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四号着陆月球,十大看点告诉你到底有多牛!
关键字: 嫦娥四号探月任务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发射成功现场(图源:我们的太空微博)
它对中国探月、乃至整个人类探月,到底有多大意义?本文十大看点为你全方位解读。
看点一:为什么选择探测月球背后?
地球上每天都有无数人举头望明月,对着它发出各式各样的感慨。但极少有人意识到,从他们第一次看到月亮至今,除了月亮“形状”(月相)的变化,月球表面的“图案”其实从来没变过,甚至最早人类远祖古猿看到的月亮和今人并无区别。
动图:NASA的深空天气探测卫星在150万千米外日地拉格朗日点“定点”观察而来的月球掠过地球,可以明显看到月球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图源:NASA)
道理很简单:
通过亿万年的努力,巨大的地球把月球牢牢得实现了潮汐锁定,使它围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自身转动。从地球上就只能看到当初它被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虽然由于月球天平动和视差现象可以瞥见一小部分背面,但绝大部分都是看不到的。我们称之为“月球背面”,在一些文艺作品中,还被艺术得称为“月之暗面”。需要注意的是,月球背面也能被太阳照到,并不“暗”,只不过人类看不到而已。
看点二:“我选择着陆月球背后,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更难”
人类月球探测、甚至人类航天的巅峰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波罗登月工程,它留下了载入史册的三句话:
肯尼迪总统说过两句:“我们要在这个十年结束前,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再安全送回来”,“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很难”。
经过无数航天人的努力,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说出了最著名的那一句:“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到中国嫦娥三号时,人类已经在月球正面有过20个着陆器,然而背面为0(图源:Wikipedia)
但是,所有的阿波罗载人任务、甚至苏联和美国的其他无人着陆月球任务都集中在月球正面,对这里人类已经了解得非常多。现在,不仅顶级科学家可以每天用激光精确监测地月距离和表面情况,普通天文爱好者也可以用望远镜了解月球正面的每一个月海、每一座环形山。阿波罗计划甚至送了12名宇航员登陆月球正面、还带回了382千克的单体样本。
之所以一直探测正面、在正面着陆,却从不去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面着陆的难度大大难于正面。
因为苏美太空竞赛的走向逐渐变成“耗资不菲但收获有限”,二者先后放弃了月球探测。也给人类的月球探测留下了一个大挑战:谁能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我们要因为难,就不去了吗?
嫦娥四号做出了回答:“我选择着陆月球背后,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更难”。
看点三:月球背后探测会给科研界带来什么?
直接划重点:
a. 月球背面几乎全是环形山/陨石坑(97.5%),比正面多得多(69%),形成原因和目前的情况只有理论解释,缺乏实地验证;
b.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第二大超级陨石坑,早在1998年,NASA的月球勘探者号就发现这里存在水冰,而且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情况;
c. 嫦娥四号实际着陆地点位于该区域中部的冯·卡门环形山,它以钱学森的恩师的名字命名。这里经过了强烈碰撞,极可能曾经被熔岩淹没,各类物质含量丰富,或许留有月幔最原始的成分,保留了月球最深层的秘密;
d. “月球上氦三能量开发可供人类能源需求XX万/亿年”的说法,相信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了,而理论上月球背面环境更容易产生氦三;
e. 月球背面有天然的“屏蔽”,没有任何来自地球的辐射干扰,这意味着它有着无比完美的安静环境做天文观测;
f. 月球背面的月壤也极有可能与正面大不相同。
月球正面(左)和月球背面(右)看起来截然不同(图源:NASA)
以上,基本意味着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将会收获众多独特的科研成果,对世界航天和天文界都将是巨大的贡献。
看点四:月球挡住了,信号咋办?
既然月球挡住了背面,就要布置一颗信号中继卫星,为着陆器做准备和全程信号支持。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NASA就一直在提设想、论证,但从未实践过。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早在今年5月份,就成功部署了“鹊桥号”中继卫星,在月球背后6.5万公里之外的地月拉格朗日二点附近Halo轨道簇上运行。
鹊桥号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的轨道关系(图源:吴伟仁等)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月球信号中继卫星,架起了地球和月球背后的“鹊桥”,它将全程见证嫦娥四号的探测过程,也将负责嫦娥四号的全程通信。
看点五:着陆区域到底有多复杂?
月球背面陨石坑密布、尤其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地形和高程图异常复杂,对各种配合着陆传感器的系统要求很高。尤其是高度方面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着陆,最大落差高达16.1千米。冯·卡门环形山属于其中一块核心区域,对嫦娥四号而言,相当于翻越崇山峻岭来找它。
如果把此前探测器在月球正面的着陆情形描述为小船轻轻划过湖面,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就好比在风暴洋中冲浪,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地形图复杂程度远超其他地方,图中标注处即冯·卡门环形山(图修改自:Garrick-Bethell and Zuber)
为了成功着陆并释放月球车探测,所克服的难度和意义可想而知。
- 原标题:嫦娥四号着陆月球,十大看点告诉你到底有多牛!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最后更新: 2019-01-03 14:24:29
-
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2019-01-03 12:54 航空航天 -
人类首次!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
2019-01-03 12:08 观察者头条 -
OPPO小米走红 国产手机在台湾的进击之路
2019-01-03 10:45 手机 -
这个曾比ARM还火的架构即将开源!中国造芯新机遇
2019-01-03 10:30 产业万象 -
美国AI出口限令倒计时,硅谷直喊“下手轻点”,担心推动中国技术发展
2019-01-03 10:19 人工智能 -
最新调查:中国领跑23项尖端领域论文,美国7项
2019-01-03 09:48 -
世界首次!复兴号将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
2019-01-02 22:42 -
世界首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投入运营
2019-01-02 14:35 -
物理学家 :暗物质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2019-01-02 10:40 -
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近距离飞越太阳系边缘小天体
2019-01-01 14:09 航空航天 -
“虽是太空竞赛后来者,但中国最可能获胜”
2018-12-31 22:47 航空航天 -
东芝宣布SCiB可充电电池业务拆分并独立
2018-12-31 10:40 -
iPhone XS Max首次自燃 客服拒额外赔偿
2018-12-30 21:11 手机 -
实时厘米级!浙江高精度卫星定位服务免费开放
2018-12-30 20:07 科技前沿 -
一箭七星送云海二号上天 中国航天2018发射圆满收官
2018-12-29 20:59 航空航天 -
中国科大在超冷原子拓扑量子体系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18-12-29 16:09 -
智能音箱这一年:飙增15倍!四巨头哭着收割市场
2018-12-29 14:13 -
联想笔记本出现GTX 1160配置选项:最高6GB显存
2018-12-29 08:46 -
小米Pocophone F2首曝 高性价比新旗舰
2018-12-29 08:42 手机 -
分辨率达到50纳米!我国掌握高端超分辨光学显微镜研制能力
2018-12-29 07:27 中国超越
相关推荐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02“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6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4“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22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60最新闻 Hot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日本和歌山县4只大熊猫,将于6月底送返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