国资产定价体系的扰动。
这需要一个国家同时具备广阔的发展纵深、强大的实体经济和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中国能够做到,可其他这些发达国家呢?当这些所谓的发达国家,从原本的“加油包”,不断沦为某一个发达国家的“放血槽”时,它们的“发达国家”招牌又还能悬挂多久?它们的内部合作机制还能持续多久?
这样星星点点的现象,同样构成了时代转折点到来的子夜寒星。
由着上述问题,我们也不禁要问一句:对于经济现象的分析,是不是只该停留在对于浅层数据的排列组合?是否应该从构成这些数据的基本要素、社会现象、民众体验出发,放置到时间、空间的维度去进行完整的复盘?
很多人都说讲经济学的人太多,其实笔者觉得,这些年恰恰是能做“比较经济学”的老师还是少了。有些舆论一面嘲讽着自己国家的进步,割裂了现实条件与外部参照系的比较,去贬损实实在在的成就,连带着“宏大叙事”都被他们说成了贬义词。可另一面呢,又乐得替西方发达国家鼓吹“宏大叙事”,安于几个数据一列就套公式一样的得出结论,分析手段和2500年前的郑人买履别无二致。
所以这些年笔者越发明白,为什么有一门课一定要叫“政治经济学”。在写作本文时,也欣闻文一老师牵头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取得重大进展,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也有幸亲眼看到文老师对于这套教材的倾注投入。祝愿本书能早日与莘莘学子见面,也祝每一位立志讲好中国故事的老师和同志,在我们自主知识体系的探索中不断登上新高峰!
转折时代的火焰,是各条战线多少这样的同志齐心协力点燃的,温暖了子夜,等候着日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哈萨克斯坦总统最新涉华表态
2025-01-23 07:37 中国外交 -
泰总理用AI说中文:我保证!
2025-01-23 07:23 打击网络诈骗 -
王毅同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通话:不应受到第三方干扰影响
2025-01-23 07:23 中国外交 -
特朗普签了:阻止非法移民南部边境入境美国
2025-01-23 06:4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他俩见了,“特朗普无疑将成为一项挑战”
2025-01-22 23:1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他想快意恩仇,实现帝国梦?返祖罢了”
2025-01-22 23:1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就共同打击跨境电诈犯罪,刘劲松做泰、缅驻华大使工作
2025-01-22 22:27 打击网络诈骗 -
宣布拆除前一天,韩国机场公社前社长在家中死亡
2025-01-22 21:53 三八线之南 -
如何看美国政策?冯德莱恩扭头就走
2025-01-22 21:0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英官员会见反中乱港分子,外交部驻港公署回应
2025-01-22 20:25 -
特朗普重启“退群”,联合国公布美国欠款
2025-01-22 20:2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菲方声称逮捕了所谓“中国间谍”,外交部回应
2025-01-22 18:13 中国外交 -
算不算纳粹礼?俄电视台:打码
2025-01-22 17:59 -
“泰国总理将亲自来华作保证”
2025-01-22 16:36 -
发币赚了几十亿美元?特朗普笑了笑...
2025-01-22 16:2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外交部:巴拿马运河不受任何大国直接或间接控制
2025-01-22 16:01 -
特朗普称考虑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外交部回应
2025-01-22 15:53 中美关系 -
鲁比奥中文译名改了意味着解除制裁?外交部回应
2025-01-22 15:5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2025-01-22 15:4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圣公会主教呼吁特朗普手下留情,共和党议员:把她驱逐出境
2025-01-22 15:45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24“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39“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2“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4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