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纽约时报》刊发加沙市长评论文章,被骂惨了
(观察者网讯)连日来,美国主流第一大报《纽约时报》深陷舆论风波,美众议院议长27日还怒批其“缺乏羞耻心”。
当地时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发一篇题为《我是加沙市长,我们的生活和文化已成废墟》的评论文章,叙说了近年来加沙人民塑造当地文明图景的努力,以军暴行给该地区造成的无情摧毁,以及作者痛失长子的亲身经历。
随后,美国国内一众亲以人士纷纷以该市长系“哈马斯任命”为由,对这篇报道及《纽约时报》大加指责。
加沙地带遭严重毁坏的建筑物。图/视觉中国
据加沙卫生部门日前通报,以方持续不断的军事行动已导致逾2.1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除此之外,加沙地带约一半的建筑物遭以军破坏,多个地标建筑被毁,其中包括拉沙德·沙瓦文化中心。
拉沙德·沙瓦是加沙前市长,以其命名的文化中心设计复杂,被视作“加沙的宝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曾于1998年前去参观。
据萨拉吉自述,正是受到该文化中心的影响,早年的他决定成为一名工程师,并且在后来追随着沙瓦的脚步,于2019年经哈马斯的任命就职加沙市长。
“如今,那颗宝石已作瓦砾。它在以色列的轰炸下消亡。”萨拉吉哀叹道。
“遭受到无情摧毁的加沙——它的地标建筑、美丽海滨、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曾经拥有过的经济繁荣——使我心碎不已。”
萨拉吉说,他上任市长以来的主要工作便是改善加沙海滨环境,推动沿岸小微企业开业以创造就业机会,然而四年来的辛苦成果,一朝毁于以军的袭击。
萨拉吉还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长子也死于以军对他家住宅的袭击,当时他的长子“认为在父母家里会更安全”,这让萨拉吉怀疑他是否也可能成为以军的目标。
在文章的最后,萨拉吉呼吁“各国政府向世界领导人施压,以停止这场盲目的破坏”。他还强调,巴勒斯坦人应该享有自由和自决。
12月27日,在加沙地带的纳赛尔医院,人们站在被包裹着的亲人遗体前。图/视觉中国
这篇文章刊登后,《纽约时报》很快陷入舆论风波,一众亲以人士纷纷以这位加沙市长系“哈马斯任命”为由大加指责。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纽约时报》为哈马斯任命的政客提供了平台,而这个组织被美国认定为‘国外恐怖组织’,对10月7日的大屠杀负有责任。”
他还质问道,“《纽约时报》难道没有羞耻心吗?”
自称“国际人权律师”、“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阿森·奥斯特洛夫斯基发文说,“我想知道《纽约时报》是否也会发表一篇基地组织的专栏文章,为9·11事件辩护?当然不会,但是这份报纸的反犹太仇恨简直没有底线。”
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共和党参选人妮基·黑利指责说,“还记得此前《纽约时报》的工作人员对一位共和党参议员的专栏文章大发脾气吗?我们没有听到该媒体员工对哈马斯任命的市长在圣诞节期间发表专栏文章的抱怨。这足以说明我们媒体的现状。”
黑利指的是,2020年6月初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在《纽约时报》发表的呼吁“派遣军队镇压国内骚乱”的文章,《纽约时报》其后遭到数十名自身员工和别家报社的“围攻”,负责刊发那篇文章的编辑也最终宣布辞职。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还有一些亲以网友愤怒地指责加沙市长对和平的呼吁是“荒谬的”。
“他们屠杀、强奸,还好意思把自己说成受害者?”
一位网友援引加沙市长文章里的内容反驳称,“‘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平共处、开放边界和自由贸易?’,因为你们的人在手无寸铁的以色列社区里进行强奸、折磨和屠杀,上演了地狱般的野蛮场景。”
另一方面,也有媒体对加沙市长的文章表示了支持。黎巴嫩“广场”电视台称,它讲出了加沙的现状和实情。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则提到,以色列对加沙的报复使流离失所者超过120万人。
资料图/视觉中国
加沙是位于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一片狭长地带,目前有200多万巴勒斯坦人居住。自哈马斯2007年6月控制加沙地带后,以色列封锁该地区,把那里变成了“世界最大的露天监狱”。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民众伤亡数持续激增,人道主义危机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同情加沙民众处境的全球声援力量不断扩大,“挺巴”与“亲以”两大民意的对抗割裂着美国社会。
截至发稿前,已有多家外媒就加沙市长文章引发的争议致信《纽约时报》,至今未见回应。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范维 
-
“分析过去20年数据,核心技术向中美集中,而韩国…”
2023-12-28 12:48 三八线之南 -
超5000人将被裁,阿根廷公务员工会:这是侵略
2023-12-28 12:16 -
特斯拉机器人被曝“袭击”工程师,马斯克怒批……
2023-12-28 11:57 大公司 -
俄国家航天集团副总经理被捕,曾负责新型武器研发
2023-12-28 11:44 俄罗斯之声 -
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不劳而获”,要求消灭
2023-12-28 11:33 人工智能 -
三亚机场正式开通三亚往返莫斯科航线
2023-12-28 10:52 -
“乌克兰处境困难且悲惨,我们需要B计划”
2023-12-28 09:58 乌克兰之殇 -
“元旦期间将迎来高峰,为2019年同期的90%”
2023-12-28 09:48 -
两国拟联合生产军备,“就算有国家不喜欢,印度还是要跟俄罗斯好”
2023-12-28 09:28 -
我大使:若欧盟盲目推行对华“去风险”“降依赖”,无异于自缚手脚
2023-12-28 08:53 中国外交 -
“你让大家怀念起希特勒” “你自己也没多干净”
2023-12-28 08:21 巴以恩仇录 -
伊俄同意使用本国货币代替美元进行交易
2023-12-28 07:49 俄罗斯之声 -
美国将发起今年对乌最后一轮军援,价值2.5亿美元
2023-12-28 07:14 乌克兰之殇 -
普京邀请莫迪2024年访俄
2023-12-28 07:14 俄罗斯之声 -
中国警方向韩国移交1名韩国籍红通逃犯
2023-12-28 07:14 三八线之南 -
就美方法案涉华消极条款,全国人大外事委发声
2023-12-28 07:14 中美关系 -
这时候,“侃爷”突然向犹太人道歉了
2023-12-27 22:46 -
绕过欧尔班,欧盟准备“B计划”...
2023-12-27 22:07 乌克兰之殇 -
中东大战阴影迫近,拜登最不想看到……
2023-12-27 21:49 巴以恩仇录 -
他谈到中国:若10年内奔驰宝马成历史,不会惊讶
2023-12-27 21:05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0“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1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9“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