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哲卿:“东方之星”遭遇的极端天气,你会碰上吗
关键字: 气象灾害长江客轮长江客轮倾覆飑线下击暴流龙卷风12月30日,“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故报告公布,推翻了原先“龙卷风”的猜测,而是“由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伴有下击暴流——带来的强风暴雨袭击导致的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
听到这则消息,普通民众大概更加一头雾水了。原本的“龙卷风”至少耳熟能详,但现在这“飑线”、“下击暴流”又是什么鬼?身边的小伙伴甚至直接把“飑(biao)线”读成了“包馅”。作为气象工作者,实有必要就此做一些科普工作。
我们就从最根本的原因讲起,只要稍微有些物理常识,就能轻松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船为什么沉得这么快?
在讲解天气之前,我们先把翻船的过程阐述清楚,大家就能明白事情不是“风吹船翻”这么简单。
从“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的130秒动画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船舶突然侧倾,导致船上人员失去重心,翻沉过程持续时间仅1分多钟”。这短短一分钟,完全来不及上演泰坦尼克沉没时的生死恋,是什么让“东方之星”沉没得如此迅速?
部分设备无法播放视频请点击这里观看
原因在于平衡船舶的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在瞬间发生了改变。如下图所示,向下的箭头代表重力,向上的代表浮力,风从右边吹来,船舶略微逆时针倾斜,重心位置在浮心位置的右侧,两个力都是让船向顺时针方向翻转,使船舶重新平衡。然而当风大到一定程度,倾斜度超过一定的角度之后,重心位置偏移到浮心位置的左侧,两个力的效果就会瞬间转变为逆时针,加速了船舶翻沉的速度。所以船舶航行时特别注意垂直于船体的侧风侧浪。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在视频中看到,船长在发现风力增大后,调转了方向,让船头迎着西北风。遗憾的是,尽管船长应急操作正确,船体所受侧风的力度应当有一定减少,但沉船事故还是发生了。为什么?因为这风不仅风力猛,而且风向乱,不是简单调转船头就能应对的。
风来了,为何如此猛烈
回到开头,“东方之星”之所以“在劫难逃”源于两重夹击:飑线+下击暴流。
“飑”古同“飙”,意为暴风,持续时间较长的西北风,就是随着飑线而来的;如何理解“线”呢?请看下图飑线移动发展的示意:原本像细胞一样的扁圆形雷暴云团,在移动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弓状的“线”。
大尺度天气系统带来了较强的西北风,这时,飑线移动路径的虚线位置处发生了“下击暴流”,产生了瞬间乱流,最终引起了船体侧翻。
下击暴流,顾名思义是垂直向下的风暴流。在气象学中,根据风速大小,把垂直向下的风分成下沉气流和下击暴流两类,后者的界定是在气流冲向地面辐散后引起的地面上水平风速超过8级风。
在下击暴流接触到地表后,四散开来并没有固定的风向。在船已经很难控制的时候,下击暴流带来的风向莫测,加强了原有风的威力,使得船首向右下风偏转,船体承受12-13级的瞬时大风,导致迅速发生了侧翻。这等风力堪比台风眼区,回想台风过境时房屋倒塌、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情况,就知道这是多大的破坏力。
也是这个“下击暴流”,是空难事故中的常见“凶手”。它垂直向下吹的过程中,对正在起降的飞机足以构成致命的威胁。
1982年7月,美国莫伊圣特国际机场上的一架飞机就遭遇低空下击暴流,机上145人全部遇难。2000年6月,武汉航空公司一架飞机也曾在武汉王家墩机场遇到雷暴云,受下击暴流影响坠机失事,造成49人死亡。
参见下图详细分析这个过程:飞机的抬升力源于飞机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这压力差的又源自流线型设计造成的速度差不同,总体而言相对空速越大飞机升力越大。当飞机接近下击暴流区域时,遇到了迎头风,相对空速增加,飞机在过大的升力作用下开始偏离预定的航迹上升。为了使飞机回到航迹上,飞行员通常使飞机本身进行减速和低头。但当继续前行至下击暴流区域的核心时,垂直风越来越大,而迎头风逐渐减少至0。穿过中心后,变成了顺风且越来越大,飞机的相对空速减少,加上之前飞行员的减速低头操作,飞机突然开始加速向下俯冲,如果此时飞行员应变不当,就非常容易坠毁。
那下击暴流的成因是什么呢?最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就是类比股市暴跌。股市暴跌是因为前期的暴涨,而下击暴流的出现,就是因为对应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上升气流是产生对流天气的根本原因。
预防这样的事故,我们能做什么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发现,虽然造成事故的过程曲折复杂,但对灾害天气本身的理解,还是相当直观,一言以蔽之:“空气上升凝结成云,空气下沉刮风下雨”。下雨带来的下沉气流,大家并不陌生,雨时的那阵凉风就和下击暴流没什么本质区别。但不必过于担心,毕竟风力达到8级以上,甚至12-13级的下击暴流非常罕见。
如果依据气象统计资料,按极大风力≥8级大风、1小时雨量≥20毫米暴雨、以及冰雹、龙卷风、雷击5项中,出现一种作为强雷暴天气为标准。上海出现强雷暴天气年均23.9天,强雷暴中伴有大风的,年均12.7天。伴有龙卷风的,年均2.7天。这样来看,普通人遇上的概率还是挺小的,加上及时的天气预警,大家一般会在室内避风,应该安全无虞。
尽管气象部门可以对大尺度的超强台风做出预警,但目前的科技水平难以对中小尺度的龙卷风、下击暴流走这样的极端事件,做出准确的预报。在一次成云降雨的过程中,对形成低气压,产生气流上升的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然而一旦雷暴云团形成,之后它是否会出现飑线、下击暴流,如果出现又是在何时何地,就很难预测。因为雷暴一旦发生之后,剧烈的对流让一切都变得难以判断。对此,目前的气象部门既缺乏足够精细的观测数据,也缺少成熟的预报技术。
即便是气象水平先进的美国,面对已经做过多年深入研究的龙卷风灾害,预警错误率仍然高达70%。
气象学家徐祥德院士对目前的预测水平做出过客观的表述:“下击暴流导致的空气辐散现象仅仅发生在离地面较近的高度范围内,只有发生在离雷达非常近的距离才能被发现。从2004年开始,美国利用WSR-88D雷达进行了下击暴流识别和预警,结果表明:下击暴流的预警时间与其离雷达的距离有关,距离在20-45公里左右,提前预警时间为5.5分钟;在45-80公里范围内提前预警时间基本为0;小于20公里和大于80公里,则无法进行下击暴流预警。而岳阳天气雷达距事发地点50公里。目前国内下击暴流识别业务预警算法正在研究当中。”
尽管目前技术手段有限,但科技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查询下击暴流造成的空难时,不难发现事故频发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20年前。一段对话解释了这一现象。“当时人们并不了解一团微爆气流的构造。但很快人们就弄清楚了。他们非常非常迅速地开发了一个风切变告警系统。”随后美国联邦航空署(US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立即要求所有商用飞机安装这些装置。
也许目前的技术成本之下,要给每艘客轮都能安装上监测下击暴流的装置还不太现实。然而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技术的革新,人类有可能获得更低廉的监测手段。但愿先进预报观测技术的发展,能够早日帮助人类规避极端天气灾害,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