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博宁:20年90万,说说回归后的那些新香港人
关键字: 香港香港回归香港回归20周年港漂新香港人初到香港,很多人不习惯粤式饮食,想念家乡的味道。想念不如行动,“内地学生重镇”之称的红磡,现在有四川冒菜、陕西凉皮、麻辣火锅、烤鱼等人气小店,这些都是港漂创业而来。也有人看准其他市场,如香港本没有职业摄影机构,一位籍贯浙江的80后,先在深圳试水,2年之内开了四家店。香港沙田的科技园,有技术领域创业的案例。得益于优越的营商制度,不少第一个“吃螃蟹”的港漂,都迎来了事业和物质的双丰收。
港漂也有烦恼。首先是广东话。开放自费读书之后,内地生组织迅速壮大,港人的普通话水平又快速进步。现在即便在港读本科,毕业也未必能讲粤语,更不用说只有一年学制的研究生。很多人普通话畅行香港,就如当年英国人只讲英语。这样生活不是问题,但地气就少了点,融入也更难。
其次是环境。香港路窄,起伏不平,左右蜿蜒,走在街上,常被建筑遮挡视线,觉得视野狭窄,看不到远方。房屋难题也让人不知如何安身立命。港漂大军中,男女比例1:3,愿意找本地人的不多。如果收入不足以买房,又解决不了个人问题,想留也很难留下。
最后是归属感。港漂回到内地生活圈子,常不知朋友的笑点在哪里。广东籍港漂即便语言无碍,和当地人也不全一样。港漂到底是哪边?讨论了很久,大致有个共识:港漂就是港漂,既尊重在内地的过去,也尊重现居的香港。重要的是,要在内地朋友唱衰香港时,为香港解释,也要在香港朋友散播对内地的偏见时,作出澄清。帮助沟通两地,消除百多年的隔阂。
曾有研究者指出,香港社会长期受“难民思维”主导。50年代到80年代的移民,或多或少对内地有心结。港漂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原有移民的思想构成和地理分布。这一群体的壮大和成长,有机会从根本上帮助香港完成人心的回归。
优才专才 高大上人士
除了传统移民和港漂,港府还有“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专才)”、“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以及“资本投资入境计划(2015年初取消)”。截止2015年底,超过11万人通过上述途径来港。
优才计划2006年开始实施,每年1000名额,获批即可获香港身份证,不需要工作担保。不知什么原因,实际申请人数很少,远达不到配额。很多家喻户晓的人士,就是通过优才计划入港。如奥运冠军伏明霞、郭晶晶、李小龙,钢琴王子李云迪、朗朗,演员汤唯、章子怡、孙俪、胡军、李冰冰等。明星成港人,多看中香港的国际化、制度透明、购物方便、护照好用,发展重心还在内地。其他在港定居人士,主要来自金融和信息技术领域。
很多明星都是通过优才计划入港,图为汤唯
内地专才计划,其实是一种工作签证。大量海归,或有外企及有国际工作经历的人,通过该计划来港。根据海外学人联合会统计,2006年持工作签证来港的1125人,2010年上升至5118人,集中在互联网、金融、法律、科技领域。“优才”和“专才”,价值取向与“港漂”接近。由于没有在港求学的经历,流动性更大,更愿意把香港看成人生的一站。
一位朋友,籍贯上海,本科毕业去新加坡工作,随公司调动来到香港,至今5年。对于香港的永居,她举棋不定,因为一旦申请,就面临注销内地身份的难题。所以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可以随时离开。
另外一位朋友,原先在北京工作,通过层层选拔来港,成为公司第一个内地人。她看中公司提供的出差和游历机会,如果能在港找到另一半,就稳定下来。不然,计划去美国或新加坡定居。
还有一位,在金融机构工作,月薪诱人,孩子在国际学校上学。他说,香港是个好地方,可如果明天要走,没问题,感谢香港几年的照顾,马上可以打包行李。
也有想留下来的专才。一位在圈内小有名气的朋友,2010年英国研究生毕业来港,任职于律师行,不仅活跃在专业领域,也是社团的积极分子,选举中为建制阵营拉票。尽管广东话不算太灵光,但他的感情已经投入香港社会,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建言献策,获评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问他,马上7年到了会换领永居吗?他有点犹豫,因为换领要注销内地户口,多少有些舍不得。
港漂也有相同的顾虑。喜欢香港,对香港有感情,可也不愿意放弃内地身份。圈子里有句戏言,一旦拿了“回乡证”,故乡就再也回不去。很多人都幻想有朝一日,国家可以放宽政策,有换领回乡证不再需要注销内地户口的一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