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反思新闻自由与文明冲突:西方漫画伤害穆斯林
关键字: 巴黎杂志社枪击案伊斯兰教法国查理周刊讽刺伊斯兰漫画新闻自由文明冲突基督教穆斯林媒体1月7日,法国巴黎讽刺杂志社《查理周刊》突发恐怖袭击造成包括2名警察、10名杂志社工作人员在内的12人死亡。事发前,该杂志的推特账号刚刚发布一条嘲讽“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的漫画。
《查理周刊》推特截图
8日在西方媒体上,愤慨和捍卫新闻自由仍是主旋律。《巴黎人报》通栏标题为《他们无法杀死自由》。美国《纽约时报》称,《查理周刊》应该因“冒犯”而感到骄傲,它高举着政治革新的火炬。法国《世界报》称,这是法国的“9·11”事件,绝不能向恐怖主义低头,坚决维护言论自由、报刊自由,才是法国的立国之本。一名退休法官在《费加罗报》上呼吁重新制定严厉的法律来打击恐怖主义,他认为正是过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使极端分子认为在法国犯罪可以不受处罚。
与此同时,不少媒体也开始反思造成这一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英国广播公司(BBC)称,法国新闻的讽刺传统,可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但《查理周刊》的手法“被认为既粗俗又无情,还往往带有恶意攻击性”。该杂志刊登过的一些漫画包括拿着滴血移民头颅的警察、自慰的尼姑、戴安全套的教皇等。
《查理周刊》刊登描绘先知穆罕默德生活的漫画
杂志出版商史蒂芬·查波涅尔称漫画中没有讽刺内容
2011年10月,《查理周刊》曾刊发大量讽刺性的默罕默德漫画
2011年10月刊登的漫画内容
2011年10月刊登的漫画内容
2012年9月,《查理周刊》再次刊出穆罕默德的裸体漫画
2011年底,查理周报因为讽刺穆罕默德而遭到了燃烧弹的袭击,所幸无人员伤亡,之后的一周封面,索性让穆斯林和周报作者搅起了基、深情激吻,并配上标题“L'Amour plus fort que la haine”(爱比恨更强大)。
美国《纽约客》杂志认为,巴黎谋杀案并非法国无法同化来自前殖民地的两代穆斯林的结果,也并非是法国军方干预IS所遭的“报复”。该事件缘由应该理解为对不尊重宗教及漫画家失责的反应。在半岛电视台网站上,一位网友评论称:“我赞成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应被某一群人或某一阶层垄断。”还有一名网友留言说:“法国司法审判恐怖分子,而不裁决这些漫画冒犯了所有穆斯林,这是卑劣的无视,伤害了全世界穆斯林的感情。”
英国《卫报》呼吁,“我们不能以法国谋杀案定义伊斯兰教”。文章称,巴黎谋杀案是年轻穆斯林“不再迷恋当代世界”的一个缩影。他们试图从神学的意识形态中寻找安慰,通过杀戮、惩罚、主宰等手段,将他们的世界观强加给别人。“基地”组织、IS和“索马里青年党”都是例证。文章引用穆斯林学者国际联盟副主席巴亚赫的话说,如果房子起火,每个人过来帮忙灭火,你不会问提水的人是谁。如果伊斯兰教的房屋起火,也需要每个人的帮助,不论来自哪个宗教和种族背景。德国《科隆城市导报》8日说,伊斯兰教本身并不邪恶。欧洲捍卫民主,也要更加谨慎对待伊斯兰教。这也是一种民主自由。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8日对《环球时报》说,不要将这次事件简单地看成是所谓文明的冲突。历史上从十字军东征开始,基督教想征服伊斯兰文明不是一两次。现在,很多穆斯林进入西方社会生活,但是多元社会没有实现。西方的自由民主并没真正把穆斯林包容进来。从伦敦郊外的骚乱到挪威的袭击,这样的事发生多次。法国人上街声援言论自由可以理解,文明社会应谴责和打击暴恐袭击,但也要看到,这类冲突反复上演的根源,除了贫困和不平等,还有西方的傲慢与偏见。
(观察者网综合环球时报、国际在线等报道)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张红日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