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宇舟:谴责张本智和是中国人太敏感?要尽快把我们的规矩立起来
最后更新: 2024-08-19 18:20:13二、如何看待“九一八”以前的近代日本
如何评价东乡平八郎,根子在于如何看待从明治维新以后,直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段时期的近代日本。
在如今我国教科书的历史定评中,明治维新被认为是推动日本成为资产阶级强国的关键。当年的远东,也只有日本成为了资本主义列强,这段崛起自然也会深深激励渴望中国富强的国人。
尤其是甲午海战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东渡日本,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长期以日本作为重要基地,从秋瑾、徐锡麟、章太炎、鲁迅直到李四光先生都曾在此求学,毛泽东主席在成长求学的道路上曾以诗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自勉,这首诗的作者正是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周恩来总理在负笈东渡的航船上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壮言。
相较于腐朽透顶、压迫深重的满清王朝,此时的日本确实有着值得学习的先进蓬勃之处。当年尚未找到前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各种思潮碰撞下,自然而然会对日本进行肯定乃至讴歌,这是当时的历史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但是,在走过百年历史之后,如今站在中国的大地上回望那段历史,我们可以郑重写下日本近代“辉煌”的另一面——明治维新事实上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且刺激了军国主义的发展,促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策源地。
近来部分观点,一味拿当年尚未经历近现代完整历史周期、在特定时期对日本(包括东乡这样的历史人物)的正面评价,来与我们强辩,试图为近代日本开脱,其实既不客观,也不全面。早在九一八事变以前,先进的中国革命家和知识分子已经渐渐知道了日本的底色。
随着日本日益膨胀的军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加深,“二十一条”、巴黎分赃会议、济南事变【6】,让国人一步步看清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真面目。日本也从清末中国有识之士向往的彼岸,变成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的主要敌人。
早在1924年末,生命已经走到倒计时的孙中山先生最后一次来到日本,面对这个曾与诸同志扎根奋斗的故地,如今却在向着军国主义的深渊滑落,他下了一个断言:“行霸道的国家,不只是压迫外洲和外国的民族,就是在本洲和本国之内,也是一样压迫的。”抱着最后争取的心态,他向日本发出了如此的呼吁:
“你们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欧美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文化的本质。从今以后对于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于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
比他还早几年,曾经化用西乡诗句的毛泽东主席,也给朋友写下了如此的断言:
“日本诚我国劲敌”、“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止有磨砺以待日本”【7】。
写下上文20年后,他和他的同志们一起告诉日本人,中华民族真正的中流砥柱,长什么模样
当站在这些伟大先驱的肩膀上,回看这段历史,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受过唯物辩证法洗礼的我们,更能理解“一分为二”与“合而为一”的真谛:
我们承认伊藤博文等人对明治维新的巨大贡献,不代表我们遗忘他们也是开启日本近代侵略中国的主谋。
我们承认明治维新对日本的改造意义,不代表我们否认明治维新带有的浓厚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色彩,让日本一步步成为亚洲的侵略战争策源地。
我们曾出于外交礼节及与日本裕仁天皇的交往,甚至派员参加他的葬礼,不代表我们会忘记他是二战元凶。
“裕仁天皇在位时指挥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新华网
我们在评价日本这段历史时,始终既肯定它的先进性,又揭露它的反动性,这就是“一分为二”。
而历史上的日本,最终成为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元凶,是20世纪唯一一个对华发动全面侵略热战的帝国主义国家,荼毒中国几十年,这成为国人对旧日本的第一印象。而如今的日本,军国主义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对历史罪责连浮于表面的反思都不屑再做伪装,甚至成为了新帝国主义围堵中国的马前卒,这也直接决定了我们现在对日本的评价,这就是“合而为一”。
这种辩证的态度同样也会反映到我们对本国的历史观上。有些观点又开始试图混淆满清反动统治和日本侵华的性质,重拾当年日本侵略者“文明战胜野蛮”的陈词滥调(其实抗战史早已经说明真正的野兽是谁),还试图煽动所谓的“皇汉”(网络上出现的一种新型汉民族主义者,编者注)群体去给他们点赞,颇有甲午战争时期鬼子讨清檄文《告十八省豪杰书》遗风。
可是如意算盘打错了!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清末那般山河飘零。我们早就清楚地知道,清朝反动统治不是为日本侵略开脱的理由。在腐败政府统治下,依然能够顶住来自内外的黑暗,努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不管是在1894年还是在1944年,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纪念的,不容抹黑!任何妄图歪曲、颠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性质的行为,收获的只会是这句话:人民不答应,青史不轻饶。
推翻了清政府以后,甲午英烈们依然得到了国家的持续纪念,上文仅是其中一例。陈悦《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2008-5
新中国建国后,对这段历史的纪念、对英烈的尊崇更是绵延不绝。电影《甲午海战》中李默然老师演绎的邓世昌随同“撞沉吉野”的呼号,已经同样成为了一代代人心目中永恒的国家记忆。而“世昌”号,更是成为对海魂的思念与传承。
这里还需要提示的一点是:任何历史人物在他退休或身故后,如果还能对现实产生影响,那么这种影响会反过来继续影响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仍以东乡平八郎这样的日本职业军人为例。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日益膨胀时,哪怕抛却第一章所列的全部事实,仅说他留下的事迹遗迹,都对此产生过巨大影响。当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一步步发展成二战亚洲战场策源地的时候,东乡平八郎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自然也要承担后续历史后果的连带责任。在这点上,我们其实从没有含糊过。
某些说中国官方舆论没有谴责过东乡平八郎的,应该好好看看这两张图。而这只是众多报道中的区区两例而已。人民网、新华网
因此,并不能简单地将中国历史人物对日本的评价,直接移植到今天。更何况先辈们抄录日本这些一分为二人物的言行事迹时,也不是抱着一种俯首参拜的态度,即使当时有那么一些学习姿态,也无法脱离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一旦日本军国主义露出獠牙,他们便又抛却了对日本的幻想,投身于救亡图存的大潮。
1937年后还对日本保持低姿态的“低调俱乐部”,早已被历史钉在了耻辱柱上。如今的中国更是经历了天翻地覆慨尔慷,如果还只拿100年前知识分子对日本的夸赞做片面举证,来反驳网友的爱国言论,用“精日”两个字形容并不过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朝鲜三池渊将向外国旅行者重新开放
2024-08-15 12:4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相关推荐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140“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73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8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81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