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浮夸之风吹歪了海水稻
关键字: 海水稻海水淡水资源盐碱地种稻海水稻宣传海水稻名字“网红”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烦。
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一种耐盐碱水稻,研发主阵地在青岛。今年,它已经开始了全国大范围试种。在去年的测产中,海水稻表现不错——一种编号为YC0045的水稻材料最高亩产量达到620.95公斤,超出预期的300公斤。
在习近平主席2018新年贺词中,海水稻与大飞机C919、量子计算机、港珠澳大桥等一道被“点名”。
据科技日报8月6日报道,但近日,我国著名水稻专家凌启鸿发表学术文章指出,切不可因有了海水稻而过于乐观。之后,又有公开报道质疑,“海水稻”名不副实,它与海水并不沾边。
这些声音让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感到无奈。该中心技术副主任米铁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人闭门造车,靠想象进行评论,“不负责任”。
记者梳理了围绕海水稻产生的种种争议。其实,海水稻的科学意义毋庸置疑,只是在宣传手段和推广路线上,还有可待商榷的空间。
取名海水稻是不是在“炒概念”?
“我们觉得最有问题的地方,其实是名字。”育种专家、中国种子协会顾问李立秋挺困惑,“如果跟海水没关系,为什么要叫海水稻?”
此前,青岛海水稻团队反复强调,“海水稻”并非按字面意思理解的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它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可以长在盐碱地和滩涂。
李立秋对这一解释并不买账:“我没有听说过这种俗称,耐盐碱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怎么成了海水稻?”从事水稻育种工作多年的天津农作物研究所专家童继平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业内,并没有将耐盐碱水稻称为海水稻的惯例。
误解已经产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之前入驻了某新闻平台的“问吧”与网友互动。大量网友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种水稻可以直接用海水灌溉吗?
既然容易让人“脑补”,又为何如此取名?
“因为有新闻性。”李立秋直言不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研究耐盐碱水稻,全国有多支不同团队在做。如果不取个新名字,就没这样的轰动效应。”
对名字引发的轩然大波,米铁柱表示难以理解。“有必要因为名字有这么大意见吗?好,那我们不叫海水稻,我们叫淡水稻、凉水稻、开水稻?”针对是否靠名字博出位的质疑,米铁柱说:“对这种莫须有的指控我们无法回答。”他再次强调,取名海水稻,是为了通俗易懂。
在专家看来,除了有“炒概念”的嫌疑,这一名字还容易造成混淆。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提到海水稻,业界通常认为它指的广西湛江科研人员陈日胜培育的“海稻86”。
“因为是内河入海口的海滩涂地里生长的稻种,所以我给它取名为‘海水稻’。”陈日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认为海水稻的许多基因与普通稻子不同,是非常好的水稻育种材料资源,其研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86年。
不过,“海稻86”没有通过品种审定。也就是说,它还在试验阶段,尚无法进行推广。“我做这件事纯粹是我的个人行为,没有政府部门支持。”陈日胜说。
此“海水稻”是不是彼“海水稻”?米铁柱给出了明确回应——双方没有任何关系。“对陈日胜的工作,我们不做评价。” 陈日胜则回复记者称,国内应该有很多育种团队用过他的海水稻材料,至于青岛有没有用到,他不清楚,在没有确切数据分析之前,不能判定有没有关系。
种海水稻是否耗费大量淡水资源?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试种海水稻时,用了海水+淡水混合的方法,配置出不同浓度的咸水,来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盐碱地的情况。比如前文提到的YC0045,其生长全周期内水田含盐量浓度就控制在0.6%。
“如果是这样,这一品种的耐盐性还是比较好的。”童继平给予了肯定。不过,海水的盐度通常为3.0%到3.5%,远高于0.6%。如果要配比灌溉,淡水也得占到灌溉水80%以上。凌启鸿在上述《盐碱地种稻有关问题的讨论》中指出,这意味着,耐盐水稻品种还是需要充足的淡水灌溉作栽培保证。按照每亩稻田用水量在800到1200立方米之间计算,即使用“淡水+海水”的方式灌溉,也得从内地向沿海建设长距离淡水输水工程,投资巨大,缺乏大范围推广的现实性。
“我们既然是要在多地试种,那就是要用当地的水土和环境。”米铁柱说,“在青岛,我们用淡水和海水混合,是为了建立实验环境;但在其他地方试种时,我们当然不会继续用这种方式。我们是在真实的盐碱地中种植,不存在调水的问题。”
至于是否会消耗大量淡水,米铁柱表示,这要看怎么理解“淡水”。
传统农业生产用水的含盐量不能超过0.1%,但如果种植海水稻,含盐量更高的水也能用于灌溉。米铁柱举例说,新疆地区的高山融水,流经地表盐度高的区域后,其携带的盐分就会随之增高,盐度一旦高过0.1%,就无法用于农业。“但在海水稻上,这种水就能继续用。”
米铁柱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相比在盐碱地上种植普通水稻,海水稻并不会耗费更多淡水资源。“同样是盐碱地,因为海水稻耐盐度高,就不需要用大量淡水洗盐;而且,我们还能利用大量传统农业所不能用的水资源。”
良田都抛荒,盐碱地种稻有商业化推广价值吗?
据米铁柱透露,明年海水稻将进行“区试审定”,审定通过后,海水稻就能作为商业品种,面向农民销售。
而李立秋和童继平都认为,从目前来说,推广海水稻的需求并不迫切。
“种水稻的比较效益不高。”童继平的老家在安徽,他亲眼看到,很多水利条件不好的良田已经抛荒。相比守着一亩三分地,农民更愿意出门打工。如果开发盐碱地种稻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就很难有积极性。
而且,我国不缺水稻。李立秋表示,今年我国在水稻种植面积上比上年压缩了1000多万亩。
但对于海水稻的商业化前景,米铁柱信心满满。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提出,其长远目标是要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商业化推广的效果如何,要交给市场去检验。充分的调研表明,海水稻的潜在市场需求非常广阔。”
米铁柱指出,有良田抛荒,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开发新的土地资源。“土地抛荒的本质原因是经济效益不高。不能因为有土地抛荒了,就否认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价值,这在逻辑上根本不成立。”至于经济效益的问题,米铁柱认为无需担忧。“我们有大量成片盐碱地可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这比分散、传统的农田耕种成本要低,效益更高。”
那么,我国有增加水稻产量的需求吗?
“我国也许不缺普通水稻,但海水稻是能满足高端需求的水稻。”此前报道介绍,盐碱地中微量元素比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高,再加上其生长过程中少受病虫害侵扰,可以做到天然绿色。“现在一直在说产业升级,说供给侧改革,我们做的就是这个工作。”米铁柱说。
科学上有意义,宣传上要克制
海水稻的另一大亮点,是它的亩产水平。
2017年经过小面积测产,有试验品种的亩产量达到近621公斤。这一数字也在之后的报道中被反复提及。但始终没有明确的是,所谓的“小面积测产”,究竟是种植了多大面积?
米铁柱向记者确认,这一材料的实际种植面积为四五十平方米,测产了几百株,亩产量为折算而来,是一个“理论评测结果”。
“这就应该说清楚,否则容易引起误会。”李立秋说。
李立秋反复强调,从长远来看,我国的耕地面积确实不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刚需,但耕地红线的坚守也是底线。如何利用目前不能利用的土地,对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个大课题。所以,研究耐盐碱水稻,做粮食安全的战略技术储备很有必要,从学术上来讲,他支持深入研究。也许有一天,我们还真能研发出适应高盐环境的真正的海水稻。
“抗盐水平不错,产量水平也不错。”童继平坦言,从耐盐碱水稻研发的角度来看,海水稻确实有所突破。
但让专家们“意难平”的是“浮夸”。“本来这些年,科技界就有浮躁之风。做研究可以,但别总想着‘抓眼球’。拿商业营销那一套来做包装,就丢了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严谨、客观。”李立秋说,这才是业界专家跟海水稻“较劲”的主要原因。
- 原标题:科技日报:浮夸之风吹歪了海水稻
- 责任编辑:王慧
- 最后更新: 2018-08-06 08:05:07
-
我国首款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成功
2018-08-04 15:44 航空航天 -
《自然》子刊:2100年华北平原或因极端热浪变得不再宜居
2018-08-02 16: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媒体:高铁新技术缩短5分钟 管理拖慢1小时
2018-08-02 13:27 高铁世纪 -
库尔德难民获菲尔兹奖,金牌只拥有几分钟
2018-08-02 12:51 -
人类能否创造生命?中国科学家最新合成方法给出答案
2018-08-02 11:40 -
美俄研究人员解冻西伯利亚永冻土 唤醒冰封3万年以上线虫
2018-08-01 08:46 科技前沿 -
优酷不酷:领先者的滑落与阿里的“神助攻”
2018-08-01 08:38 IT新浪潮 -
阎良堵路的运-20,真身终于揭晓
2018-08-01 01:55 中国大飞机 -
新能源+特高压首次“联姻” 为何湖南“消化不良”?
2018-07-31 11:53 能源战略 -
-
四川绵阳,中国唯一一座科技城如今怎么样了?
2018-07-30 21:37 科技前沿 -
日本搞了个发明,上班犯困就冻醒你
2018-07-30 15:20 日本 -
日月光董事长:大陆半导体在崛起,但台企仍有5年优势
2018-07-30 13:36 台湾 -
中国电信扩建vIMS网络:年底将实现全网VoLTE
2018-07-30 07:13 IT新浪潮 -
相距不到20天,两颗北斗再升空
2018-07-29 14:00 航空航天 -
中国科学家常温下驯服“最顽固分子” 可做火箭燃料
2018-07-29 11:55 科技前沿 -
外媒:中国5G撒手锏 来自一位土耳其教授
2018-07-28 18:38 IT新浪潮 -
“芯片业靠全球努力,一定要开门发展”
2018-07-28 17:00 观察者头条 -
航天科工发布国产“航天超级服务器”
2018-07-27 20:49 科技前沿 -
“天河三号”原型机完成研制部署,百亿亿次计算将至
2018-07-27 07:55 中国精造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97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06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2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1“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1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