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发表首个人类泛基因组草图,更完整描绘遗传多样性
当地时间5月10日,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联盟(Human Pangenome Reference Consortium)发表了首个人类泛基因组草图。相关的四篇论文均已发布,其中三篇发布在《自然》(Nature)杂志,一篇发布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
人类泛基因组草图增加了1.19亿个碱基对(指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的两个互补配对的碱基)和1115个基因重复
该草图旨在尽可能多地描绘出最终代表整个物种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它从47个祖先不同的个体中开发而来,相比于此前的人类参考基因组版本(GRCh38,是一个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用于描述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标准),人类泛基因组草图增加了1.19亿个碱基对(指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的两个互补配对的碱基)和1115个基因重复。相比于GRCh38,该草图能检测到结构变异基因的数量增加了104%,为更完整地描绘人类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更多支持。
该项研究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等主导。研究称,GRCh38是目前已知的人类基因组序列的一个标准版本,它由一小部分人类基因组测序数据组成,其中包含许多已知的人类基因组变异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信息。GRCh38是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用来识别、定位和注释基因,以及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但是,由于人类基因组是高度复杂的,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变异形态,因此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来完善我们对其的理解。”
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的文章《A draft human pangenome reference》表示,自20年前首次发布人类参考基因组以来,它一直是人类基因组学的支柱。但在当前的GRCh38版本中,有210 Mb(兆碱基)的DNA序列段没有被完整地测序,或无法确定其序列,其中151 Mb的区域完全未知,而59 Mb的区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预测序列。这种情况会造成相关研究的数据偏差,也意味着在人类基因图谱中,依然有很多区域是我们尚未可知。“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它。”
发表在《自然》的三篇文章提出了使用人类泛基因组草图得到的新发现。在第一篇文章《Increased mutation and gene conversion within human segmental duplications》中,Evan Eichler和同事开发了一个单核苷酸变异(SNV)图谱,其中包含了数百万先前未被描绘的SNV,同时,该图谱描述了一些基因组区域的变异性质,这些区域拥有片段重复序列,并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多个位点上重复出现,共享着高度相同的DNA序列。这种重复序列的存在可能导致基因组变异,从而对个体的表型特征和患病风险产生影响。
在第二篇《Recombination between heterologous human acrocentric chromosomes》文章中,Erik Garrison和同事利用人类泛基因组草图,观察到异源着丝粒染色体短臂(q-arm translocation,染色体的一个部分,通常位于染色体的末端)之间的重组模式,并观察到了某种DNA交换机制。这表明,在染色体之间,一种过去曾被推测但未被证实的DNA交换方式的确存在。
在第三篇《Pangenome graph construction from genome alignments with Minigraph-Cactus》中,研究人员利用人类泛基因组草图提高了Pangenome参考基因组的准确性。Glenn Hickey等人表示,Pangenome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组分析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分析个体基因组的变异,还能分析物种内所有个体之间共享的基因组变异,从而为更全面、准确地描述一个物种基因组提供了框架。在此次研究中,科学家们展示了“Minigraph-Cactus pangenome pipeline”的流程,该方法可以直接从全基因组比对中创建Pangenome,同时它还可以处理比较人类和果蝇之间的跨物种基因组数据。这为将来更好地理解物种间和个体间的基因组变异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当然,这些成果还只是人类泛基因组研究发展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该计划旨在观察和描绘350名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人员Arya Massarat 强调了目前成果的重要性,但也表示,还需要持续改进以克服现有不足,比如,更多样化的取样。“这将帮助我们理解促成生理和临床特征的遗传变异,并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标签 DNA- 原标题:《自然》发表首个人类泛基因组草图,更完整描绘遗传多样性
- 责任编辑: 贾明冬 
-
又一大国重器迎来关键节点
2023-05-11 08:14 科技前沿 -
天舟六号瞄准今日21时22分发射
2023-05-10 16:01 航空航天 -
天舟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2023-05-10 15:11 航空航天 -
国内规模最大高原风电基地800兆瓦全容量投产
2023-05-08 10:03 -
建月球基地的玻璃有了?中国科学家月壤最新发现
2023-05-08 07:51 航空航天 -
科大讯飞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算力方面将联手华为
2023-05-07 20:59 观网财经-科创 -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可精准检测与治疗癌症的纳米粒子
2023-05-06 19:29 -
防范数据风险,首个国产化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试运行
2023-05-06 14:11 -
全球首例!北京成功完成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
2023-05-05 16:57 科技前沿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23-05-05 16:20 核电 -
我国科学家发明“进化透镜”,马铃薯育种取得世界性突破
2023-05-05 16:18 -
陈刚等8位华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23-05-04 13:22 -
中国科学家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新证据
2023-04-27 13:59 航空航天 -
我国科学家领衔,拍到黑洞“尾巴”
2023-04-27 08:13 -
最新研究:地球能量失衡加剧
2023-04-24 13:38 全球变暖 -
载人航天总师周建平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2023-04-24 10:43 航空航天 -
迄今最重“薛定谔的猫”出现
2023-04-24 08:13 科技前沿 -
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投用,能效转化率提升一倍
2023-04-23 06:50 科技前沿 -
vivo连发两款旗舰,折叠屏能否成为手机市场救星?
2023-04-21 23:30 观网财经-科创 -
倪光南:openEuler成为中国开源的一个典范
2023-04-21 22:37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