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团队迪拜沙漠种“海水稻”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
关键字: 袁隆平新华社5月30日消息,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而且还长出了中国水稻!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近日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热带沙漠长出中国杂交水稻
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来源于一份跨国邀请。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邀请和委托,在当地热带沙漠开展水稻实验种植。今年1月份,他们选取几十个杂交水稻材料,在迪拜近郊沙漠进行小范围种植,对其抗旱性、抗碱性和抗倒伏性等性状进行测试。
经过5个月生长,首批水稻已近成熟。5月26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组织来自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的专家进行产量测评,其中一个水稻材料产量超过500公斤/亩,还有两个水稻材料产量超过400公斤/亩。来自印度的测产专家伊什在电话中向袁隆平表示:“这样的测产结果让人非常激动,印象深刻。”
袁隆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次测产结果超出他的预期。500公斤/亩是理想,没想到能达到,这说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遥遥领先,海水稻技术初露锋芒。
6月下旬,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对晚熟水稻再次测产。“根据测产结果,我们将从试种水稻中选取优势水稻材料,通过改良并研发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杂交水稻品种。”张国栋说。
中国海水稻技术是沙漠种植水稻成功关键
迪拜沙漠昼夜温差达30多摄氏度,白天极端高温,地表温度达50多摄氏度,湿度在20%以下,还经常有沙尘暴。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而当地种植水稻最大的挑战是沙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全是散沙,没有团粒结构,无法保墒,而且地下7.5米就是海水。
“如果从地表浇灌水稻,就需要大量淡水。当地淡水非常宝贵,主要依靠海水淡化,这种灌溉方式显然不具可行性。同时,淡水下渗与地下海水相汇,在高光照条件下,还容易引起地下海水上升,发生次生盐碱化。”张国栋说。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海水稻种植研发的成果--“四维改良”技术引入迪拜。其中,要素物联网模组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它主要由两根搭载了多种传感器的管道构成,第一根管道根据传感器反馈需求,将所需水肥自动送达水稻根系部,供水稻生长;第二根管道是将土壤中渗出的多余水肥回收,运送至回收池供第一根管道循环使用。此外,要素物联网模组在地表还有智能喷洒灌溉系统,能根据水稻不同时期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精确控制喷头和喷枪定时定量喷洒水分和养分。
世界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刘佳音介绍,今年下半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与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将启动100公顷实验农场,在更大范围对生产成本和栽培工艺稳定性进行验证,形成在沙漠地区水稻推广技术标准。
2019年,双方将启动建设100公顷标准农场,并从2020年开始快速复制,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更多“人造绿洲”。
据了解,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计划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合作,通过资本、技术和土地合作,以覆盖阿联酋10%以上国土面积为目标,以10平方公里“人造绿洲”为单元,打造“绿色迪拜”和“生态迪拜”,大幅提升阿联酋粮食自给能力和粮食安全,并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此外,双方还签订了共建中东及北非海水稻联合研发推广中心框架协议,致力于将“人造绿洲”推广到整个阿拉伯世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状况,解决贫困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饥饿问题。
张国栋告诉记者,在沙漠种植水稻三年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就能形成团粒结构,可以在“四维改良”基础上种植多种高附加值作物。
标签 袁隆平- 原标题:袁隆平团队迪拜沙漠种植“海水稻”成功,最高亩产超五百公斤
- 责任编辑:吕栋
- 最后更新: 2018-05-30 23:08:27
-
京东8月要推无人餐厅,盒马高层称其抄袭概念
2018-05-30 19:45 -
银隆为何载不动“董小姐”造车梦?媒体称多地园区现反常
2018-05-30 13:20 科技前沿 -
美媒:中国学生赴美学高科技,怕要一年一签了
2018-05-30 09:00 留学潮 -
曾遭美国封杀,如今中国空间站广邀各国参与
2018-05-29 14:03 航空航天 -
小米时尚低价手机征服中印 在欧洲能成功吗?
2018-05-29 13:15 IT新浪潮 -
受深圳刺激,默克尔一回国即召开AI峰会
2018-05-29 11:32 人工智能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2018-05-28 19:49 观察者头条 -
中科院院士:60万元“土豪保鲜针”扎出无知和愚昧
2018-05-28 09:42 科技前沿 -
液压工业的“心脏” 中国只能“神似”不能“形似”
2018-05-28 08:20 -
北斗导航增强卫星投入商业化运行 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
2018-05-26 19:36 科技前沿 -
这家深圳公司福利让默克尔连问:真的?
2018-05-26 08:57 -
又一架ARJ21完成首次生产试飞,已有5架交付使用
2018-05-25 09:24 中国大飞机 -
“没有好钢,永远造不出高端轴承”
2018-05-25 07:37 科技前沿 -
联想研发费用持续三年走低:不足华为十分之一
2018-05-24 19:52 富豪榜 -
为高铁钢轨“整容”,国产铣刀难堪重任
2018-05-24 07:24 科技前沿 -
我国新型磁浮列车试验成功 时速超160公里
2018-05-23 21:26 超级工程 -
核电站“神经中枢”实现中国造,不再受制于人
2018-05-23 09:23 中国精造 -
起落架卡住国产大飞机的脖子?
2018-05-23 08:22 中国大飞机 -
“电脑无法替代人脑,AI其实只是智能增强”
2018-05-22 17:00 科技前沿 -
等灯等灯!英特尔无人车公然闯红灯
2018-05-22 15:42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评论 113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评论 111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评论 401“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