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阳: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错在哪里,带来了哪些灾难性后果?
最后更新: 2025-07-11 14:10:5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阳】
“我知道,在我死之后,有人会在我的坟墓上放一大堆垃圾,但历史之风终会将他们吹得干干净净!”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引言:一枚旧炸弹的新回响
当地时间7月5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九次报告和选举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通过的一项决议直指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简称“秘密报告”),认定其“存在严重错误”,旨在为斯大林恢复名誉。这份在冷战巅峰时期引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核弹”,在近七十年后,其冲击波以“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再次回荡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内外。
1956年2月25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会堂。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闭幕之际,赫鲁晓夫召集部分参会代表于夜间召开秘密会议,宣讲了一份长达四小时的报告。这份报告以近乎歇斯底里的控诉,将斯大林描绘成一个“暴君”、“迫害狂”和“社会主义的敌人”,全盘否定其在苏联近三十年执政时期的几乎所有重大决策与历史贡献。报告充斥着对所谓“罪行”的骇人听闻的描述,其中许多指控,如关于大规模镇压的具体数字和细节,事后被严肃历史研究证明存在严重夸大甚至捏造。
这份报告如同一枚投向苏联党和国家、乃至社会主义阵营心脏的“意识形态炸弹”,其威力远超赫鲁晓夫的预期。报告内容虽被标榜为“秘密”,其影响却如野火般迅速燎原。
西方情报机构,尤其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通过波兰等渠道很快获取了报告全文,并刻意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散播、添油加醋,不仅在西方世界掀起新一轮反共高潮,更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地震”和“信仰雪崩”。东欧国家社会动荡加剧(如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十月事件),西方国家共产党(如意大利共产党、法国共产党)党员大规模退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统一遭遇重创。
然而,这颗“炸弹”最深远、最复杂的回响之一,发生在遥远的东方。中共中央在获悉报告内容后,迅速于1956年4月和12月先后发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及《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重要文献,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看斯大林,对于他的正确的地方和错误的地方做出全面的和适当的分析,从而吸取有益的教训。”这标志着中苏两党在如何评价斯大林这一根本性问题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原则性分歧,成为日后中苏大论战乃至最终决裂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如今,在俄乌“特别军事行动”持续胶着、俄罗斯社会面临空前外部压力与内部整合挑战的背景下,俄共重拾这份尘封近七十年的报告,对其进行“历史性的修正”,其意义绝非简单的“翻案”或学术争论。
这枚“旧炸弹”的新回响所指向的,既是历史深处被扭曲的真相,更是当下硝烟弥漫的现实战场。它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究竟错在何处?它给苏联、国际共运以及中苏关系带来了怎样灾难性的后果?斯大林的历史功过究竟应如何科学评价?而此刻俄共的决议,又承载着怎样的现实政治与意识形态诉求?
答案,就埋藏在这枚“旧炸弹”引爆的历史尘埃与当下硝烟的交织之中。
赫鲁晓夫(资料图)
一、解剖“秘密报告”的病灶——赫鲁晓夫的三大根本性错误
如今俄共决议对“秘密报告”的批判并非空穴来风,其剑锋所指,正是当年这份报告自身所携带的、动摇苏联党和国家根基、荼毒国际共运的致命病灶。抛开个人恩怨与权谋色彩,从严谨的、理性的视角审视,赫鲁晓夫的这份报告至少犯下了三大根本性错误,使其成为一份十足的“反面教材”。
错误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范本——粗暴“全盘否定”,自毁长城
赫鲁晓夫报告最根本、最危险的错误,在于它彻底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滑向了“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泥沼。报告通篇弥漫着对斯大林近乎刻骨的仇恨与贬损,用极具煽动性却极其空洞的指控替代了对历史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报告割裂了历史,否定了主线,对斯大林领导苏联近三十年(约1924-1953年)的功绩采取了系统性抹杀的态度。
对于斯大林领导下的国家工业化——这一将落后农业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的旷世伟业,报告或轻描淡写,或归功于“集体”。对于苏联卫国战争这一斯大林作为最高统帅亲自指挥、统筹、协调的,一场攸关人类文明存续的史诗性战争及其伟大胜利成果,报告非但未给予应有的态度,反而将早期失利的责任粗暴归咎于斯大林个人(诸如宣称斯大林仅通过“地球仪”指挥作战)。
报告刻意割裂历史,只讲问题、错误和所谓“罪行”,仿佛苏联那段奠定其世界强国地位、淬炼国家精神的历史本身便是一段漆黑、无价值的“恐怖时代”。其本质,是对苏共前三十年奋斗历史的整体性否定。
支撑报告相关指控的史料也存在明显的逻辑和事实谬误。报告的“核心武器”是揭露所谓“大清洗”的恐怖。然而,其引用的关键数据和方法论在当代严肃史学面前并不能站住脚。
例如,报告中广为流传的、指控斯大林时代被处决人数高达“数百万”乃至“1000万人”(不同版本传播有差异)的惊悚数字,缺乏严谨档案支撑。后世历史学者基于陆续解密的苏联档案(如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行动统计文件)进行了更精确的研究。虽然这些数字本身依然触目惊心,证明肃反扩大化是悲剧性错误,但远非赫鲁晓夫报告所渲染的那个量级(例如,1954年苏联总检察长鲁坚科向内务部长克鲁格洛夫提交的报告指出,1937-1938年被处决人数约为68万人;西方学者如罗伯特·康奎斯特在《大恐怖》中的估算也低于百万)。
更关键的是,报告将复杂的政治、社会、国际背景下的体制性问题(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制的失控失效、组织体系运行偏差),极度简化并聚焦于斯大林个人的“残忍”与“多疑”,犯了将系统性问题归因于个人品质的历史理解谬误。
赫鲁晓夫本人的行为更具有讽刺性:作为斯大林时期的政治局委员、乌克兰加盟国党委第一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等重要职务的长期担任者,他在批判斯大林独断专行造成“恐怖”的同时,却对自身在其间的角色讳莫如深。在苏共二十大会议期间,有代表对赫鲁晓夫发出的质问“那么你当时在做什么?”,无疑是对这种“历史健忘症”的绝妙讽刺。
这份“全盘否定”的批判,产生的连锁反应是灾难性的。它从根本上质疑了苏共执政的合法性和道德基础,动摇了广大党员和民众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为日后苏联社会更深层次的思想混乱、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直至最终的意识形态解体,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个否定自己奋斗历史的党,如何能赢得人民的信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2025-07-10 17:2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9日
2025-07-09 20:5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8日
2025-07-08 22:41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7日
2025-07-07 21:50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6日
2025-07-06 20:51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5日
2025-07-05 22:0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4日
2025-07-04 17:42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3日
2025-07-03 17:2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2日
2025-07-02 17: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1日
2025-07-01 17:0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30日
2025-06-30 17: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9日
2025-06-29 19:5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8日
2025-06-28 22: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7日
2025-06-27 16:4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6日
2025-06-26 16:2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5日
2025-06-25 21:41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4日
2025-06-24 18:3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3日
2025-06-23 21:0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2日
2025-06-22 22:5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1日
2025-06-21 20:38 抗战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
不上当,马哈蒂尔反问:美国派军舰,中国能咋办? 评论 77“特朗普摆了所有人一道”,美越贸易协议要黄? 评论 167“还当我们都是没上过学的乡下人?!”非洲人怒了 评论 185万字对话王成录:替代安卓,只是鸿蒙价值的不到5% 评论 136“亚洲国家刚被课税40%,谁搭理鲁比奥那套中国说辞” 评论 112最新闻 Hot
-
不上当,马哈蒂尔反问:美国派军舰,中国能咋办?
-
为减少对外依赖,五角大楼决定亲自下场
-
还没来得及查,全美已经一抢而空…
-
特朗普:谈好了,北约出钱买美国武器,送往乌克兰
-
创新高后,比特币成为全球第六大资产
-
会不会带大熊猫回来?澳总理回应
-
日本又炒作:中国军机“异常接近”,距日机仅30米
-
贝森特私下吐槽特朗普:太急躁
-
“特朗普欺人太甚”
-
“不是没想过迁出,但中国完胜啊”
-
澳总理:和中国搞好关系,澳大利亚就有就业
-
“特朗普摆了所有人一道”,美越贸易协议要黄?
-
姜文7年磨一剑,大鹏信心爆棚,暑期到了中国电影会好起来吗?
-
鲁比奥与拉夫罗夫会面,“转达了特朗普的失望和不满”
-
摩根大通CEO当面蛐蛐,“和中美比,你们要输了”
-
澳外长拱火:美国不想与中国交战,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