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彦宏:不断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最后更新: 2023-11-17 13:52:56“中国的大模型很多,但是基于大模型开发出来的AI原生应用却非常少。”11月15日,在深圳2023西丽湖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谈及国内AI行业现状时表示。当天,他分享了关于AI原生时代的两个“冷思考”和三个“热驱动”。
李彦宏在两个“冷思考”中指出,截至10月份,国内已经发布238个大模型,大模型太多,而模型之上开发的AI原生应用太少。他同时表示,许多行业、企业、甚至城市都想从头训练自己的专用大模型,但专用大模型没有智能涌现能力,价值非常有限。
谈及“热驱动”时,李彦宏表示,强大的基础大模型能驱动AI原生应用爆发,当前,最好的AI原生应用还没出现,“AI原生时代一定会有优秀的AI原生应用是基于这些大模型开发出来的”。与之相对,AI原生应用也会驱动模型、芯片等AI技术栈的发展,“只有通过更多的场景落地应用,才能够形成更大的数据飞轮,才能够让芯片做到够用和好用。”
他特别指出,拥抱AI时代需要一把手驱动,“因为只有CEO,才会关心新技术对自己业务的关键指标是不是产生了正向作用。”
“不断地重复开发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们需要100万量级的AI原生应用,但是不需要100个大模型。”李彦宏指出,在全球市场上,AI原生应用正在成为主要趋势。“微软没有自己的基础大模型,它是跟OpenAI合作的,但是它有最成功的AI原生应用,大家知道就是Office365的Copilot,30美金一个月。”
而对于国内,他分析说,截至10月份,国内已经发布了238个大模型,相较于6月份的79个,在四个月内增长三倍,但相较于国外的几十基础大模型和上千个AI原生应用来看,国内AI原生应用数量却很少。
李彦宏表示,“不断地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李彦宏回顾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示,各种PC软件都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移动时代的操作系统也仅有安卓和iOS两家,大模型类似操作系统,那么最终开发者只会依赖为数不多的大模型开发AI原生应用。
“由于没有智能涌现能力,专用大模型的价值非常有限。”李彦宏分析说,很多行业、企业甚至城市都在买卡、囤芯片,建智算中心,想从头训练自己的专用大模型,殊不知这样炼出来的大模型是没有智能涌现能力的。
“智能涌现”即为大模型触类旁通的能力,也就是没有教过的东西,大模型也会,“只有当你的模型的参数规模足够大,训练数据量足够多并且能够不断投入,进行迭代,才能够产生智能涌现。”
李彦宏认为,“大模型的产业化模式,应该是把基础模型的通用能力和行业领域的专有知识相结合。”也就是说,大模型套小模型,专用小模型反应快、成本低,大模型更智能,可以用来兜底。他直言,“国内有200多个大模型,上了这个榜单、进了那个排名,但其实调用量是很小的。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调用量比这200多家大模型的调用量加起来还要多。”
大公司需要CEO引领变革
“我见到很多企业,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这次机会,但是对问题的本质理解不深,”李彦宏提及当前行业现象表示,CEO把任务交给IT负责人,以为“自己搞个基础模型,或者按照网上传播的评测方法来挑选一款评分高的大模型”就是拥抱AI时代了,这其实是对公司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为什么需要一把手来驱动?因为只有CEO才会关心新技术对自己业务的关键指标是不是产生了正向作用。”李彦宏表示,大模型有没有对互联网公司的DAU、时长、用户留存这些指标产生正向影响,有没有对企业的收入、利润、成本产生影响,才是问题的本质。
他以百度文库举例,经过AI原生化重构后的百度文库,能够在1分钟内生成一个20几页的PPT,包括图表生成、格式美化等,而且几乎是零成本,实现了从内容工具到生产力工具的转变。因为这一改造,“文库的付费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李彦宏认为,AI原生的概念肯定会先被C端用户和创业公司接受,其次是中小企业,最后才是大企业。他表示,大公司分工明确,需要CEO主动引领变革。
技术栈需要AI原生应用驱动
在李彦宏看来,强大的基础大模型会驱动AI原生应用的爆发,“中国有领先的基础大模型,这是AI原生应用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底层的能力。”
他介绍说,自3月16日基于文心大模型3.0的文心一言发布后,文心大模型持续迭代,在上个月升级至4.0版本,在文心一言的网站和APP上叫做专业版。在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四大能力上,文心4.0都有明显提升。
“而AI原生应用,就是基于大模型智能涌现后产生的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能力而开发出来的应用。这些能力是过去的时代所不具备的,因而才能打开无限的创新空间。”
与之相对,李彦宏表示,模型、芯片等AI时代的技术栈,也需要AI原生应用的驱动。“好的应用会带动市场,倒逼市场变化。”他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作类比表示,新能源减免购置税、上路不限号不限行等措施,有效拉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AI产业也是需求驱动,应该在需求侧、应用侧发力,鼓励企业调用大模型来开发AI原生应用,用市场推动产业发展。
“只有通过更多的场景落地应用,才可以形成更大的数据飞轮,才能让芯片做到够用、好用”。李彦宏表示。
- 责任编辑: 连政 
-
北斗系统正式加入,今后可全球民航通用
2023-11-16 08:49 航空航天 -
0.015毫米!世界最薄,中企成功轧制
2023-11-14 11:35 -
300个上榜!工信部公示《2023年5G工厂名录》
2023-11-14 10:37 5G -
中国“机器化学家”成功创制火星产氧电催化剂
2023-11-14 06:49 科技前沿 -
世界互联网大会十周年,商汤科技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引围观
2023-11-13 15:43 -
全球首条!我国开通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
2023-11-13 11:51 -
痛悼!他走了,享年89岁
2023-11-12 22:11 -
正式揭牌!预计明年投用
2023-11-12 20:34 科技前沿 -
又一大国重器!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2023-11-11 16:00 中国精造 -
登上《Cell》封面,我国科学家首次构建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
2023-11-10 08:18 科技前沿 -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信标的零知识证明
2023-11-09 18:19 -
750千伏输电线路最长省级主网架建成
2023-11-09 17:25 -
华为云CEO:依托中国市场,有机会构建一个全新技术生态
2023-11-09 14:33 观网财经-科创 -
全国最大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今日下水
2023-11-09 13:52 能源战略 -
我国科学家实现高效水—气跨介质声波通信
2023-11-09 13:50 科技前沿 -
对出院患者追踪两年,国内首次发现23个长新冠标志物
2023-11-09 11:31 -
瑞萨再次参展进博会,公开下一代车用SoC和MCU产品路线图
2023-11-09 08:00 进博会最新动态 -
OpenAI出大招:“乔布斯推出iPhone后,硅谷从未如此兴奋”
2023-11-08 21:58 人工智能 -
美国室温超导论文被撤回:论文中的材料来源和实验测量不准确
2023-11-08 16:37 科技前沿 -
突破关键技术!我国首台,研制成功
2023-11-08 11:01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78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5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1“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7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