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文锋:香港疫情告急,除了让政府担责,我们还做了什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甘文锋】
香港的第五波疫情来得既凶且猛。
回想去年年底,香港大部分市民以为与内地通关有望,认为两年的抗疫之路终看到尽头。结果没想到,新年都没有过完,第五波疫情就来了。
一月中下旬,香港单日新冠确诊人数由个位数逐渐攀升,农历新年过后更是呈几何式增长,至2月23日零时,单日新增确诊人数更是超过8000。糟糕的是,现实中香港本地的检测能力几已见顶,太多样本来不及做检测。
在元朗检测站拍摄的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资料图/新华网)
疫情扩散,民众生活心理压力大增
近两个月笔者身在香港,经历了这个巨大的转折。
本来已经与内地亲友打好招呼,如果没有大变化,两地有望逐步恢复通关,到时会到内地去探访他们。手机已装好香港的健康码,也在去年年底打了第三针,确保一切顺利。而在香港的生活,已经慢慢开始有较大型的社交活动,各类仪式典礼也都慢慢恢复到线下举行。
然而,两年来大家坚持所带来的希望,却被极少数害群之马短短几星期就打破了。
刚开始是陆续收到信息,要将线下活动延后——那时大家还以为第五波疫情不会持续太久,再多努力一个月就能捱过。但渐渐地,确诊人数越来越多,要求强检(强制核酸检测)的范围也由一幢大厦变成一个屋苑再到整个小区。之前几波纵然有围封行动,但多数不会出现更多个案,而这次围封后基本上都会有新的确诊情况出现,而且不是少数几人,是几十人,并且渐渐出现垂直感染的情况。
大家终于明白到,这一波疫情比想象中来得凶猛。
之后手机收到的信息,不再是活动延后,而是活动改为网上举行——大家都意识到延后也没用,因为第五波不是短期可以压得下去的,没有尽头的延期不如改为网上快点举行。另一方面,也因为感染人数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需要强检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香港疫情最新情况(截止2022年2月27日,图/香港政府官网)
粉红实心点为截至2月25日10时,香港现有强制检测指明地方(图/香港政府官网)
不要小看这个变化,感染的量变造成了日常生活的质变。
首先是强检量增加后,政府开设检测站以及检测公司的负担量很快到达上限。
在疫情期间笔者因为坚持地区工作,接触的人较多,因此会定期自费做检测,一般而言第二天都会有结果。但最近一次在二月初做的检测,要等三天才有结果,而我太太比我迟一天做,过了10天还没有收到回复。她基本上对此也不再抱期望,估计是管理太过混乱,把她的样本弄丢了。
比较幸运的是,她可以在家工作,而很多上班族如果没有核酸检测出阳性,不能向公司请假。如果检测的日子拖得太长,而他们又恰好是无症状感染者,就可能在等待结果的这段时间里,继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或到餐厅吃饭,最后可能传染更多人。
如此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感染个案增加导致更多强检,检测量增加使得等待结果的时间拖长,等待期越长,带病毒的人就有越多机会接触人群,最终就会有更多的确诊个案出现。
而确诊人数的上升,也使得香港的医疗系统超出了负荷上限。确诊病例太多,不可能每个都送医院,轻症患者只能留在家中等待。但问题是香港和内地、外国的居住环境相差很远,香港的住房很小很密集,而且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厕所。病患居家隔离时食物还可以由家人专门准备,但厕所还是要共用的,这是其中一个传播黑点。
此外,奥密克戎能做到垂直传播,因此病患在家中等待的时候,除了有极大机会传给家人,也会影响楼上楼下的邻居。这又会形成另一个恶性循环:个案越多导致医疗系统超负荷,更多轻症病人留在家中等待,这几乎等同家中传播,结果是更加多的病人出现。这个观察其实准确度颇高,现时新闻或社交媒体上都能看到,基本上一人测出阳性后留在家中,其他同住家人最后也多是同样测出阳性。
因此,现时要外出工作的人都有很大的压力,怕在外面感染后要在家中居家隔离,最后令整个家庭受感染。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对此担忧更甚。
例如笔者现在虽然已经不是区议员了,但因为长期服务社区,加上那区的“黑暴”区议员不顾职责避走英国,所以很多区内的居民有事仍向我询问求助。这一波疫情虽然大家有充足的口罩,却非常缺检测包,因此笔者还要网罗检测包到地区派发。到地区工作需要接触不少人,而笔者家中有个两岁女儿还未能接种疫苗,因此每次到地区做服务时心理压力很大,怕万一染到奥密克戎病毒回家传给家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我驻乌使馆开始核对中国公民信息
2022-02-27 23:05 乌克兰之殇 -
小日子与大梦想 中国家庭的十年之变
2022-02-27 21:08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2022-02-27 21:0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全国人大常委会拟作出决定,对现役士兵衔级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2022-02-27 19:37 -
香港新增确诊26026例,死亡83例
2022-02-27 17:00 香港 -
福建将乐县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台湾独蒜兰”
2022-02-27 16:01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脱贫攻坚精神,照耀奋斗新征程
2022-02-27 14:40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强筋壮骨,铸就发展引擎——制造业一线观察
2022-02-27 14:37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云南宁洱:“金豆豆”领跑山区绿色产业
2022-02-27 14:34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新纪录!一箭22星!
2022-02-27 11:58 航空航天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112例
2022-02-27 09:1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
2022-02-27 09:10 航空航天 -
我使馆:请全体在乌同胞务必遵守宵禁规定
2022-02-26 23:06 乌克兰之殇 -
于绍良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2022-02-26 23:03 -
港媒走访方舱医院工地,被建设速度震撼
2022-02-26 21:38 -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借鉴全民反诈经验开展“全民打拐”
2022-02-26 19:59 -
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
2022-02-26 18:24 -
香港新增确诊病例17063例,死亡66例
2022-02-26 1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驻乌使馆:克服困难第一时间接公民回国
2022-02-26 10:27 乌克兰之殇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93例
2022-02-26 10: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