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学庆:现在状况是,即便设备做得再好,似乎也不如发表篇论文更实际
关键字: 科学发表论文“现在的状况是,即便设备做得再好,似乎也不如发表篇论文更实际。”
《科技日报》6月29日的文章报道了近日对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物理学院教授颜学庆,以及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的采访,他们都指出了目前科技界、产业领域普遍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颜学庆表示,科研要从‘有用—可用—商用’三个阶段之间,跨越一个比一个大的沟壑。
以下为全文:
“我们用10年时间,研发出有望治疗肿瘤的激光加速器原理样机,造价6000万元,其中激光器部件是花2000万元从法国公司购买。”近日,颜学庆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内激光器目前尚达不到国外最好水准。而这背后,颜学庆透露出另一层无奈。
“现在的状况是,即便设备做得再好,似乎也不如发表篇论文更实际。通常科研人员只就科学而言科学,不太关心技术。”颜学庆说。
刘忠范指出:“现在科技界、产业领域普遍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把在《自然》《科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作为目的,至于能在现实中解决什么问题,就不深究了。这其实是科学精神缺位的表现”。
“科学精神追求真理,追求事实本质,没有私心杂念,更无关功利性、虚荣心。”刘忠范说,创新过程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这就出现有些人耐不住寂寞、急于求成等现象。
“不能单纯将这些违背科学精神的行为,都归结为科研人员自身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对科研成果、人才的评价机制密切相关。现行评价机制多为引导大家做仅对自己有用之事,如发表论文直接挂钩拿学位、提职称、发奖金等,但对成果转化却无大用。”刘忠范进一步指出。
颜学庆表示:“目前国内对科研的评价体系指标,停滞于鼓励发表论文、专利,这只是迈向产业化最初级的一步,造成我们过多关注文章,却很少有人能够沉下心来探索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并把这些技术产业化。科研要从‘有用—可用—商用’三个阶段之间,跨越一个比一个大的沟壑。这就需要从评价体系的源头改变,把‘可用—商用’纳入评价体系”。
刘忠范认为,做有用的东西分两个层面:不仅对科学有用,留在科学史,写进教科书;更要对国计民生有用,真正把一项科研变成造福社会的产品、商品。
“例如,石墨烯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新材料之一。我们要潜心科研,努力做出优质的石墨烯材料,要避免‘泡沫化’群众运动式做法、热极一时。石墨烯未来能否形成真正产业没人能打包票,唯有我们把材料做到如理论或理想中的水准,把其特性应用做到极致,通过5年到10年努力把原本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这需要科学精神的支撑,少一点功利性,多一些责任心。”刘忠范说。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国家在新形势下对科技发展的导向及要求,其深远意义在于厚积培植科学精神滋长的土壤。由此,对于科研成果、人才的评价机制,要去功利化,而非单纯量化指标,为科研人员松绑,才有益于今后产业化道路的健康发展。”刘忠范强调。
- 原标题:成果转化三部曲:有用—可用—商用
- 责任编辑:徐蕾
- 最后更新: 2018-06-29 07:44:06
-
首个中国自主研发抗癌药将上市 可治转移性肠癌
2018-06-28 19:08 科技前沿 -
视频:火箭残骸坠落贵州发生爆炸
2018-06-28 17:00 航空航天 -
火箭发动机钢材:外国的更好,但也一样生锈
2018-06-28 07:36 科技前沿 -
欧洲宇航员为何学中文?想当神舟副驾驶
2018-06-27 19:39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
2018-06-27 12:00 航空航天 -
“1家日企可年产碳纤维4万吨,我国30多家只有7000吨”
2018-06-27 08:01 科技前沿 -
美媒:中国超算产量更高,还牢记“不能依靠美国”
2018-06-26 18:00 IT新浪潮 -
摘星!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开工
2018-06-26 16:14 科技前沿 -
“抛光工艺比作煎饼,别人是不粘锅,我们做不到”
2018-06-26 10:53 中国精造 -
美国超算时隔5年重回榜首,中国专家说排名不是根本目的
2018-06-25 22:49 科技前沿 -
这项实验,达成了C919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强度验证能力
2018-06-25 20:02 中国大飞机 -
媒体:院士遭羁押超4年,审而不判不正常
2018-06-25 19:38 -
是什么卡了中国CT扫描的脖子:拙钝的探测器模糊了医学影像
2018-06-25 10:09 科技前沿 -
媒体: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与西方差距反而在扩大
2018-06-23 15:07 科技前沿 -
中国“火车头”首次出口德国
2018-06-23 14:23 中国精造 -
青藏铁路最严苛路段首次用上国产机车,此前都是美国造
2018-06-23 13:23 中国精造 -
两架C919在上海和西安同日试飞
2018-06-22 16:06 -
从中石油到AI芯片,千亿级国资风投如何助力中国制造?
2018-06-21 17:37 科技前沿 -
“科研圈有江湖气:占山为王,争夺资源,不时火拼”
2018-06-21 10:24 科技前沿 -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培育出水稻新品种 可抗“水稻癌症”
2018-06-21 08:39 聚焦三农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