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公布影响今年科学进程十大人物:北京大学曹云龙入选
最后更新: 2022-12-15 08:44:21结果显示,与BA.2突破感染相比,BA.5突破感染刺激产生抗体的突变逃逸位点显著减少,只剩下两个显著的逃逸位点(R346和K444),印证了其结合表位多样性减少、免疫压力高度集中。预测的突变热点与现实世界中病毒的进化高度一致。也与现实高度吻合。
BA.2和BA.5突破感染诱导产生抗体的突变逃逸图谱
团队基于目前真实世界中人群的免疫背景,预测了BA.2.75和BA.5未来的进化趋势,并于今年7月构建了在BA.2.75和BA.5突变株的基础上携带不同RBD和NTD趋同突变的假病毒,并通过中和试验发现这些假病毒对不同中和抗体药物和血浆样本具有很高的逃逸能力。分别于10月份和11月份出现的BQ.1.1和CH.1.1分别与我们构建的BA.5-S3、BA.2.75-S4/S6假病毒高度一致。
结果表明,新冠突变是可以被预测的。通过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毒株并构建出相应的假病毒,可以提前设计开发疫苗和抗体药物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
BA.2.75和BA.4/BA.5最终趋同进化趋势的准确预测(左:预测和构建的假病毒;右:现实中出现的突变株)
曹云龙谈近期疫情
近日,在一场直播讲座上,曹云龙还就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下降,但依然会引发大量人口死亡以及后遗症风险,因此我们还需要持续监测奥密克戎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异株在致病性、重症率、后遗症风险等方面的变化。一些亚洲地区,包括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地,疫情加重都是在奥密克戎到来之后,导致新冠死亡人数攀升,超额死亡人数也相应增加。
“疫苗接种和感染康复者都无法抵御新突变株的感染。例如,感染BA.1后并不能防止BA.2和BA.5等后续新突变株的感染。只要有感染,就会有重症和死亡,即使比例降低,但感染基数较大的情况下,总的绝对数也会令人担忧。”
对于“为何疫苗防感染的保护作用差,却能防重症”的问题,曹云龙解释说:疫苗对于感染和重症的预防机制是不同的。
“疫苗防感染主要通过诱导中和抗体来实现,防感染的效果取决于暴露时有效抗体的中和滴度。目前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尤其是上呼吸道,但疫苗诱导的抗体大部分在血液中循环,很难进入上呼吸道,且诱导产生的抗体会被新突变株逃逸,加上抗体滴度随时间自然衰减的影响,导致目前的疫苗防感染效果很差。”
“是否发生重症取决于病毒侵入后免疫系统的响应速度。当病毒侵入人体,会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只要这一免疫过程发生速度够快,能够追赶病毒繁殖的速度,就能有效防止重症。目前的疫苗对于防重症的效果比较好是因为,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些有效抗体的记忆B细胞(虽然这个比例在降低),这些记忆B细胞在病毒侵入后可以很快被激活,在3-7天内很快产生新的抗体,从而可以有效防重症。”
还有人提问:接种疫苗和自然感染相比,哪个更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对此,曹云龙表示,目前的疫苗都很难在上呼吸道建立免疫屏障,比起疫苗接种,自然感染可以更有效地在上呼吸道诱导产生抗体和T细胞反应,防感染效果略微好一点。
但不能因此寄希望于通过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而放弃疫苗接种,原因有两点:1)新突变株的再感染率很高,以前感染过也不能预防新毒株再次感染。2)感染的副反应远远大于疫苗接种的副作用。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来说,疫苗接种是最安全的选择,疫苗的防重症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三针灭活疫苗在老年人群中的防重症率很高,香港的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表明,三针灭活疫苗防止重症或死亡的有效率达到97%以上。
(观察者网综合自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呼吸界”)
- 原标题:《自然》公布影响2022年科学进程十大人物北京大学基因组学研究人员曹云龙入选
- 责任编辑: 房佶宜 
-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号A/B星
2022-12-12 17:04 航空航天 -
爱立信与苹果结束专利战
2022-12-12 16:53 TMT观察 -
吉林一号高分03D星回传清晰首图
2022-12-10 14:03 航空航天 -
中国天眼FAST获得银河系气体高清图像
2022-12-10 07:41 科技前沿 -
一箭十四星!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2022-12-09 14:59 航空航天 -
GRE退出美博士生申请要求
2022-12-09 13:58 中西教育 -
华为与OPPO、三星签订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2022-12-09 11:29 TMT观察 -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01A卫星,面向多项重大需求
2022-12-09 07:43 航空航天 -
人也能“光合作用”?浙大成果登上《自然》
2022-12-08 10:12 科技前沿 -
快舟十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22-12-07 10:17 航空航天 -
我国在南海成功构建深海原位光谱实验室
2022-12-07 07:35 科技前沿 -
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难忘那天,您注视着图板上的中国空间站
2022-12-05 18:09 -
神十四乘组将于近日返回
2022-12-02 17:32 航空航天 -
人类首次用量子计算机模拟全息虫洞
2022-12-02 07:52 科技前沿 -
天宫6名航天员如何共同工作生活?
2022-12-01 20:28 航空航天 -
中兴:强烈反对美国FCC决定,或采取法律手段捍卫权益
2022-11-30 13:09 TMT观察 -
神舟十五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2022-11-29 20:01 航空航天 -
神十五乘组亮相,简历公布
2022-11-28 11:00 航空航天 -
明日出征!神十五飞行乘组确定
2022-11-28 08:59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五号完成发射前全区合练 各系统准备就绪
2022-11-27 14:32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