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鲁塞尔恐袭嫌犯曾参与巴黎恐袭 比利时曾漠视土耳其警告
关键字: 布鲁塞尔恐袭比利时恐袭比利时机场爆炸布鲁塞尔机场爆炸比利时恐袭嫌犯巴黎恐袭港媒:比利时政治体制乱内讧多令反恐事倍功半
据香港《明报》23日报道,去年底巴黎系列恐袭后,外界矛头立即指向大布鲁塞尔区的莫伦比克(Molenbeek),斥之为出产恐怖分子的温床。不过比利时恐怖主义问题的根源不止一个半个小城区,该国政出多门的体制令反恐行动迫切需要的精密资讯分享和行政协调难以成事,种下滋生“圣战”分子的祸根。莫伦比克一隅之弊,不过是全国缩影。
《纽约时报》曾报道,早在巴黎恐袭前一个月,莫伦比克区长申普曼(Francoise Schempmans)便收到来自安全部门的名单,上面载有怀疑极端伊斯兰武装分子的人员身份和住址,包括日前在莫伦比克落网的萨拉赫、其兄长易卜拉欣以及巴黎恐袭嫌疑主谋阿巴奥德。
可是,申普曼只顾把责任推走,“我应该做什么?追踪潜在恐怖分子不是我的工作……那是联邦警察的责任”。
区长:追踪恐怖分子属警察责任
比利时联邦警队本身须向内政部长扬姆邦(Jan Jambon)负责,后者是一名强烈弗拉芒(荷语区)民族主义者,坚持质疑比利时应否以统一国家存在。比起想办法加强反恐,不少弗拉芒民族主义者更乐于讽刺布鲁塞尔在法语政党“20年宽松”管治下沦为“伊斯兰暴行温床”。
为了安抚国内三大语言群体(荷语、法语和德语),比利时政治架构充斥令人头昏目眩的机构和政党,这种混乱状况被外界视作无力应对恐袭威胁的元凶。以布鲁塞尔为例,负责安全和反恐的除了一支联邦警队,还有6支本地警队,关系错综复杂。布鲁塞尔还有3个议会、19个行政区议会,并有两个情报部门(分别属于军方和文官系统)的总部,另有反恐情报协调部门OCAD。
研究比利时安全系统的博韦(Lars Bové)认为,比利时各层政府和安全部门的合作已有改善,可是资讯分享(尤其是联邦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依然是死穴。他解释,这些部门之间的责任“倾向重叠”,只有模糊不清的规则可以参考。比利时荷语系与法语系官员或政治人物之间的强烈敌意,令资讯分享变得更困难,更遑论协调合作行动,自然令反恐工作事倍功半。
不堪荷法语系角力反恐首长请辞
即使比利时情报部门的专家基本上通晓荷、法两语,要取得不同警队或安全部门的合作依然障碍重重,令不少情报高层宁愿黯然挂冠。OCAD前首长万多伦(André Vandoren)便因不堪荷、法语系地盘角力,去年7月请辞,但至年底仍未走得成。在布鲁塞尔从事保安评估工作的一名前法国情报部员说:“在比利时所有事情都被政治化,你不可能有行政功能,尤其是高层那种,除非你有政治联系。”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隆洋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