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高至少3米!住建部将从这三个方向落实“好房子”标准
(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在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和住房相关的话题,持续受到高度关注。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3月9日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自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求后,伴随一系列组合拳,市场的信心得到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也出现积极变化。
伴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稳住楼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住建部将会会同有关部门,从四个方面”坚决稳住楼市“。
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好房子”的表述,在本场会议上,倪虹对“好房子”的要求进行了具体阐述。
对“好房子”要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
对于“好房子”的界定,倪虹表示将从三个方向具体进行落实。
第一,立标准。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大家对于房屋高度、湿度、温度、亮度等有较高要求。近期在组织编制“好房子”的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的规范,其中有一项,就要将住宅的层高提高至“不低于3米”。
第二,强科技。将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解决隔音不好、渗透、反味等问题,同时将大力推动全屋智能。
第三,抓项目。不同的面积、价位要有不同的“好房子”。会举办全国范围的“好房子设计大赛”,引导设计师针对多样的居住需求,精心的、有创意的设计不同户型、不同面积的“好房子”。
倪虹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展重大转变,人们的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所以建设“好房子”就关乎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大力推动、推广“好房子”,未来“好房子”不仅要有好标准、好建造,还要有好服务。
他同时强调,首先,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设成为“好房子”,政府民生工程要起到带头作用;其次,不仅要将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等多种方式,将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
他认为,“好房子”的提出,将会给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还能释放扩内需、促销费的潜能。
倪虹在会上提到,希望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好房子”的建设,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应当看到建设“好房子”是产业转型的新赛道,未来企业竞争点和在市场机遇,会落在新科技、高质量、好服务上。
部分项目已能做到“3米层高”,市场逻辑正在变化
在此次提出的规范中,“层高不低于3米”,成为最受关注度的议题。
所谓层高,是指从本层地板到上层地板的距离,而常说的实际使用高度,则是指净高。
对于净高,我国2005年版《住宅建筑规范》、2011年版的《住宅设计规范》,都有不应低于2.4米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层高,2011年版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要求,住宅层高宜为2.8米。
“根据不同城市的居住密度和项目容积率,房屋层高基本在2.8米-3.2米之间。”一位地产业内人士表示,前两年由于小户型建设要求,以及部分人口较多的大城市出让土地出容积率的提高,一些项目的层高就降到了2.9米甚至2.8米。
“随着近两年市场对改善型住宅需求的提升,一些品质住宅的层高回到2.9米以上的高度,另外部分城市本地对建筑要求的规定比较高,有些会要求至少达到3.1米的高度。”
该业内人士表示,在实际建设中,一些房企在此次标准提出之前,已经在部分项目上做了类似的尝试:“按照3米的高度测算过成本,结构上成本会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并不大,反而产品在市场上更有溢价。”
他认为,按照新的标准体系,住宅的属性未来更趋于消费品,可以进行更新迭代,这和过往的逻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根据早前的《住宅设计规范》,“宜”是建议性要求,所以各地具体执行的时候,高低略有不同:“虽然这次主要针对层高提出要求,但市场也会对净高提升做出反应。”
李宇嘉解释,早前市场在需求量大,土地价格高的背景下,为了单位空间供应更多房子,一些企业执行了房屋层高的标准下限:“现在大多数市场正在走向存量市场,对土地新增、房屋新增的需求减少,当地价和房价不再高热,更多人就会对居住高度在内的指标提出要求。”
他认为,“好房子”标准的提出,一方面能够激发改善型购房、买一卖一的需求等:“同时有利于促进房屋循环,为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创造条件。”
但他坦言,对目前存量在售项目可能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一致的市场价格下,层高更高的房子更具有吸引力,部分改善型需求转而会从“出手”转向等待:“因此,建议政策要明确,新规生效的时间,新旧规如何顺利过渡,降低对旧规下产品的冲击。
上述房企内部人士人士也表示,较为担心的是按照新的“好房子”标准,会对已经建造好的项目造成一定冲击:“所以要把握好市场节奏。”
- 责任编辑: 孙梅欣 
-
到海外买矿!坐拥7座金矿的赤峰黄金港股再上市
2025-03-10 18:02 观网财经-消费 -
茶咖日报|奈雪的茶被调出港股通标的名单;瑞幸咖啡泰国商标案胜诉
2025-03-10 17:56 观网财经-消费 -
网易回应“将关闭公有云”
2025-03-10 16:10 观网财经-科创 -
苹果折叠屏被曝将搭载硅碳负极电池,宁德新能源独供
2025-03-10 15:46 观网财经-科创 -
登顶热搜,美的被曝强制18点20下班?官方回应,网友吵翻
2025-03-10 14:24 大公司 -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华为开展具身智能领域合作交流
2025-03-10 10:45 观网财经-科创 -
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已成立超20个军团
2025-03-09 14:48 观网财经-科创 -
ASML:会继续在中国市场提供维修服务
2025-03-09 12:47 观网财经-科创 -
代工还是AI?解读中国冰箱出口冠军加入TCL第五年成绩单
2025-03-09 10:47 观网财经-消费 -
新一轮大浪淘沙,中国白酒还能留下几家?
2025-03-08 09:36 观网财经-消费 -
仅用3小时,这个中国团队就复刻出开源版Manus
2025-03-07 23:06 -
茶咖日报|奈雪的茶2024年预亏超8.8亿元;瑞幸、蜜雪背后纸杯供应商开启申购
2025-03-07 21:20 观网财经-消费 -
AI热情高涨,全球最大半导体展会将在上海举办
2025-03-07 19:53 观网财经-科创 -
四季度收入破亿,叮咚买菜准备好再次扩张了吗?
2025-03-07 16:14 观网财经-消费 -
争议旋涡中,Manus社交平台账号被封
2025-03-07 16:10 -
台积电:今年在台湾再开11条生产线
2025-03-07 15:42 观网财经-科创 -
6年换了4位CEO的汉堡王中国,颓势之下背水一战
2025-03-07 11:52 观网财经-消费 -
上市公司澄清“被华为900亿收购”后,大跌超6%
2025-03-07 11:26 观网财经-科创 -
告别“吃储存”,微信新功能上线,可清理原图、原视频
2025-03-07 11:1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分析师爆料:苹果首款折叠手机明年量产,售价超1.4万
2025-03-07 09:06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