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昉:不必对人口负增长过于悲观
-
周毅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近61年来,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需要担心吗?
2月26日,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社科院原副院长蔡昉表示,要关注人口负增长,但并不需要过于悲观,核心是创造条件,让其他因素也发生变化,用质量替代数量,用生产力替代要素投入。
面对人口负增长和中国的“额外挑战”,我们不必悲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2021年减少85万人。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由于出生人口减少,我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这背后的原因是育龄妇女持续减少,以及受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中国总人口(1949-2022)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科院原副院长、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2月26日表示,当前的人口负增长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是不可逆的,“从此之后,我国人口就是每年都会减少,或许个别年份会出现一点小波动,但这一趋势不可改变。”
蔡昉特别强调,我国已不是走向老龄,而是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人口负增长,一个是老龄化跨越了关键的节点。此外,我国有未富先老的过程,生育率下降、老龄化、人口转入负增长都来得比人均收入水平阶段早一些,同时也比此前预期要早。
“未富先老和不期而至两者叠加带来了额外的挑战,需要高度重视。”
中国人口负增长,需要理性看待
蔡昉指出,更深度的老龄化带来的一个新的冲击——需求侧冲击,特别是消费需求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常态化制约,不是周期性,国际称之为“长期停滞”,其标志性表现是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负债率。这些因素或许因疫情、通货膨胀有所改变,但最终还有可能回到本身发展线,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当然,中国会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而我们的应对策略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供给侧,我们的目标是挖掘生产要素的供给,让劳动力更充分,资本使用得更有效率,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高;而需求侧,最核心的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蔡昉认为,未来的生产力的提高更多地靠创造性破坏。而创造性破坏可以破坏落后产业,可以破坏没有生产力的企业、过剩的产能,甚至一些不再应该存在的岗位,但是不能破坏人。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全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社会福利体系,它可以从社会层面保护住所有的人,让微观层面不再需要保护落后。
工人与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协同工作 新华社图
在蔡昉看来,人口存量可以提供更多的机遇。9亿多的劳动年龄人口等既是劳动力供给的源泉,也是消费市场的基础,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提高了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国内大循环也就更具有可持续的动力与可靠性。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曾指出,需要客观看待人口负增长,它带来了劳动适龄人口数量的减少,但这不一定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
“按照15~65岁人口均属于劳动人口的计算标准,中国有9~10亿劳动力,即使将范围缩小至15~60岁,中国也有8亿左右劳动力。因此,在中长期阶段,中国基本不面临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虽然2022年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但我国仍有14亿多人口,人口规模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
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人才红利逐步显现。“2022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3年,比2021年提高0.11年,比2020年提高0.18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周毅 
-
张燕生:美国500强企业老板灵魂发问,我这样回答他
2023-02-27 14:09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张燕生:玩具换土豆,中美之间为什么难进口高端产品?
2023-02-27 14:09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委员建议:需要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岗位,应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
2023-02-27 14:02 2023两会 -
定品质出让,杭州2023年二批次挂牌10宗地
2023-02-27 13:52 -
工信部:不得用高灵敏度“摇一摇”诱导操作
2023-02-27 13:4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讨论门诊共济改革政策时,至少一半专家建议直接取消个人账户”
2023-02-27 07:53 养老与社保 -
华兴资本包凡正接受调查,此前因失联刷屏
2023-02-26 22:43 金融圈 -
宜春锂矿开采不规范,自然资源部、公安部等密集调研督导
2023-02-26 15:34 -
温铁军:我说的第三资产池,可不是劝你投农业
2023-02-26 14:52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无收入、无盈利也能上市!港交所下月为科技公司改规则
2023-02-26 13:22 香港 -
中重科技IPO:一半股东突击入股,突然改变收入确认方法是否合理?
2023-02-26 12:26 观网财经-金融 -
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大涨96%,购房者近70%为首套刚需
2023-02-26 10:53 中国房市 -
“中国扑灭新冠,却重创了信心”?外媒这句话有多荒谬…
2023-02-26 08:31 这就是中国 -
关键通胀数据反弹,美股创年内最大单周跌幅
2023-02-25 07:47 股市 -
营收下滑12%,唯品会度过“极具挑战”的一年
2023-02-24 21:4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温铁军:老有人嘲笑我杞人忧天,但这个问题真的不容忽视
2023-02-24 19:03 -
曾号称接受比特币付款,合创汽车再获广汽6亿元输血
2023-02-24 16:16 -
内蒙古塌矿尚有47人失联,已采取分层剥离救援方案
2023-02-24 15:31 -
连平:如果取消预售制,很多房企可能会暴雷
2023-02-24 11:25 -
连平:需求低迷的城市,首付比例可以适当降一些
2023-02-24 11:25
相关推荐 -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325“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69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25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4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42最新闻 Hot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
特朗普拒不付钱,加州又扯中国
-
欧洲最后一家关键抗生素原料商@欧盟:让你不打钱,我们去中国了…
-
黄仁勋:错失中国市场,损失巨大
-
特朗普:很遗憾
-
“加拿大永远不卖”“永远别说永远”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
18名议员跑票,默茨意外未能当选德国总理
-
苏丹宣布:与阿联酋断交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