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雨潇:对中国编辑发动“大清洗”,维基百科在怕什么?
最后更新: 2021-10-01 14:45:36【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戴雨潇】
近期,全球最大的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管理机构“维基媒体基金会”以“存在安全风险”和“渗透维基系统”为由,宣布对“中国大陆维基人”(WMC)用户组采取行动,永久封禁7名编辑,并撤销了另外12名编辑的管理员权限。
针对这一事件,维基媒体基金会副主席玛吉·丹尼斯对媒体解释称,他们经过“长期和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些中国大陆的“渗透者”试图“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过滤手段宣传‘中国的目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副主席玛吉·丹尼斯。图自外媒
丹尼斯还指控中国大陆维基人“操纵维基百科管理员的选举”以及“使其他用户遭受现实中的伤害”,违背了维基百科“开放知识”的宗旨。
丹尼斯承认这次针对中国大陆编辑的行动“实属激进”,“从规模和性质上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补充目前基金会没有发现证据证明这些被封号或降权的编辑和中国政府有关系。
中国大陆维基人在博客言辞斥责指责维基媒体基金会“未经考究、未听取社群意见,只偏信一小撮人谗言”,其封禁大陆编辑的决定“毫无根据,是彻彻底底的欲加之罪,是完完全全的黑箱操作”。
一、“编辑大战”
维基基金会对媒体表示,采取封杀行动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夏天中国大陆维基人和香港的百科编辑之间爆发了冲突,导致一些编辑遭受到了“人身安全威胁”。
他们所说的冲突,指的就是围绕香港反修例暴乱相关条目发生的“编辑战”——即多名百科作者对词条的内容无法达到共识,因此反复互相删改或撤销对方的编辑内容。如果编辑战过于严重,维基百科的管理员通常会对参与者采取封禁的处理,直到条目内容趋于稳定。
很多年前我自己也曾经参加过编辑战。当时我在维基百科上刚好看到“观察者网”的词条里面充满了缺乏实据的污蔑,于是顺手删掉了捕风捉影的谣传,增加了一些官方公开的描述。
经过和其他几名编辑多次往复修改之后,最终的结果是我编辑的内容被一位香港管理员驳回了,几天后另一位管理员封禁了我的账号。出现这样的结果部分原因是我个人当时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也确实反映了维基百科上敌对中国的舆论环境。
“观察者网”词条的编辑历史,左侧是之前的版本,右侧是我的编辑(Wikipedia)
自去年《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由乱及治、局势日趋稳定,普通民众不用再担心受到暴乱的威胁。但是爱国阵营和敌对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远远没有结束。维基百科就成了两方舆论角力的重要战场。
在今年7月,长期反华的所谓“香港自由新闻”网站用极其偏颇的措辞报道了几起维基百科词条编辑大战。其中一个关键词条就是关于元朗白衣人殴打暴徒的事件。
在两年前香港反修例暴乱期间,抗议者通常身着黑衣在全香港打砸抢烧。在2019年7月,一群疑似亲建制派的人士身着白衣在新界元朗区地铁站内外殴打黑衣人,导致多名抗议者流血受伤。
由于这是抗议活动爆发以来,第一次有大量黑衣暴徒被其他人袭击,因此香港的各路反动势力尤其喜欢抓住此事大做文章。维基百科也针对这一事件的定性爆发了编辑战。
维基百科上关于此事的词条创建于2019年7月21日事件发生的当晚,最开始的名称就是“元朗袭击事件”。几个小时后,同情黑衣暴徒的用户就把词条的名称改成了“2019年7月21日元朗恐怖袭击事件”和“元朗721恐怖”,不久后又被其他用户改为了“2019年7月元朗袭击事件”。
围绕元朗事件词条的“正名”之战(Wikipedia)
在之后的几天里,多名用户在词条的讨论页就词条的命名爆发了激烈论战。支持暴乱的编辑认为这起针对示威者的袭击就是“无差别的”“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反对暴乱的编辑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元朗事件远远没有达到“滥杀”的程度。两方围绕这个主要矛盾来回拉锯。到现在为止,“元朗袭击事件”的条目总共被编辑了高达1900多次。
通常来讲,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有足够的权威认定某次袭击事件是否属于“恐怖主义活动”。香港政府直到现在为止从未将元朗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而且香港警方已经对事件进过澄清:“市民对7月21日事件的观感被误导,包括把元朗站内的事件认定为单方面、无差别的恐怖袭击,而实际上是当时双方都有大量参与者进行集体殴斗引发”。
但是不少支持暴乱的维基编辑无视政府的声明,执意用“恐怖袭击”定性元朗事件。用户 Uranus1781 在词条的讨论页称“赞成可使用恐怖袭击(形容这件事),(因为其)并非只是少数人的观点,而是被本地媒体、记者及学者所引用”,随后粘贴了11个新闻报道的链接支持这一观点。
他引用的“报道”来源包括现在已经被查封的乱港媒体《苹果日报》、同情反政府示威活动的《明报》和立场新闻、台湾的《自由时报》以及英国的BBC等境外媒体。在词条的讨论页,一名权限较高的编辑指出《苹果日报》等媒体不是可靠的来源,因此不同意采用恐袭的说法。
这就牵扯到了维基百科编辑战的核心——什么是可靠来源。
二、“可信来源”之争
维基百科是一个人人都可以编辑的开放网络百科全书,但这不代表每个人都可以随便上去乱写。为了确保编辑的质量,维基百科社区政策规定词条应该采纳“可靠的已经出版的来源”(reliable, published sources)。任何没有标记可靠来源的编辑内容都有可能被其他编辑者移除。
维基百科的来源分为五类,第一级为禁止引用的黑名单来源,第二级为不可靠来源,第三类为无共识、不确定是否可靠,第四级为可靠来源,第五级为非常可靠来源(Wikipedia)
在维基百科上什么来源可靠,什么来源不可靠,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实际上完全是由编辑和管理员“讨论”定下来的。
由于中文维基百科的编辑大量来自港台地区和海外,因此平台对于来源的归类显示出了非常鲜明而偏颇的政治立场。
目前《苹果日报》、《明报》、香港电台、立场新闻以及台湾所谓“中央通讯社”等长期反华或倾向自由主义的媒体被认定为“可靠来源”(第四级)。
中文维基百科的部分“可靠来源”(Wikipedia)
而大家熟悉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和观察者网等内地主流媒体,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和阿里控股的《南华早报》等“亲建制派”媒体,以及台湾的《联合报》和中天新闻台等“统派”媒体都被认定为“无共识来源”。
中文维基百科的部分“无共识来源”(Wikipedia)
维基百科对“可靠来源”的认定从根本上决定了话语权的归属。编辑在撰文中引用的来源“可靠”与否往往会成为左右编辑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大量反华媒体被认定为“可靠来源”,内地媒体被认定为“无共识来源”,意味着亲中言论相比反华言论有更高的概率被移除。这必然会导致维基百科上反华言论占上风,时事政治类条目对中国充满歧视和偏见。
在上文提到的“元朗袭击事件”条目的编辑战中,有多位来自内地的编辑曾经试图加入《人民日报》等内地主流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但是绝大部分都被其他编辑撤销,最终只有在后续何君尧祖坟被暴徒破坏事件部分出现了两篇观察者网的报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联合国维和摊款,中国已到位
2021-10-01 14:38 -
习近平为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作视频致辞
2021-10-01 14:02 -
花滑王子羽生结弦的日本粉丝拜托中国观众一件事,大使馆回应
2021-10-01 13:42 北京冬奥会 -
澳大利亚宣布承认科兴疫苗
2021-10-01 12:49 -
28万亿美元债务天花板成僵局,耶伦有个大胆想法
2021-10-01 11:35 美国政治 -
莫里森:中国可成为“四方安全对话”合作伙伴,但…
2021-10-01 11:16 -
美国发来国庆祝贺,比往年多了一句
2021-10-01 10:05 观察者头条 -
中方在联大正告欧盟、加拿大
2021-10-01 09:28 -
美商务部施压中国购买波音飞机
2021-10-01 09:19 中美关系 -
朝鲜宣布成功试射新型防空导弹
2021-10-01 08:15 朝鲜现状 -
美国新增确诊107075例、死亡1801例
2021-10-01 08: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最后一刻,美国避免政府关门
2021-10-01 07:33 美国政治 -
“厄瓜多尔史上最严重的大屠杀”:监狱暴乱致116人死亡
2021-09-30 23:21 -
世卫人员性剥削非洲女性:致29人怀孕,最小受害者仅13岁
2021-09-30 22:23 非洲之窗 -
“省长没一个不贪的,警察当街拦财长索贿”
2021-09-30 21:05 阿富汗 -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因2012年竞选资金案被判处1年监禁
2021-09-30 19:07 法国见闻 -
-
美商务部长有意率团访华?中方回应
2021-09-30 17:54 中美关系 -
迟到134年,美国这一城市为“排华”罪行道歉
2021-09-30 16:03 -
美国与欧盟同意加强半导体供应链合作
2021-09-30 16:00
相关推荐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9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6“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