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送回受伤日军俘虏 网友震撼:真·仁义之师
关键字: 中国八路仁义之师八路送回受伤日本俘虏【观察者网 文/邱荔】
“来日战场相见!”
这两天,这句话突然在微博传开。不是因为哪部抗战神剧又火了,而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真实故事,剧情可比神剧好看多了。
3日晚,网友@2B青年熊猫君 贴图晒了读书时看到的一个片段,感慨地写道,“‘八路通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朝鲜战场上这样的事件也有发生过,美军也深表震撼……践行人道主义精神的是不是只此一家所以其他人才会震撼?”
那么,到底八路做了什么事让所有人都这么震撼?
因医疗条件有限,八路军只好把受重伤的俘虏送回去治疗。不仅如此,当时独立团的于团长还给日本长官写了一封信,并附上慰问袋:
后来,日本军官加藤小队长也多次来信,询问“阁下及解放联盟有什么困难没有?假使有的话,请不客气地直说。”结尾还写道,“多多保重身体,来日战场相见。”
在某些人看来,这妥妥地是“八路通日”吧。但广大网友们看起来,却震惊于中国军队的这种精神:
“作为军人,何其崇高。”
“有崇高理想的军队是可怕的,八路军当时的确是仁义之师。”
“肃然起敬。”
据观察者网查询,这个小故事出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一个“日本八路”的自述》一书。作者小林清,1939年作为日本侵华派遣军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的一名士兵来到中国,1940年在胶东文登县和八路军作战时负伤被俘。后来,他逐渐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1941年秋天,小林清主动申请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一名“日本八路”。
小林清
1985年,《一个“日本八路”的自述》一书出版,因根据亲身经历还原了抗日战争期间的种种轶事,广受欢迎,后多次印刷。
其中,《向日军送慰问袋》这一章提到的八路军送回重伤俘虏和慰问袋,绝不是道听途说。先不说八路军一贯优待俘虏的政策,观察者网查询发现,给日本兵送慰问品,是抗日战争后期的一种重要的反战宣传手法。
据《党史文苑》的资料,1942年开始,反战同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决定在平时给日军士官灌输厌战及反战思想,采取什么方式呢?他们掌握日军士官在乱骨如麻的异国战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久盼慰问品送到阵地的心理,采用了给他们不间断地送慰问袋的办法。
1944年,晋绥军区的汾阳、清太、离东、静乐、阳曲等地的敌军工作站运用这种方式,由八路军一个班作掩护,轮流对日军的多个据点打电话、送慰问袋。据说,不少日军听到延安来的同盟员的喊话,收到同乡挂在铁丝网上的慰问品,不停地称赞八路军,“八路大大地厉害”,“同盟员大大地好!”许多接受了正义宣传的士兵,开始弃暗投明,一个个逃出了铁丝网围堵的据点。
这年8月10日,汾阳日军宪兵队武藤伍长带着日本反战同盟的宣传品跑来投城。太原铁甲日军1479特务部的朝鲜籍翻译官池田东根,于次年5月15日带着妻妹、孩子和大村三部一家、菊本镇郎等一行9人,逃出特务部队,奔向抗日根据地。
得人心者得天下,八路军这是真·仁义之师。而类似的故事,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也发生过。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邱荔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62“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7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6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