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困坍塌隧道中长达17天,41名印度工人全部获救
最后更新: 2023-11-29 09:11:50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28日,印度的救援人员钻穿了约60米深的岩石、混凝土,将被困在喜马拉雅山脉一条坍塌隧道内长达17天的41名工人全部救出,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欢呼。
报道称,这些工人来自印度最贫穷的邦之一。当地时间11月12日,印度北部北阿肯德邦一在建山体隧道发生坍塌事故,导致至少40名建筑工被困其中。据悉,在被困的17天期间,41名工人一直通过管道来获取食物、水、灯光、氧气和药品。
当地时间11月25日,针对隧道内受困人员的救援行动再次遇挫,原因是救援设备损坏 / 澎湃影像
工人们躺在带轮担架上,由救援人员将其从一根约90厘米宽的管道中拉出。由于每次仅能救助一人,救援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
救援队队长瓦基尔·哈桑(Wakil Hassan)表示:“他们(被困工人)的状况是一流的,非常好……就像你我的(状态)一样。他们的健康状况没有任何问题。”
当地时间11月28日,救援人员救出被困工人 图片转自路透社
当地居民聚集在隧道外燃放鞭炮、分发糖果并高喊口号。救护车在隧道外排成一排,将获救的工人们送往约3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在接受医生的检查并确认无碍后,工人们将被送返各自的家乡。
救护车在隧道外排成一排,将获救人员送往医院 图片转自路透社
路透社报道称,该隧道是印度耗资15亿美元修建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总长约890公里的道路网络连接四个印度教朝圣地。
印度当局尚未透露坍塌原因,但该地区多发山体滑坡、地震和洪水。
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平台X(前推特)上发帖称:“我想对被困在隧道中的朋友们说,你们的勇气和耐心鼓舞了所有人……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的这些朋友现在能够见到他们的亲人,这是一件令人非常满意的事情。所有这些家庭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所表现出的耐心和勇气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晚些时间,莫迪与获救人员通了电话并关心其状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戴佳源 
-
“西方大错特错,俄罗斯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同北约恢复关系”
2023-11-29 08:47 俄罗斯之声 -
投靠朋友家可以落户上海?12345热线:并未出新政
2023-11-29 08:42 户籍改革 -
“换人”第五轮:哈马斯释放12人,以色列释放30人
2023-11-29 08:32 巴以恩仇录 -
查理·芒格离世,终年99岁
2023-11-29 07:40 -
沙特利雅得获得2030年世博会主办权
2023-11-29 07:24 -
朔尔茨誓言“尽快”解决预算危机,但没提供任何细节
2023-11-28 23:04 德意志 -
“荷兰批准了”
2023-11-28 22:47 -
美朝代表在安理会上罕见交锋
2023-11-28 22:22 半岛火箭 -
英国:说好不聊归还文物;希腊:从没承诺过
2023-11-28 21:45 不列颠 -
“米莱正改信犹太教,访美直奔这里”
2023-11-28 21:12 巴以恩仇录 -
米莱见克林顿,“令人惊讶”
2023-11-28 19:55 -
“10月7日是周六,以色列这支情报部队周末不上班”
2023-11-28 19:22 巴以恩仇录 -
俄乌冲突以来,俄外长将首次到访
2023-11-28 18:45 俄罗斯与世界 -
她宣布退出X:这就是巨型全球下水道!
2023-11-28 18:16 法国见闻 -
她也要竞选俄总统:应避免与西方分裂
2023-11-28 17:40 俄罗斯之声 -
中国海警依法驱离日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船只
2023-11-28 17:19 中日关系 -
“中国车企2年半就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要以此为目标”
2023-11-28 16:56 汽车工业 -
“160多国用上中国这个系统,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对西方依赖”
2023-11-28 16:39 -
俄高官又披露:美国发来非正式信函,说…
2023-11-28 16:31 俄罗斯与世界 -
布林肯将再访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
2023-11-28 16:10 巴以恩仇录
相关推荐 -
“我们需要中国技术来发展稀土产业,但美国抵制” 评论 12“以色列拦截弹奇缺,美国也快供不起了” 评论 103巴黎车展开幕,中欧车企正面交锋 评论 94BBC:打钱,否则中俄要“趁虚而入” 评论 104防止被“卡脖子”,中国正降低对美国的氦气依赖 评论 146最新闻 Hot
-
“我们需要中国技术来发展稀土产业,但美国抵制”
-
“比起美国,新加坡人更愿将中国视为战略合作伙伴”
-
以色列给德国提供了一份“书面保证”
-
“以色列拦截弹奇缺,美国也快供不起了”
-
美媒称德国车已被中国车甩远,“软件系统糟透了”
-
“乌克兰早就提出合作,以色列没接受”
-
巴黎车展开幕,中欧车企正面交锋
-
“阿波罗时代以来,太空领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
“中俄伊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
-
BBC:打钱,否则中俄要“趁虚而入”
-
“美国这次重点关注中东,但最终目标还是中国”
-
“我们才10年,没想推翻百年欧洲车企”
-
老挝考虑购买C919?
-
美媒:熊猫来了!熊猫来了!
-
德国情报头子:普京的最终目标是“将美国赶出欧洲”
-
防止被“卡脖子”,中国正降低对美国的氦气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