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反思:美国文化孕育出的枪击案叙事正在杀死美国人
(观察者网 编译)当地时间6月2日,美国作家、前海军陆战队队员,艾略特·阿克曼(Elliot Ackerman)为《大西洋》杂志撰写题为《大规模枪击案的叙事正在杀死我们》的文章。文章批判了美国文化所孕育出的枪击案叙事,认为该叙事导致了枪击案的扩散,因此美国需要从文化上作出应对,讲述一个新的故事。
文章标题截图
以枪手为主角的叙事倒错
战争的故事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故事,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到《伊利亚特》和《埃涅阿斯纪》,战争和故事对我们的吸引力往往交织在一起。我们讲故事是为了给生活中的混乱赋予秩序,给难以置信的事情强加叙事。还有什么比屠杀更难以置信呢,是特洛伊战争、犹太大屠杀,还是得州的一名少年枪手谋杀19名儿童?
美国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已经落入一种可预测的,甚至是仪式化的流程。我们先是看到头条新闻,有了一个初步死亡人数;然后随着细节浮现,我们得知事发地点在哪、受害者是谁;再经过一两天,我们熟悉的争论就来了,即根源在于枪支管控还是心理问题;最后,所有信息都将汇聚到事件主角:枪手。
战争的故事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他们将自己置于故事的中心,以好人和英雄自居。然而,这种模式在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叙事中被颠覆了,枪击案的主角成了枪手,一个坏人被置于叙事中心。在尤瓦尔迪枪击案中,我们知道枪手的名字,我们知道枪手的祖母,我们知道枪手在袭击前发布的信息,我们知道枪手的熟人对他的看法,我们知道枪手携带的武器是什么型号——但我们却不知道边境巡逻队是干嘛的。
枪手登上头版头条,边境巡逻队员却默默无闻,这种倒错正是我们助纣为虐的叙事促成的恶果。
当某人决定成为一名大规模枪击案的枪手时,他会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怨恨和疏离似乎是共同的主题,一查尔斯顿教堂枪击案的凶手被形容为“生活中充满黑暗”,而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凶手则被描述为“没有真正融入社会”。这些凶手渴望成为故事的主角,却未能得到满足,是这些故事贯穿始终的主线。
本文作者艾略特·阿克曼(资料图),曾在美军海军陆战队服役8年,多次前往中东参与任务,现为知名小说家、记者 图源:基督科学箴言报
与美军别无二致的叙事导致扩散
我们对枪支管控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讨论得够多了,但对于我们的文化如何构建叙事的关注则少得多。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讲故事定义为一种模仿,他认为我们之所以喜欢讲故事,是因为“我们都喜欢理解事物。”如今,讲故事和模仿之间的联系正在将大规模枪击案扩散到整个美国。
就像下一个大规模枪击案的枪手,现在肯定正在观看得州枪击案的报道。
2015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东北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起大规模枪击案发生后的13天内,发生第二起大规模枪击案的概率将显著上升。研究人员确定,每一起校园枪击事件平均会多带来0.22起枪击事件。
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总有一种成为英雄的强烈冲动。叙利亚内战期间,五角大楼曾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专门研究和打击所谓的“伊斯兰国”的线上招募策略。美国的战争策划者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如此多的人会放弃相对舒适的生活,从欧洲前往中东参战,涌向“伊斯兰国”。
可答案对对美国的战争策划者来说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伊斯兰国”不过在兜售一个故事,一个能让年轻人成为主角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年轻人能成为英雄或者反英雄,去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这和美军的叙事别无二致。“911”之后,整整一代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被美军忽悠到中东去进行一场堂吉诃德式的十字军远征,去建立所谓的民主国家。
得州小学枪击案凶手 图自外媒
美国要文化上对策
如今,围绕最新的大规模枪击案,枪手成了主角,一个类似的故事再次成型。对于一个崇尚恶名的社会来说,有人犯下暴行又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2016年7月,法国尼斯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几家法国新闻机构拒绝转载IS宣传图片,也拒绝公布凶手的名字。但美国媒体并没有向法国学习。
西新墨西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妮弗·约翰斯顿研究发现,“与心理健康状况甚至是获得枪支相比,对因媒体广泛报道而闻名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凶手的认同,才是更有力的暴力推动因素。”要减少枪击案,不仅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和枪支管控,还应提高对大规模枪击事件叙事的认知。
杀人冲动不是美国独有的,但这种冲动的表达却是由文化决定的,因此更需要文化上的对策。我们现在关于枪击案的叙事无疑是病态的,一些年轻人正在从这些倒错的暴力叙事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讲述一个不同的故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黄一帆 
-
中方主张下,IAEA将设专门议题讨论美英澳核潜艇合作
2022-06-07 18:36 中国外交 -
美军士兵疑在驻叙利亚基地发动袭击,五角大楼调查
2022-06-07 17:51 美国一梦 -
美国一名2岁儿童意外开枪打死父亲,母亲被控过失杀人
2022-06-07 17:36 美国枪击案 -
韩企参与台湾“潜艇自造”涉嫌泄密,法人代表被通缉
2022-06-07 17:33 三八线之南 -
“不会有人一满18岁就拿着步枪到处逛了,那样的日子已经结束”
2022-06-07 17:13 美国枪击案 -
赫尔松州军民政府:将就加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民公投
2022-06-07 16:46 乌克兰之殇 -
中方是否有阻止朝鲜进行核试验的具体计划?外交部回应
2022-06-07 16:39 朝核危机 -
无奈取消与俄外长会面,武契奇:曾遭无数次施压,必须表达不满
2022-06-07 16:35 -
德法意呼吁停火,这国坐不住了
2022-06-07 15:46 乌克兰之殇 -
杨洁篪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通电话
2022-06-07 15:08 中日关系 -
宣传强奸文化?这个广告点燃了印度网民的愤怒
2022-06-07 14:06 -
特鲁多没完没了
2022-06-07 14:03 -
美国给东南亚光伏“放绿灯”,美媒:对中国有利
2022-06-07 13:54 中美关系 -
墨西哥总统拒绝参加,但他们出发了
2022-06-07 11:56 美国一梦 -
“对抗通胀要复杂得多,仅关注对华关税不够…”
2022-06-07 11:56 美国一梦 -
美国油价创纪录,CNN强扯中国
2022-06-07 11:52 美国一梦 -
新任韩国驻华大使是他,尹锡悦“高中同学”
2022-06-07 11:23 三八线之南 -
-
美国新增确诊104198例,死亡244例
2022-06-07 08:31 美国一梦 -
普京称解除制裁可走白俄出口粮食,泽连斯基:暂无准备
2022-06-07 07:16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评论 55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99“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68“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105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43最新闻 Hot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
越南总理:越美首轮谈判本周三举行,维持全年8%增长目标
-
“最美教师”邓滢,履新职
-
五一出游哪里人最多?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
美防长“动刀”美军高层,至少砍20%
-
以色列要全面占领加沙?“等特朗普结束中东之行……”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
特朗普:我老婆觉得可爱
-
多地多层级启动“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集中在这5个方面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江苏、湖北等多地公告:发射火箭弹
-
特朗普政府:移民自愿遣返,奖100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