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坦桑尼亚原产豆浆背后的故事: 疫情下的中坦农业减贫合作
最后更新: 2022-06-20 15:20:44发现了问题,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了。在李小云团队去非洲开展农业合作之前,很多国家都曾经对非洲进行援助,但是缺乏引进当地实用的技术。李小云表示,以前的援助者提供很多超越非洲发展情况的方案,比如灌溉农业、机械化农场等。坦桑尼亚严重资本缺乏,小农户极少有人买得起拖拉机。就算能买得起,也用不起,承担不了高昂的能源、维护等成本,还有道路条件不足造成的损耗。这些都造成了之前推广的技术水土不服。
李小云和团队成员提出了“平行经验”的概念,“就是考虑当地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采用那些最简易、最朴素、最容易被当地农民接受和采用的技术。”
为了寻找非洲用得上的平行经验,李小云和团队成员深入村庄搞调研,他们选中了坦桑尼亚东部莫罗戈罗省的佩雅佩雅村。
经过调研,李小云团队发现了中国上世纪的技术恰恰是相对好用的技术,“在过去,我们长期有过和非洲国家类似的阶段。在农业生产劳动密集的时代,我们通过合理密植、有机肥、间作、轮作等许多技术维持了我们的生计。我们在非洲推广这些经验,对他们来说,是现阶段具备可操作性的增产技术”,李小云说。
李小云团队设计了玉米密植增产技术的方案,这套方案考虑到农户普遍没钱购买化肥,设计了以合理密植、间苗、中耕除草保墒为核心的,不施化肥的旱作密植种植技术。因为没有灌溉,化肥的利用率很低,而密植和中耕除草等都是劳动密集,不要过多地外部资金,从而实现玉米在低水平基础上的提升。这也是李小云团队首次到海外开展行动性的项目,让中国的农业发展方案在海外得到应用,探索中国发展方案在国外落地生根,也是团队去坦桑尼亚的初衷。
方案设计好了,周圣坤老师指导制作了“播种绳”,让当地农民可以直观掌握播种间距问题。“绳子每隔30厘米系一条彩带,用以标记播种的点。我们在田地里插上了木桩,播种时,把‘播种绳’两头绑在木桩上,农户们按照绳子上彩带的位置进行播种,这样就确定了精准株距。行距则通过摆放在垂直于‘播种绳’的一根长75厘米的木棍确定。
一行播种完成后,农户们将木桩移到地上木棍的另一端,如此往复。”现任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以下简称“全球学院”)执行院长的武晋教授曾多次在田地里,拽上绳子,手把手地教农户“播种绳”的正确使用方法,谈起绳子的使用方法,武晋如数家珍。
当地妇女手拿项目收获成果
1袋是坦桑尼亚农村特有的农作物产量计量单位,在过去,当地1英亩玉米只能收获3-4袋,但是在采用玉米密植增产技术的第一年,示范户的产量就有12袋之多,李小云团队推广的技术在当地获得了成功。
从佩雅佩雅村开始,玉米密植增产这个小技术在莫罗戈罗省的乡村逐渐推广开来,目前已经有10个村的1000多户农民用上了这个技术,据莫罗戈罗省省级行政秘书埃曼努埃尔·卡洛贝洛介绍,玉米增产项目已经在当地取得很大成就:一是使更多农户开始使用改良的种子;二是加强了农业推广员与农户之间的沟通联系;三是促进当地苏科因农业大学的技术推广服务质量;四是为当地政府、高校人员去中国参观学习提供了机会。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法图玛·穆卡姆巴在佩雅佩雅村生活了大半辈子,52岁的他还清楚地记得李小云团队十年前来村里的情景,他发现来村里的中国专家很不同,他们异常关注村民们生活的细节,问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情况,最爱做的是下地观察玉米的长势。莫罗戈罗省前副省长的慕康果告诉记者,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学者,像中国学者这样,频繁进入普通的农家,进入一块块农田。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李小云团队看起来非常寻常,从2011年开始,李小云就带着老师们频繁出现在坦桑尼亚的田间地头。“很多西方援助国在当地都会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场所。所以对于初来乍到就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还总往田间地头跑的我们,农户们其实是充满好奇的。在中国人思维里,深入一线、言传身教是身为老师应尽的责任”,全球学院唐丽霞教授曾多次去坦桑尼亚工作,深入一线更是家常便饭。
师生访谈坦桑尼亚村民
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实践的同时,李小云团队还组织了大量走访调研。现任全球学院院长的徐秀丽教授2013年第一次到访坦桑尼亚的一个月时间里,撰写了300多页的调研笔记。那段日子里,她的作息像时钟一样规律:早上六七点起床,走村串户,和农户们聊天,做访谈,晚上吃过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将白天的场景复制出来,形成笔记。这是徐秀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国外调研,也是最难忘的一次。
局面的打开不止限于老师们调研的付出,因为在古老的非洲大地,传统的力量非常强大,人们传统上形成的种植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从来没见过那样种玉米的,太复杂,也太辛苦了,投入的劳动,要多出来很多,但收益如何,尚未可知”,和很多村民一样,穆卡姆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新技术。
在佩雅佩雅村推广技术的第一年,只有一位叫沙玛的执行官员表示愿意试一试。但前提条件是,不能在他自家的地里试种,而是在村里一块很小的公用土地里种植。
- 责任编辑: 吕栋 
-
薪资涨幅跟不上通胀速度,英国铁路遭遇30多年来最大罢工
2022-06-20 14:24 观网财经-海外 -
国际航运巨头:制造业没有回流欧美
2022-06-20 14:23 观网财经-宏观 -
为何俄罗斯只受“皮肉伤”,欧美却通胀爆表?
2022-06-20 13:02 俄罗斯与世界 -
河南“暴雷”村镇银行:开展线上客户资金登记
2022-06-20 11:11 观网财经-金融 -
农民日报:6元一根“新东方”玉米,农民能赚多少?
2022-06-20 11:07 -
为何A股独树一帜的强?
2022-06-20 10:50 观网财经-金融 -
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力保不再发生“拉闸限电”现象
2022-06-20 07:27 电力改革 -
离开紫光集团后,75岁坂本幸雄再到中企任职:人生最后一份工作
2022-06-19 16:33 观网财经-科创 -
河南新财富集团被查:实控人国籍已迁往国外,曾行贿2300万
2022-06-19 10:11 依法治国 -
最后一次巴菲特午餐,1.28亿
2022-06-18 15:59 观网财经-海外 -
原副市长谈深圳出口被越南超越:越南人均收入是我们的1/10
2022-06-18 14:27 观网财经-宏观 -
温州“大招”:首套房首付比例20%,可3年还息不还本
2022-06-18 10:59 观网财经-房产 -
国产操作系统推“鸳鸯火锅”平台,可如“原生”运行Windows应用
2022-06-18 10:43 观网财经-科创 -
郑州人口流失279多万?假的,还比去年多了66.36万人
2022-06-18 08:55 网络谣言 -
数字货币危机远未结束:又有重要贷款方冻结提款
2022-06-18 08:35 观网财经-金融 -
全球首创!智算网络正式上线
2022-06-17 19:57 观网财经-科创 -
最高补贴10万元,呼和浩特出台高校毕业生租购房补贴政策
2022-06-17 19:34 观网财经-房产 -
格力地产董事涉嫌泄露内幕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2-06-17 19:20 观网财经-房产 -
俄罗斯股市下周起可交易港股股票,腾讯阿里首批登场
2022-06-17 19:12 观网财经-金融 -
大战再起?京东:考虑推出外卖服务
2022-06-17 17:48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