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的春节 我们吃过的点心
关键字: 春节小吃(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档案春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人过年的餐桌上除了鱼肉鸡鸭外,点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汤圆、糕团、八宝饭都是上海人最喜欢的糕点。汤圆是一般上海家庭里过年时都要吃的东西,外形圆润、口味香糯,寓意着家庭团团圆圆、甜甜蜜蜜;而蒸糕因为有糕(高)的发声便讨上了步步登高的口彩,飘散着猪油香味的八宝饭更是让人回想起了当年自己动手拌饭的情景。在那个年代,春节里吃成了老百姓最大的事。
老上海的各式糕团点心
本地圆子和宁波汤圆
江南地区盛产水稻,形成了上海人吃口偏糯的饮食习惯。汤圆、糕团和八宝饭等,都是上海人最喜欢的糕点品种。软糯而甜美的圆子,是大家过年最喜爱、也必吃的点心之一。
今年60岁的张霞英,居住在上海东北角的高桥镇,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退休前在高桥石化厂的食堂做点心。擅长各类糕团点心制作的她,对于制作地道的上海圆子颇有一番心得。
圆子,本地人又称团子,其面团用干糯米粉,加少量食用油和浓稠的大米粥和制而成,这样的面团糯而有韧劲。过去没有现成的糯米粉,通常都是先把糯米浸泡一天,沥干后放入石臼中反复舂碎,晒干成粉。据张霞英说,以前在上海郊区,一个村往往只有一户人家有石臼,春节时全村人都要用,这时就一家家排队。或许轮到你家已是半夜,家中年轻的姑娘小伙们还是要去上几个,抓紧时间舂一会儿,再全部挖出来撒一撒,觉得粗的再倒进去继续舂。不过最受影响的其实是有这个石臼的那家,到了春节觉也不能睡了,家里老是有嘭啊、嘭啊的声音。舂好的粉,出太阳时晒在外面,到了春节就可以拿进去做圆子了。
年轻时候的张霞英
现在圆子馅料十分丰富,有甜口的枣泥、豆沙,也有咸口的菜肉、萝卜丝等。但在食品紧缺年代,里面的馅头却少得可怜,想吃甜的,就把芋头煮成丝,山芋弄成丝,弄好后当豆沙包起来;想吃咸的,因为肉紧张,就用萝卜丝加猪油渣包。实在没什么可包的,就弄个糖圆,实心的、没馅料,就这样搓搓圆,放在锅里下好后,捞起来加些糖,大人小孩照样吃得开开心心。
圆子要好吃,不仅要做得好,也要煮得好。张霞英家就有个专用工具叫圆铲,是老爹的老爹传下来的,专门拿来煮圆子。因为旁边是圆的,圆子也是圆的,碰到了也不要紧,不会破坏形状。每逢过年,做得太多吃不掉,以前也没冰箱,张霞英会把圆子放在面粉上滚一滚,再拿个篮子挂到外面吹着,就没问题了。春节永远是孩子们最高兴,平时吃不到的圆子,此时父母会让你敞开吃,直到撑住吃不下饭为止。
不同于张霞英所做的干圆子,上海市区点心店里还会出售宁波汤圆(也叫汤团)。宁波汤圆用水磨糯米粉制成粉团,加猪板油、黑芝麻和绵白糖拌成馅,搓成球状,放入锅中加水煮熟,马上就成了一碗皮薄香甜糯滑的宁波汤圆,也是上海人家最喜欢的点心之一。
对于普通上海家庭来说,自制水磨糯米粉,以前几乎是每家过年前必做的一件事,简单的机械劳作,家长会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既是分享过年喜悦,也是家庭传统习俗的延续。市民朱伟敏家现在还有一个石头磨子和舂芝麻的石臼。
“磨的时候是有方向的,你不能倒的,倒了磨子就不对了,小时候不懂,有时会倒磨,会被我妈打,要顺方向磨。磨的时候,一把调羹舀,舀进去的时候要注意,连水带米一起舀,水没了,磨出来的粉就不细腻了。”从事中式点心培训教学的姜圣华老师,对于磨水磨粉也颇有心得,“磨出来之后,用个布袋接住,磨子的嘴巴上面接住,面浆流下来以后,袋口扎好。”
工作中的姜圣华
如果说磨水磨粉用的是体力,那包汤圆就是考验女孩子掌握生活技艺的能力。一块湿度适中的糯米粉团,经过拿捏,揉成杯状,装入馅料,搓成球形,最关键的就是不能露馅。
“圆子以前我们基本上不买的,都是流行自己做,水磨粉好了后就包,包的时候把黑洋酥包进去。”
朱伟敏的妹妹朱伟丽回忆道:“猪油当时也是比较紧张的物资,要和小菜场里认识的卖肉人说好,帮你留意着,最好是那种厚的板油,又是卷好一筒一筒的,像人家卷好的蛋糕一样。”
“黑芝麻洗干净,炒好后,以前是石臼里舂出来的,是最传统的做法;舂好以后,用糖,板油捏起来,那才好吃,香。”
“那时候人小等不及,除夕夜包好后,钟一敲,快点煮几个吃,此时已经是初一了。”
小时候过年吃汤圆的记忆,依然留在姜圣华、朱伟敏等老上海人的心里。
香喷喷的八宝饭和甜甜糯糯的糕团
八宝饭在老上海人心目中象征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是一道既可当菜又可当饭的点心。所谓八宝,就是八种东西放在一起,过春节时大家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上海人的团圆饭,离不开八宝饭。直到现在,许多上海人家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过年的团圆饭上要有八宝饭,自己做也好,外面买也好,总是要准备的。
八宝饭
说起八宝饭的做法,朱伟丽如数家珍:“糯米,赤豆买来,烧酥了以后炒,做豆沙;再去买以前那种什锦蜜饯,5分、1角一包的;还有一种是冬瓜条,这些都可以放在八宝饭上面。如果考究一点,还有蜜枣,枣子等。” “这个八宝饭的糯米是自己轧了,比较香。”当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八宝饭端上桌时,有经验的食客甚至无需品尝,仅凭鼻子闻味,也能判断出美味。
- 原标题:那些年 我们吃过的点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孙武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