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海波:全国多地调研后,我发现基层治理存在一个普遍问题
最后更新: 2024-10-21 14:11:05再来看治理手段。
在国家内部,为了能够顺利地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到基层,也为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当前比较重要的治理手段就是自上而下的责任监督。
责任监督客观来看是负向激励,轻的要诫勉谈话、警告处分,重的要撤职甚至查办。不仅各层级一把手无法承受其重,一般干部也无法承受其重。而自上而下的强问责,必然会激发下一级干部采取策略化的避责行为。
如何避责?一方面对上报喜不报忧,将成绩向上夸大,将问题缩小或者压在基层,因此主动将向上传递的信息进行截留、筛选;另一方面,对下强激励,层层加码,提高治理标准,很多地方都搞千分制考核,每月或每季度以乡镇为竞赛主体搞观摩或拉练,强化乡镇基层执行偏离实际的政策,强化他们想尽办法创造脱离实际的政绩。
最后来看治理校正。
治理失真发生后,比较可靠的是一线治理主体——包括乡村两级以及下沉到乡村的干部——和基层群众自下而上地反馈给上一层级主体,然后采取校正措施。但是就当前治理事实而言,整个治理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流动,相对缺乏有效的自下而上的反向监督或反馈。
群众最知道治理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但是很少有能够发挥良好功能的社会反馈机制。对于这点,北京将12345强化为社会反馈机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另外,就是没有开放对基层干部的反馈渠道。基层干部当然知道政策的执行可行性,但是基层干部只能被动讲政治,只能接受并完成任务,不能反向讲政治,没有向上反馈的空间,所以即使是被歪曲的政策,也只能被歪曲地执行。
2023年3月28日,“中国之声”报道了甘肃省庆阳市多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数字造田”、违规施肥、乱修田间道等诸多造假乱象。
三、影响
治理失真违背了客观规律,肯定会造成非常多的负面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基层治理中尤为明显。
一是基层治理内卷。
治理失真要么超越了当前基层治理需要,表现得比较激进,要么落后于当前基层治理需要,表现得比较滞后。总体上看,前者为多。激进化的治理必然要投入更多资源,但是治理成效并没有随之增长,反倒是出现了治理内卷。
比如,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农民院子里的柴草都按照城市标准堆放,农民不配合,就由乡村出资组织人员帮助收拾,一时达到了上级的要求,但是并没有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过不了多久,又回归散乱的样子。还有如产业扶贫项目、村集体经济增长等,很多都出现了无效治理的内卷现象。
二是体制的高消耗。
治理不符合客观实际,还要动员体制成员去落实、完成任务,就会对体制造成高消耗。
首先是体制资源的高消耗。2024年5月在西部B乡镇调查,一位乡镇干部介绍,因前几年项目投资过多,造成了许多负债,全镇背了4000万元,现在所有项目投资都停下来了,上面要求先将债务化解掉。当前全国很多县乡都负债严重,一些地区财政保吃饭、保运转都已出现了问题。这些债务很多都是为了完成治理失真的任务而造成的。
其次是体制人员的高消耗。治理失真常常包装成积极有为的外表,动员体制成员想办法创造条件完成,但是体制成员特别是基层干部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向自己使力,多做工作多想办法,“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就自然形成了,基层干部都如上紧了的发条一样不断运转,疲惫不堪,消耗严重。
图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三是干部与群众的疏离。
国家的治理体系拼命运转,但若将海量资源投入到并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对象上,社会往往不会买账。直观表现就是“干部在拼命干,群众在一旁看”,“一些复耕的土地,群众不愿意种,最后只好由基层干部自己耕种或请大户代耕”等。
这些现象无疑会不断削弱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权威。当前,基层干部很难动员群众,基层干部到村里去检查环境,拍照上传系统,村民多会认为他们“又在瞎搞”“又在摆拍”。基层干部与群众关系不断疏离,将对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都造成新的困境。
治理失真造成的这些负面问题,影响是深远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四、结语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也正在跨越乡土中国,过渡到城乡中国,未来还要迈向城市中国。
在这些大转型过程中,需要国家精准掌握基层社会快速变迁的客观实际,作出准确判断,形成良好的决策,并建构起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及时校正失真的治理。这样将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中国经济改革该朝哪边走
2024-10-21 13:39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这是我在麦当劳的第一天,我正在找工作”
2024-10-21 10:33 特朗普 -
男子高空扔8块砖2桶水3罐饮料砸死路人,被核准死刑立即执行
2024-10-21 10:09 依法治国 -
“把公共财政支出挪到家庭部门,未必会促进消费”
2024-10-21 09:31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市场在给国家出点子,能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吗?”
2024-10-21 09:2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房地产越扩张,越能带动就业”
2024-10-21 07:4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苏联赢了,美国才意识到科技竞争要靠政府”
2024-10-21 07:4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海南琼海市委书记田志强被带走,曾任落马省委书记罗保铭秘书
2024-10-21 07:13 廉政风暴 -
骑手带着患儿送外卖?美团回应了
2024-10-20 21:54 网络谣言 -
警方通报贩卖婴儿事件:已解救
2024-10-20 21:38 -
男子为讹钱将3岁女儿抛向大货车致被碾身亡!已被执行死刑
2024-10-20 20:45 -
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 博士生教育以质图强最新部署
2024-10-20 18:52 中西教育 -
区委书记就学校臭猪肉事件表态:从血的教训中反思
2024-10-20 18:43 食品安全 -
“臭肉事件”后昆明市委书记发声
2024-10-20 16:27 食品安全 -
“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8000元”
2024-10-20 13:57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小西天保安大叔透露涨薪后被传辞退,当地文旅部门:不实
2024-10-20 12:11 基层治理 -
师从梁思成,著名建筑师、规划师凤存荣逝世,享年89岁
2024-10-20 11:35 -
四川发现“恶性外来入侵物种”
2024-10-20 11:01 观察动物 -
韩国围棋少女金恩持:人生如棋,许多智慧藏于其中 | 老外讲故事·中华文化圈粉记⑫
2024-10-20 10:55 老外讲故事 -
深圳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幼鹏被查
2024-10-20 09:36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52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2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