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学者对谈| 西方非营利性私立医院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吗?
——青年学者谈新医改(下)
关键字: 医改医疗改革医疗私有化私立医院医疗市场化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孙主任说美国大部分私立非盈利医院是私人投资-但不追求回报的结构,我认为是符合事实的,但这其实是建立在美国丰裕的经济基础上的,也就是由不少挺有钱的人,他们确实有社会责任感。美国人回馈社会的动力很足,所以私人投资了医院,不求回报。
但是,不求回报指的是股东利润,但是医院整体经营是要有收入,要有支出,这个支出主要表现在医疗人员的高支出上,孙主任文章也说了:美国医生收入较高,是大学教师的5-8倍,公立医院医生年薪一般为20-40万美元,私立医院医生收入过去高于公立医院,现在政府进行严格监管,并让其购买高额医疗保险,二者差距已经缩小,基本持平。医生收入主要来源于诊疗费和手术费,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住院费和各种检查、护理等服务收费,绝不允许靠卖药获得。美国虽然是创新药最多的国家,但药费占整个医疗费用的比例仅为12%左右,住院治病的药费只占住院费用的5%。
那好,这个看起来不是靠卖药所得,实际上是通过医疗保险公司走了,结果形成了医药公司-保险公司-医生三者利益联合体。医院是股东高尚不要利益回报,但这三家要,结果买单时谁?当然是美国人民咯。
还有一点,美国医院应该也不完全都是民营非盈利的,美国资本市场上有几个很大的连锁医院,还是现在中国VC模仿的对象,这些医院那就更贵了,因为这里面的股东没那么高尚,也是要回报的,而且是高回报。
为什么全世界医疗市场化都很难,谁是冤大头?
林晓慧:我觉得不管美国怎么样吧,在中国谈基于慈善的私立非盈利医院,一无必要,二无条件。美国那个系统可以理解为是这样一个逻辑:医院这个东西本质上不应该成为一门特别赚钱的生意,但是美国自己的政府和公立医院又很弱,所以不得不依赖慈善搞出一堆半公半私的机构。咱们没有这个问题嘛。中国已经有了强大的政府资源和公立医院系统,何必搞那个呢?
从中国私立医院目前的发展来看,我观察到的主要是这么一个格局:前一波民营医院能占住脚跟的很少,主要是一些泌尿啊、肛肠啊等方面的专科医院,以及极少量的高端母婴医院。去年开始,貌似有一波私人资本收购二三线城市人民医院的浪潮,买下来做私有化改造,或者跟北京上海这些著名医院组成医疗集团。这一波成效未知。但截至目前,中国人获取医疗服务的绝对主流还是在公立系统内。
江宇:非营利性医院比营利性有利于控制费用和规范行为,但是仅仅靠这一点还不够。比如,同样是一个病,1块钱和100块钱都可以治好,非营利性医院往往也会选择后者,因为非营利性医院虽然不营利,但是还有其他因素推高费用,比如西医医学教育导致医生迷信新药和新技术的文化。再加上美国的商业保险和医药企业都是政治献金的大户,所以仅靠非营利性是不够的。但是还是比营利性要好,仅此而已。这再次说明,所谓公私混合,结果还是营利性的趋势侵蚀非营利性的趋势。而公立医院就必须用一块钱治好,这才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要求比非营利性要高。我们第一步把公立医院恢复到非营利性就不错了,但是这还不够。
简练:你这个分析挺重要。“医疗服务质量监管。美国对医疗服务监管非常严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控制医院的规模。在美国 一般医院的床位数都在200张左右,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也不超过1000张。他们认为一个医院太大,很难管理。如芝加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的床位只有980张。美国对公立医院床位和仪器设备添置管理非常严格,增加一张床位,或购买仪器设备超过420万美元,都必须经过州政府审批。美国对医院评估主要看质量、管理水平,不是看床位数、大型仪器设备多少,也不分等级。——这显然是限制供给,中国医疗体系的一个好处就是有不限制供给的倾向,一旦限制供给,结果就是形成医生贵族集团。
林晓慧:嗯,江宇老师说得很对。公立医院是一个世界意义的普遍难题,比普通市场意义下的公司治理要难的多。难在两层:第一层,是典型的公共机构的效率问题,这个问题大家都熟悉,所以很多人说要引入市场化机制;但是反过来,第二层,又是医疗行业不具有市场化的前提条件,所以分男有效健康的市场化。要形成有效健康市场,必须是买家出钱,卖家卖货,双方各自为自己利益考虑,各自有充分的交易决策的自由,才有了讨价还价,才有了价格均衡。可是医疗领域不是这样,是病人出钱(或者医保出钱、公共财政出钱),厂家卖货,但是购买决策是第三方(医生)做出的。出钱方没有决策权,所以医生和厂家极易形成共谋。这一点非常关键,导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医疗市场化努力的结果都很糟糕,要不就是美国那样,保险公司和医生共谋,要不就是中国现在这样,制药和器械厂家和医生共谋。这个结构里面,出钱的人(病人,或者交医保的民众,或者出补贴的政府)天然就是被宰割的。
这些都是业内常识,只是在外界研究者看起来比较新鲜罢了。卫生部政策界不清楚,至于资本界,大抵都是清楚的吧。
简练:我认为资本界也不清楚。能概括出你这样凝练的语句的,我认为不多。否则市面上怎么没看到。
今天的经典概括,我都整理,收藏了。很有收获。
这次青年学者的多方对谈到此结束。常有学者抱怨说,现在的学术会议都不讨论学术问题了。学者不是不讨论学术问题,只是现在的学术会议上很难认真讨论问题,反而是非正式场合的讨论比学术会议上更认真、更热烈。尤其是年轻学者。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讨论对象和场合。继4月份中信改革青年学会开幕之后,青年学者们时常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水准超乎许多正规学术场合。我们之所以不辞繁琐把微信聊天记录一条条复制整理出来,是想让无声处的惊雷能传播得远一点,让事关百姓的信息不止停留在业内,也让普通读者了解得更多一些,让服务百姓民生的官员们思考更多一些。
(观察者网余亮整理报道,萧武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8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3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3“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0“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