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美国办不成,中国却做到了”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08:08巧妙运用“主场外交”,更多国家期待中国斡旋
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主持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闭幕式后向编辑介绍了此次对话会的重要意义。
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王毅强调,作为一个善意、可靠的斡旋者,中方忠实履行了东道主职责。我们将继续根据各国的愿望,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大国担当。
王晋表示,此次“沙伊北京对话”已经体现了中国可以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未来或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在其他一些热点问题上,很多国家也在期待着中国。通过此次会谈,中国会积累更多经验。
钮松指出,伊朗和以沙特、埃及为主要代表的阿拉伯阵营国家,在海湾地区和中东地区展开地缘博弈,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如今,中国运用“主场外交”达成沙伊和解,切实地为中东地区减少了热点冲突,促进了当地和平与发展,这些与一些域外大国频频制造争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强调,相信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会进一步关注中东地区其他热点问题,但这仍然会建立在尊重地区国家自身意愿的基础上,而非“越俎代庖”。
在目睹了“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等事件后,一些国家对于美国在中东的承诺感到担忧。为此,去年7月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沙特期间,同9个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峰会(GCC+3峰会),赶紧承诺“美国不会离开中东”,将继续参与中东事务。拜登还声称,绝不会让中国、俄罗斯或伊朗填补美国所留下的“中东真空”。
去年7月15日,拜登访问沙特,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举行会谈前碰拳。图自澎湃影像
曾经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近东事务的国家情报官员乔纳森·帕尼科夫(Jonathan Panikoff)也认为,此次沙伊和解更应该给美国政策制定者敲响警钟:离开中东,甚至是放弃与长期盟友的紧密关系,你只会留下一个“真空”,让中国得以来填补。
“中方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中国并不是在填补什么‘真空’,而是认为各地区国家有其自主性,希望通过劝和促谈,帮助各地区国家通过对话的方式走向和平稳定,这是中国的立场。”王晋强调,在处理包括中东问题在内的地区问题时,中国和美国的哲学逻辑是不同的。
谈到这种中美不同点时,钮松更进一步指出,中国参与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不是为了拉圈子、划阵营、搞意识形态输出;是为了与地区国家间的务实合作,而非将其视作大国博弈的舞台。正因如此,中国此次促成沙伊实现和解,恰恰证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和“三不原则”在实践中日益显现出的活力,不寻求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这与美国大不相同。
白宫回应“耐人寻味”,美国可能也没想到会是中国
据《华尔街日报》当地时间3月10日报道,对于此次会谈和所达成协议,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John Kirby)回应表示:“我们支持缓解该地区紧张局势的任何努力。我们认为这符合我们的利益,这也是我们通过威慑和外交的有效结合所努力解决的问题。”
报道还称,在柯比的回应中,还有想要刻意忽略中国在促成该协议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只关注于讨论中东安全问题本身的意思,他说“这不只关乎中国”(This is not about China)。柯比在对编辑的发言中表示,沙特方面向美国通报了将与伊朗会谈的消息,美国也没有直接参与到这一份协议当中。
美国Axios新闻网编辑劳乐(Dave Lawler)对此解读认为,美国有意强调中国将伊朗拉回谈判桌,靠的是“压力”,而不是“邀请”。
尽管美国政府似乎有意想回避,但多家美国媒体却集中讨论了中国在此次会谈中的角色。《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外交模式取得了胜利”,“此事证明中国愿意在国际争端中发挥影响力”。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报道,也认为“中国取得重大外交胜利”。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此外,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还综合多名专家观点认为,中东或将迎来新时代,在“后美国时代”的中东,各国寻求其他方案,而中国以及此次同样参与斡旋的伊拉克等国或是“赢家”。不过,也有人认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依旧强大,称其“失去影响力”为时尚早,但中国在该地区的崛起,确实给美方“敲响了警钟”。
王晋解读认为,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的这句“这不只关乎中国”,确有一丝“酸”的意味,原因就在于:一方面美国在推动沙伊对话的过程中面临到了不少挑战,其自身没有能力办到,比如美国因与伊朗没有外交关系而无法顺畅沟通;另一方面是美国应该没有想到中国能够促成沙伊和解,相信这也出乎了绝大部分人的预料。
对于美媒这次近乎一边倒的认为“中国取得重大外交胜利”,钮松提醒道,美国舆论环境较复杂,即便有此类表述,其实也暗含了对美国在中东地位和角色的反思以及忧虑。当然,也有一些美国媒体希望淡化此次中国所发挥作用的讨论,毕竟美国此前深耕中东地区,从其逻辑出发,自然会认为这是对美国的挑战,这种逻辑其实是美国一贯的对华偏见。
如今,沙特和伊朗的关系已迈向新阶段,但未来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推进,任重而道远。王晋指出,沙伊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后,仍存在许多旧有矛盾,需要更多的沟通渠道,而中国正是双方之间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可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沙特和伊朗两国民间也应该增进信任,展开更多沟通。
钮松认为,沙伊两国下一阶段的重点还是在于落实联合声明中的精神,推进相关协议的达成,一方面要管控好双方在教派和地缘政治等领域的长期分歧,另一方面要管控好各自国内对于此次和解的杂音,避免产生新的冲突,从而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和解局面。
他相信,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也会在“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基本框架下,进一步促进沙伊在安全和发展领域的谅解与合作,真正地做到为地区冲突“降温”。
两位学者也都强调,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仍然会继续加大夺取重塑中东地区格局的主动权,不排除还会利用地区矛盾来维持更多自身利益,同时获得更多话语权。如此一来,美国必然会在未来继续成为中国处理中东关系的一个重要外部障碍。
王晋强调,随着中国这种劝和促谈的“桥梁形象”不断在中东地区深入人心,美国做出这类举动必然会遭到中东国家的普遍反对和抵制。“所以,未来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中国所具有的全球性大国形象,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和接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16:18 中国外交 -
“黑手党式恐吓”,美议员向国际刑事法院发威胁信被曝光
2024-05-08 16:08 -
习近平抵达塞尔维亚大厦前广场 出席武契奇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
2024-05-08 16:08 -
阿塔否认巴基斯坦指控:已向中方保证,与恐袭无关
2024-05-08 16:04 巴铁 -
习近平将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仪式
2024-05-08 15:54 中国外交 -
中方将公布与菲军方的通话录音?外交部表态
2024-05-08 15:51 南海局势 -
-
美国将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
2024-05-08 15:30 美国政治 -
应付高通胀,阿根廷用上10000比索新钞:中国制造
2024-05-08 15:01 -
对欧洲而言,“中国光伏电池是福不是祸”
2024-05-08 14:42 能源战略 -
“我曾15次邀请习主席访塞”
2024-05-08 14:38 中国外交 -
马克龙接待习近平的精心安排,为何选在这里?
2024-05-08 14:13 中法关系 -
美方当场改口
2024-05-08 13:32 -
习近平在匈牙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24-05-08 12:41
相关推荐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17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9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2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7“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83最新闻 Hot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