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懂中餐”西方人:老外嫌中国人啥都吃,是不懂奥妙
-
严珊珊.
最后更新: 2024-06-08 14:01:44观察者网:您曾说,西方对中餐的“双重标准”让您颇为懊恼,可以详细谈谈吗?据您观察,这种偏见近年来有所改变吗?
扶霞:过去,很多西方人对中餐有一定偏见,认为中国人吃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我认同中国人吃的食材比西方人丰富多了,第一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和自然条件多样,食材丰富。第二是文化原因,中国人很早就对美食产生了好奇心,爱好吃,喜欢尝试有意思的食物。
但有西方人以为中国人吃鸭舌等食物是因为“过去很穷,没东西吃,什么都吃”,这点我完全不同意。中国古代皇帝也吃熊掌、鸭舌、鸭掌,中国人把美食当作冒险,视为一种乐趣,越丰富越好玩。还有一点,中国人非常在意口感,一些东西本身没什么味道,比如海蜇皮,但是口感不错,吃起来很舒服,中国人也会吃。
所以,我认为西方人批评中国人“什么都吃”是因为他们不懂为什么要吃。
不过,这种偏见现在越来越少。一方面,国外的中餐不再是过去一味迎合西方人口味的食物,西方人能接触到比较正宗的中餐。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这也会影响中餐的国际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所有工作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让西方人懂为什么要吃那些东西。如果能用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比如尝试去欣赏口感,就可以扩大对美食的感受。
观察者网:前不久,美国韩裔名厨张锡镐(David Chang)的餐饮集团Momofuku在美国抢注“chile crunch”(香辣脆,也被视为辣椒油)商标并要求他人停售使用该名字的产品,这在北美亚裔餐饮界尤其是四川辣椒油经营商里引发巨大争议,被视为“文化挪用”。您怎么看待此事?
扶霞:我认为“chile crunch”的灵感就是中国老干妈,老干妈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一些美国华人会生产类似的调味品,所以“chile crunch”的来源肯定是中国。张锡镐是美国韩裔,他生产一款来自中国的辣椒酱,再注册商标告诉别人不能用这个名称,有点不应该,我可以理解其他人为什么生气。
现在,饮食文化不断改变,中西方不断交流,企业在美国生产华人吃的辣椒油,或者是西方人自己制作辣椒油,这个很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注册商标让原来生产这个调味品的人不能生产,就有问题了。
(受访者供图)
观察者网:您第一次来中国是上世纪90年代,30年过去了,您认为中餐现在的国际传播做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扶霞:中国菜的国际传播做得越来越好,这经历了一个过程。19世纪开始,美国的中餐主要由一批广东人“发明”,他们要养家糊口,做的是美国白人容易接受的菜式,要兼顾实惠、可用本地食材制作等因素,是简化了的中餐。
这种中餐多来源于粤菜,但没有广东的清汤,也没有青菜、蒸菜,只是一些以糖醋为主、多含油炸物的菜,特别对西方人胃口,但这种菜完全不能代表中国多样的饮食文化。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开始写中国美食时,伦敦唐人街已经出现了一些真正的粤菜馆,他们不仅服务于西方顾客,也面向广东人。
如今,伦敦唐人街的中餐菜系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有川菜、湘菜、东北菜、兰州拉面、西安小吃等地方菜系,中国留学生等群体会光顾,这些菜比较正宗,西方人也因此有口福品尝到比较正宗的中餐。
当然,国外涌现的中餐馆只能代表中餐的小小一部分,中国很大,地方菜系多得不得了。
至于建议,我认为教育很重要,比如说,菜单要翻译好。如果菜品含有西方人没接触过的食材,英语流利的中国人可以写一个讲解。西方人其实很愿意尝试新事物,但先要知道入口的是什么,怎么吃。如果菜单翻译得好,能让他们有机会感受中餐的魅力。
扶霞在英国用火鸡烤盘里剩余的肉碎和肉冻做蒸饺。
观察者网:近年来,中餐出现了一种“火锅化”趋势,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扶霞:我感到有点遗憾。我可以理解火锅为什么风靡,一方面是好玩、好吃,尤其是年轻人爱吃;另一方面是经营成本较低,只要有一个好吃的锅底,员工负责洗菜、切菜,客人自己煮就行了,这比请一个大厨做菜容易多了。但是火锅比较单调,就一个味道,不能体现中餐的百菜百味,也不能体现中国多样的烹饪方法。
我尤其感到遗憾的是,国外也有这种趋势,伦敦新开了很多火锅店,而好吃的粤菜如今十分难寻。我年轻时,伦敦有些粤菜馆提供正宗美味的炒菜、炖菜和蒸菜,现在越来越难找到这种店。不过,这也因为英国移民规则愈发严格,聘请中国厨师的难度变大,火锅、奶茶、亚洲快餐等制作比较容易,开店相对简单。
观察者网:除了“火锅化”,中央厨房和预制菜也越来越常见,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会担忧其影响中餐的发展和传播吗?
扶霞:这点我也有些遗憾,我担心很多烹饪技艺或者老师傅的手艺会失传。1994-1995年,我在四川大学留学时,川大周围有很多小馆子,所有菜都是现做,厨师天天去菜市场买菜,非常新鲜,非常健康。而现在很多预制菜,在冰箱放很长时间,从养生角度来讲,可能不如新鲜的菜。
还有一点,中国外卖特别方便,选择很丰富,比我们英国的好多了,但我怕这会影响年轻人学做菜的动力和能力,有点担心。
- 责任编辑: 严珊珊 
-
读者出版集团原董事长吉西平被查,已退休近7年
2024-06-07 16:19 廉政风暴 -
山西唐代墓壁画发现“泡澡图”?“是在淘洗食物”
2024-06-05 14:51 考古 -
李书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2024-06-02 17:30 -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入围名单揭晓
2024-05-29 18:36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茅仲华,已任最高法党组成员
2024-05-21 15:50 高层人事 -
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纪录”单元首批片单发布
2024-05-16 19:05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上海国际电影节“名导新作”单元第一批片单发布
2024-05-15 20:03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展精粹”单元第一部分片单发布
2024-05-13 16:27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韩国人为什么会拍出“主旋律抗日鬼片”?
2024-05-13 07:59 -
导演陈英雄出任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
2024-04-29 15:18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网络短剧,如何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11:58 -
知名女星演唱会全场喊退票?官方回应
2024-04-21 15:31 -
热搜第一!黄子韬就不当言论道歉
2024-04-21 11:51 -
真相?危害社会的毒瘤——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25年特稿之五
2024-04-19 09:06 反邪教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组数据看出行新特点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进中央:建议加大教育捐赠的税收减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下周开馆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来年味在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恼的不是图案不够多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过于丰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相关推荐 -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13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23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83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26“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
“过去欧洲防着中国,现在中国担忧欧洲偷”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
“被中国震惊15年了,美国还是没搞定...”
-
专门朝中国泼脏水的部门,鲁比奥给关了
-
又急了!特朗普打算对DeepSeek下黑手
-